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1 深海钻探历史地球表层岩石圈经常活动 ,这种动力地球观从研究海底开始形成。海底从洋中脊喷出的岩浆诞生 ,在海沟处俯冲消亡。因此 ,约占地球表面积 70 %的海底大约两亿年进行一次更迭 ,这就是海底扩张学说。 2 0世纪 60年代初提出的这种观点 ,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变化 ,进而发展为板块构造学说。这种学说被称为地球科学史上的革命 ,而证实和促进其发展的应该是大洋钻探计划。海底扩张学说认为 ,海底年龄离洋中脊越远越老 ,海底岩石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组成。为了获取证据 ,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对海底进行钻探、取样、测年、分析岩…  相似文献   
83.
下庄铀矿田控矿因素光-能谱融合图像解译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能谱融合图像处理、解译与部分野外验证,对下庄铀矿田发育的钾化蚀变带和低钍补体进行了识别与提取,指出铀成矿与钾化蚀变断裂带及低钍补体具有密切的成因与空间联系。另外,以能谱图像上发现的环状影像为线索,通过对岩体主体固结成岩后穹状构造隆升事件的研究,认为本区曾存在地幔柱,地幔柱作用引发了多种地质事件(或作用),这是形成铀矿田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4.
为使隐伏金属矿床勘查打开新局面,当前国内外正在开展相量化探找矿方法的应用试验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试验结果。相量化探采用元素存在形式含量,即相含量为找矿指标,因此找矿深度获得了明显提高。这种新技术方法是化探在隐伏矿床勘查新形势下的最新发展。元素在地壳各种介质中的多种存在形式,尤其是活动形式都可被用于找矿加以研究,这就使得化探找矿方法更加多样化,化探信息量更加扩大。目前相量化探找矿新方法已发展成为系列方法,并且在隐伏铀、金和铜等矿床上获得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85.
基于GIS的砂岩型铀矿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砂岩型铀矿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开发方式和系统架构,阐述了管理、数据分析、自动成图和预测评价等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该系统在伊犁盆地南缘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6.
我国用核技术方法寻找地下水的试验研究,从1974年开始,仅仅十年的时间,其发展速度之快,试验研究单位之多,成果之显著,是目前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核技术找水最早由日本人落合于1950年首先提出。在1962年和1964年,他先后又发表了利用天然放射性勘察地下水的报告。但作为一种方法的形成过程则可追溯到1913年。当时Ambronn等人就发现断层附近存在放射性增高现象。到1942年,日本人初田在兵库县某断层获得一个宽约20米的射气异常。根据异常成因的解释,认为构造与地下水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核技术寻找地下水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7.
理论和实验表明,根据γ测井曲线计算的铀矿层(或其他放射性矿层)品位-厚度乘积,与矿层和钻孔法线夹角的余弦成反比变化。本文论述在倾斜铀矿层的模型钻孔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它把γ测井的反褶积理论扩大应用于倾斜矿层。实验所得出的数据与简单的数字模型有很好的符合性,这种数字模型考虑了下述参数:钻孔直径、探测器长度和放射性矿层厚度以及倾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