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杨荣芳  曹根华  张婧 《冰川冻土》2019,41(3):689-696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散点斜率法、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法,对研究区域内176个国家级雨量站2006-2015年的实测降水资料在不同时空尺度下检验了同期TRMM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卫星降水产品3B43 V7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RMM 3B43多年均降水量与站点实测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一致,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随时间尺度的增加精度有所降低;整体上TRMM 3B43降水数据略小于站点实测降水,在常年降水高值区域出现低估现象,季尺度上,夏季和冬季误差较大;就区域而言,TRMM 3B43在西北山地高原地区相对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均较小,相关系数基本在0.9以上,拟合精度较高,可信度较强。  相似文献   
202.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物理化学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涛  刘悟辉  徐文妍  戴培根  李蘅 《矿物学报》2007,27(Z1):213-214
1 地质背景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华准地台湘粤海西-印支拗陷区,郴州-桂阳东西向构造与需阝县-兰山北东向基底断裂交汇部位.矿区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大塘阶石磴子段,测水段和梓门桥段,石磴子段由生物碎屑的泥晶灰岩、碎屑灰岩组成.测水段由砂质页岩、石英粉砂岩组成.区域岩浆岩活动强烈,并呈东西向分布.岩性可分为花岗斑岩、石英斑岩、花斑岩和英安斑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岩体主要为301号和304号花岗斑岩体.从花岗斑岩体至远离岩体的地层.矿床常表现为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铁矿床-高中铅锌矿床.成矿阶段为夕卡岩阶段→磁铁矿阶巨段→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  相似文献   
203.
井翠  郝龙  张婧  邓夏  於文辉 《地学前缘》2021,28(1):402-410
将钻井实测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与现今构造分区、青藏高原各块体的向东运动速度进行综合对比,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宏观压力背景可能受燕山运动以来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超压区主要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带与川南低陡构造带的主体部位。燕山—喜山期,华蓥山断裂带东侧发生强烈挤压,形成长条形高陡背斜与开阔向斜相间分布。现今的青藏高原各块体向东运动也可能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系数宏观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钻井勘探证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沉积后,地层中有机质先生成原油,在异常地温梯度作用下,裂解为天然气。所以,烃类裂解导致流体膨胀是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异常压力的第二个因素。同时,地层压力宏观背景下的局部地区地层压力异常可能是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反映。在对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压力异常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将地层压力异常抽象为水平作用力与垂向作用力,采用反映横向作用与垂向作用的地震泊松比参数作为地层压力预测的基础参数,从而建立起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实际资料预测与后期钻井验证证明,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适合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经多年试验与改进,该方法已在威远—长宁地区页岩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到2019年,长宁页岩气田累计产量已达130亿方,广义泊松比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是助推长宁页岩气田成为我国第一页岩气田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204.
延安周边地区长7泥页岩地层中获得工业油流,使得针对该地区的勘探工作开始审视页岩油目标。基于此,开展了系统化的烃源岩品质评价工作以及页岩油气潜力分析工作,以期为深入的页岩油勘探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研究区页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平均总有机碳含量4.05%;有机质类型主体为Ⅰ型、Ⅱ1型及Ⅱ2型;整体进入了生油窗,处于成熟生油的热演化阶段。页岩的物质来源为陆地与湖泊的混合来源,其整体上沉积于弱还原弱氧化环境。三类有机质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则其生烃能力也越强;Ⅰ型有机质的生烃能力最大、Ⅱ1型有机质次之,Ⅱ2型有机质相对最小。Ⅰ型有机质、Ⅱ1型有机质及Ⅱ2型有机质,页岩油含量即总游离烃量分别为10.30 mg/g、8.99 mg/g、8.14 mg/g。页岩油相态以游离态为主,吸附态相对较少。可动用性方面,页岩油的可动用资源集中于Ⅰ型有机质,Ⅱ1型有机质可动用较差,Ⅱ2型有机质可动用性极差。在综合勘探潜力方面,最适于进行页岩油勘探的对象是Ⅰ型有机质,其次为Ⅱ1型有机质。Ⅱ2型有机质基本无页岩油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5.
