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太行山区阜平超群的地质时代及层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列举了新取得及已有的同位素测年成果,应用流体(H2O、CO2)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对同位素体系的影响,阐述了各年龄值的地质意义,得出阜平超群陈庄群的生成时限为3 300-3 000Ma,湾子群为3 000-2 800Ma,其时代分别归属中太古代早、晚期.在初步讨论地层岩石成因基础上,将该超群的地层层序划分为两群五组,对厘定依据进行了论证,指出原四道河组以上及龙泉关群的表壳岩部分为陈庄群的构造重复,并认为两群间为不整合关系,含夕线石英球砾具底砾岩性质、而非混合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12.
由梁必骐等同志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最近刊印的《热带气象学》,是一本较为系统全面地汇集了现代热带气象科研成果的新书。其特点一是取材新颖,直至八十年代末期的文献内容,书中基本上能收入;二是较好地体现出中国特色,国内的科研成果,在绝大多数章节中均有反映,此点是以往众多同类书藉无法比拟的;三是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阐述,又列举出应用于实际的技术方法;四是注重系统连贯性,大体上按照行星尺度—天气尺度—中小尺度—地形与海洋影响这样的顺序来排列,便于读者阅读或检  相似文献   
13.
韦有暹 《气象》1980,6(7):11-12
关于地转参数随纬度变化(β≡f/y)对台风移动的影响,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影响很小,顶多只能造成台风作小振幅的摆动[1][2];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对于强大的(或正在加强的)台风,这种效应可以造成(或加大)台风向极地一侧的移动[3]。以上两种意见都有值得商讨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疆哈密地区1∶5万板房沟幅和小柳沟幅区域地质调查新成果,对东天山北部古生代的重大构造事件以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下志留统与奥陶系之间角度不整合、下石炭统与泥盆系之间平行不整合以及上石炭统二道沟组与下伏岩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的确定,揭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泥盆纪与石炭纪之交以及晚石炭世期间存在几次重大构造事件。结合古生代不同时期沉积大地构造背景转换、岩浆活动构造环境转换以及构造变形格式转换的地质新纪录,提出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造山事件为北部阿尔曼太洋闭合导致准噶尔—吐哈地块与阿尔泰地块碰撞的响应;泥盆纪与早石炭世之间的造陆构造事件可能是北部卡拉麦里洋盆初始汇拢碰撞的响应,其平行不整合以及下伏的志留纪—泥盆纪较稳定环境的沉积序列预示着介于卡拉麦里洋盆与南部北天山洋盆之间的准噶尔—吐哈地块为古亚洲洋盆体系中相对刚性的稳定陆块区,研究区作为准噶尔—吐哈地块的北部被动陆缘受卡拉麦里洋盆汇聚的影响较小;晚石炭世的造山事件则表现为响应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前陆盆地的演化,是早石炭世沿卡拉麦里缝合带发生陆块碰撞以来挤压构造作用峰期的产物,其奠定了东天山北部北西-南东向构造基本格局。本文还重新界定莫钦乌拉断裂为北天山构造带(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东准噶尔构造带的构造-地层分区界线,推断其为卡拉麦里缝合带向南东的延伸,并讨论了早石炭世受控不同构造体制的沉积和岩浆纪录的空间差异性,认为早石炭世北部莫钦乌拉山区域为与北侧卡拉麦里洋盆闭合后周缘挤压前陆盆地的发育过程,而南部博格达—哈尔里克山则总体呈现为响应南侧北天山洋盆闭合后的碰撞后伸展裂谷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讨论了1988年8月广东省出现异常天气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能成为此种反常天气预报线索的相关因子或前期征兆。结论认为,该月没有灾害性热带气旋影响广东,但同时却又出现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东亚大气环流出现异常——中纬西风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均比常年偏南近十个纬度所造成。在这种类似于春末夏初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控制下,热带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的局地条件不利于灾害性热带气旋形成,而更东面的海区生成的灾害性热带气旋则全部偏北行或转向;另一方面,季风雨带的位置比常年偏南得多,落在华南。 上述环流系统和天气的异常,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一定关系,且海温变化超前。该年4—7月东亚西风环流指数的变化也提供了若干前兆。综合考察这些因素,有可能预先对这种环流和天气的异常作出定性的估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根据Y-H.Kuo编辑的“Orerview Document of Taiwan Area Mesoscale Experiment”,介绍台湾中尺度试验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中包括试验主攻目标、课题及其分解,现场试验实施方案的设计,设备及其来源,试验基金、试验管理及进度安排等项,给读者有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铜川矿区位于渭北煤田西端,5#煤层发育于石炭系太原组上部,是本区主采煤层之一。其中的高岭石泥岩夹矸,岩性特殊,分布稳定,不仅是良好的煤岩层对比标志,也是有经济价值的陶瓷原料与耐火材料。本文在研究高岭石泥岩夹矸性质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因及其在煤层对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低纬相互作用是热带环流研究的内容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北半球。近年来由于资料条件有所改善,对南半球中低纬相互作用的研究日多。Ramaswamy等(1978)对印度季风中断期和活跃期南半球中纬的盛行流场作了对比[1]。Nicholis(1977)总结了印尼和新几内亚多雨和少雨月澳州高纬地区环流特征上的差别,指出热带降水与副热带西风强度有显著相关。这些工作对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天气事实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群落-水文参数直方图和计算敏感性指数,分析植被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研究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植被群落对水文情势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苔草群落、假俭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敏感性较低;苔草-廖子草群落、苔草-虉草群落和虉草-苔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喜欢相对湿润的环境;南荻群落所能承受的水文条件变化范围较窄,喜欢相对干旱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区的一些太古宙地层问题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关论文对笔者所做狭义阜平群地层年龄的报道所做评论与实际不符,而其厘定地层生成年龄或为Sm-Nd等时值,但却是违背了所需具备的前提条件;或属侵入该群的岩体年龄;或为同侵入体年龄吻合的变质年龄。所述湾子群的碎屑锆石年龄等也为高级变质作用中H2O流体改造的再次均一化值;在空间分布上的亲缘关系也远大于新太古代五台群,并非所倾向的古元古代。赞皇群中部的原红鹤组被分离为古元古代官都群的依据与实际不符,解释有误。所称狭义阜平群最老层位索家庄组的命名地点实为花岗质侵入体所占据,所含麻粒岩为从北区移植至此。《中国地层典》所建阜平群的全部层序己被1/5万区调所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