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正> 长松坪剖面位于川滇接壤的三江口附近,属云南丽江宝山公社长松坪大队所辖。具有露头好,构造简单,化石丰富,交通方便等特点。地层层序由上而下如下(图1):三叠系北衙组(T_2b) 20.灰(微红)色厚层致密灰岩,局部具微细水平层理,含腕足碎片 >26.3米 19.灰色中一厚层粉晶内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及内屑具坎状之粉晶白云岩 185.5米 18.灰色(局部浅红色)中一厚层粉晶鲕粒灰岩 17.1米 17.底部有10厘米之灰绿色含海绿石铁质砂砾岩,其上为灰绿色(少许紫红色)中一细  相似文献   
12.
昆明盆地为一碳酸盐岩基底背景上形成的断陷盆地.研究区内孔隙水中Ca2+、HCO3-在阳、阴离子中占有绝对优势,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Mg、HCO3·Cl-Ca等为主.受不同区域人为活动影响,地下水各离子组分空间分异较大,水化学类型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呈现出复杂化.在平面上,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的冲湖积平原方向,地下水矿化度具有东西过渡分带的特点,以矣六乡-小板桥-巫家坝-联盟镇为界,东部矿化度较低,西部则相对偏高.20年来,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孔隙水水质的演变朝着正负两方面发展,盆地西山、草海一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地下水矿化度在逐年降低,而地下水恶化的区间向着城市的外围边缘转移.冲湖积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不大.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地表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地下水环境演变的影响.因子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地下水中Mg2+、HCO3-、Ca2+、Na+、Cl-、SO42-等离子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显示自然演化的结果,而NO3-、K+、PO43-等离子的来源主要受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中Mg2+、Na+、Cl-、SO42-和K+同时受到自然作用和外界污染的影响,以COD为代表的工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中Cl-、SO42-和K+的浓度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3.
首次将环境磁学磁化率特征方法应用于历史地震研究,阐明了云南抚仙湖沉积物磁化率突变与地震事件的相关性。所建立的时限近1000年,对应0~168cm沉积物的磁化率-地震剖面与近500年以来有记载的重大历史地震事件检验相吻合。发现距今500~1000年抚仙湖地区的8次未被记载的地震事件,指出发震的年代范围,对抚仙湖地区近千年的历史地震进行回溯。  相似文献   
14.
X射线能谱仪测定宝石和玉石成分及磁化率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张子雄 《岩矿测试》1996,15(3):226-228
用X射线能谱仪对一些宝石、玉石样品进行了成分分析,并测试了磁化率。样品中含铁、铬氧化物者磁化率偏大,碧玺、玛瑙、合成刚玉及月光石的磁化率为负,表现出抗磁性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四川木里与云南宁蒗交界的依吉地区,分布一套由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结晶灰岩、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组成的变质带(还有少许硬绿泥石、白云母及透闪石等变质矿物)。大致平行于无量河(水落河)呈北北东向展布。地形高峻,谷深坡陡,道路崎岖,加之人烟稀少,给地质调查带来困难,因工作程度的局限,统称为石炭系。 1977年,我队唐秉奕测制了地层剖面,笔者在依吉背斜的核部与翼部采集了牙形刺,为建立依吉群和确定其上覆地层的时代提供了古生物依据。文中所列牙形刺是董致中鉴定。  相似文献   
16.
依据禄丰县川街剖面修订了昆明小区曾经使用半个多世纪的上、下禄丰系(群、组)岩石地层单位,厘定并重新命名了禄丰组(包括沙湾段和张家坳段),新建川街组、老罗村组、麻地山组,沿用安宁组,首次在禄丰区域内划分出上侏罗统。结合各组产出的化石,建立起侏罗纪早、中、晚3套脊椎动物群序列。进一步的考察研究又确认出昆明小区存在上三叠统舍资组和侏罗系的连续沉积。通过对比,确定昆明小区中侏罗统川街组底部和上侏罗统安宁组顶部,缺失楚雄小区张河组下部“绿砂岩段”和妥甸组上部“黄色泥岩段”。首次发现晚侏罗世妥甸组昆虫化石,昆虫化石的类型和叶肢介等门类化石有别于北方动物群。依据这些研究成果提出康滇地层分区侏罗系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滇池剖面沉积物质量磁化率、δ18O、δ13C同位素、粒度、矿物成分、CaCO3、有机质、铁、粘土矿物元素的测定,利用210Pb测年,恢复了滇池地区近700年来的气候变化。通过对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滇池经历了两个高湖水期和一个低湖水期,具有明显的200年气候周期性;本区气候变化具有冷湿-暖干的气候变化特征。滇池沉积记录包含了人类活动的信息,揭示了人类疏挖海口河,改变了湖泊沉积速率;最近十几年,工农业活动污染物进入湖泊,改变了湖泊的营养度,是滇池迅速富营养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1月和2001年6月,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所收集的样本,对抚仙湖和星云湖水系氮和磷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星云湖的氮磷总量处在一个高浓度状态,并伴随着蓝藻水华的大爆发,而抚仙湖的氮磷总量浓度是星云湖的二十分之一到四十分之一。在雨季,抚仙湖的溶解磷和磷总量随着深度而增加,这暗示着下层滞水带对有机磷微粒活跃的降解作用以及由雨季地表径流增加而带来的大量的土壤矿石的沉积。在已测量和已发表资料的基础上,检查对星云湖和抚仙湖氮磷总量的预测。星云湖大部分外来的磷和氮从一个出口流出,但是估计进入抚仙湖97%的磷和25%的氮被埋藏在沉积物里。反硝化作用可能是抚仙湖中余留总氮耗损的原因。减少来自汇流区的总氮和总磷负荷是保护星云湖和抚仙湖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9.
在对云南抚仙湖、星云湖和洱海3个高原湖怕进行地球化学和湖沼学调查,确定湖水中微粒的溶解浓度和化学成分,对沉降质和沉积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湖泊的化学动态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位于中国西部的运动嵩原上的抚仙湖、星云湖及其上游的有机碳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的调查,评估出这些湖泊的有机物对水质的影响。上游漂移来的有机碳对湖泊有机物动态变化的贡献比本湖泊生成的有机物的贡献小得多。抚仙湖主要有机物的增长是由于过去的20年间湖水水质退化、富营养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