【研究目的】 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的上亿人口面临高砷地下水的威胁,长期饮用高砷地下水会导致慢性砷中毒,诱发癌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地下水中砷的浓度分布和变化是受到沉积环境、气象水文、矿物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砷的不同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着手,选择适当且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研究方法】 基于现阶段含砷地下水的污染现状,综合考虑去除量、处理成本、修复速率、可逆性等多种因素,分析含砷地下水的治理现状与进展。【研究结果】 本文全面地介绍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涵盖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膜技术和生物修复等修复方式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不同类型处理方式对地下水中砷的去除效果,总结各技术发挥除砷效果的内在机理及最新优化措施,并对含砷地下水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含砷地下水的综合整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结论】 目前的砷污染水处理技术存在诸多缺陷,产生的废物或污泥可能成为二次污染的潜在来源。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免受As的影响,需要新的混合技术以及对 As 负载废物/污泥的安全处置方法。缺乏饮用水安全意识和偏远地区的适用性也给砷的治理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一种价格合理、易于构建、在社区或家庭层面运行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6.
城镇体系作为现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框架,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适应与反馈的互动关联态势。基于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体系的空间关联特征,结合经济全球化、科学发展观等新背景下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认为中心城镇体系发育与职能强化,都市整合区功能提升与产业升级.东、西部中心培育与产业生态化,城镇发展轴带集聚能力增强,边境城市职能优化与外向经济扩张是今后吉林省城镇体系响应其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7.
基于ERA5 PBLH数据集、PM2.5观测数据和气温、相对湿度等多种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1980—2020年云南省大气边界层高度(PBLH)变化特征、变化趋势,PM2.5浓度变化与PBLH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受太阳直接辐射在一天中的变化影响,云南PBLH夜间变化平稳,白天波动较强;地气温差年代际变化与PBLH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00年代至2010年代云南PBLH呈稳步升高趋势。降雨年内分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天气系统等影响差异使得云南高海拔区域年内PBLH变化差异较小,干季PBLH较中、低海拔区仍明显偏低。云南四季PBLH大值中心多出现在昆明至楚雄,变化百分率多表现为增大趋势,春季整体增大趋势最明显,冬季变化百分率空间分布差异性最强。近地面层低温、高湿、弱风造成傍晚至夜间(18:00—01:00)PBLH快速下降,致PM2.5堆积到近地面层,PBLH对PM2.5浓度影响随之增强。各州/市PBLH与PM2.5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随季节和时次不同存在一定差异,02:00和08:00 PBLH与PM2.5基本表现为负相关,相关程度整体高于14:00和20:00;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208.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林澍德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清“三升”要求,发挥“两功”效能,提高“三力”标准,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209.
范雅双  于婉晴  张婧  李雪  李小玉 《湖泊科学》2021,33(5):1478-1489
景观格局演变作为人类活动的综合表征,通过改变水文过程和径流路径,从而影响非点源污染物的发生位置、迁移路径和转化过程,进而对流域水环境产生深刻影响.苕溪作为太湖的主要入湖河流之一,对太湖水环境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发源于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的东苕溪上游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河流水质进行两个时期监测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综合景观组分指数和景观空间配置指数,在子流域尺度上量化景观指数对河流不同水质指标的解释能力,探讨河流水质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东苕溪上游大部分监测点总氮浓度远超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限值,但氨氮和总磷浓度整体较低,部分监测点可达Ⅰ类水质标准.2)在汛期,景观组成中流域的"源"景观比例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农业用地占比与硝态氮、总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建设用地占比对氨氮、总磷浓度影响显著;而在非汛期,景观配置因子,特别是表征斑块形状的周长—面积分形维数(PAFRAC)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极显著.3)无论是汛期还是非汛期,林地和草地对河流中污染物均具有显著的削减作用,是流域河流污染防治的关键"汇"景观.4)从整体上来看,河流氮、磷污染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增加景观连通性、降低自然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可有效改善河流水环境.  相似文献   
210.
教育绅士化社区:形成机制及其社会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述聚  李诚固  张婧  马佐澎  刘伟 《地理研究》2019,38(5):1175-1188
教育绅士化现象已成为深刻影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以长春市郊区出现的教育绅士化社区为例,对其形成机制及社会空间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① 在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及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私立学校与房地产开发活动在郊区的结合催生出一种新的教育绅士化现象,其实质是由教育资源引发的绅士化现象。② 教育绅士化社区采用“房地产+名校”的模式进行开发,涉及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学校以及绅士阶层四大主体。教育绅士化缘于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开发商是物质景观改造的主体,学校则是吸引绅士阶层集聚的关键。③ 教育绅士化社区一方面引导了资本、中产阶层和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的迁移,促进了郊区物质景观及人口、社会经济的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城市人口、社会经济空间的分层和极化。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绅士化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野,同时对教育、住房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