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泽当地幔橄榄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泽当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主要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和基性火山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有少量透镜状纯橄岩。地幔橄榄岩经历了强烈的塑性变形作用。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Fo值为89.6~91.8,属镁橄榄石;斜方辉石为顽火辉石,En 87.8~90.3;单斜辉石En 44.1~50.0,主要为顽透辉石和透辉石。铬尖晶石的Cr#值(=100×Cr/(Cr+Al))为17.0~93.6,其中,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的铬尖晶石为富铝型尖晶石,纯橄岩中的铬尖晶石Cr#最高,为富铬型尖晶石。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程度为17%~34%,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了多阶段的过程。亏损的主量元素组成和低于原始地幔的稀土元素含量(0.15×10-6~0.61×10-6)指示泽当地幔橄榄岩为经历过部分熔融和熔体抽取的亏损残余地幔岩石。REE配分型式为中稀土亏损的"V"型或"U"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元素比值(La/Sm)N为0.5~8.0,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经历过交代作用。矿物化学与地球化学数据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形成于MOR环境,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22.
本文概要介绍了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库体建设的部分技术成果,对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利用快速付立叶变换计算了有空气层吸收时的理论 α谱 ,并用 MS FOR-TRAN5 .0编制了应用程序 ,与实验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理论谱和实验谱符合较好 ,计算方法正确 ,程序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24.
熊发挥  杨经绥  巴登珠  高健  来盛民  张岚 《地质学报》2016,90(11):3099-311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加查县杰莎岩体主要由蚀变较强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豆荚状铬铁矿组成。铬铁矿矿体呈东西向,倾向北西,矿体的围岩为纯橄岩及方辉橄榄岩,长20~40m,宽1~3m。镜下特征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铬铁矿中铬尖晶石的Cr#=67.9~88.5,Mg#值变化在64.6~68.2之间,TiO2含量为0.06%~0.18%,Al2O3含量为13.1%~16.5%,表明杰莎铬铁矿为高铬型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杰莎岩体既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特征,也具有岛弧地幔橄榄岩的特点。并且依据铬尖晶石-橄榄石/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识别出杰莎岩体至少经历了2期过程,包括早期部分熔融(20%~30%)和晚期的岩石/熔体反应作用(35%)。因此,杰莎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可能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其他岩体一样,经历了洋中脊及俯冲带的多阶段叠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
渤海油田近年来相继发现一批古近系油气藏,中深层油田储量规模逐步攀升,成为主力油藏类型,因此中深层储层预测突破对海洋石油工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渤海中深层油田存在埋藏深、地质沉积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预测难度大等特点,中深层油田构造破碎、储层展布及流体系统复杂、储量丰度低、油藏类型多样等诸多不利条件,一直是渤海油田地球物理和地质油藏研究的难点,并且对于中深层油田的储层研究和开发,都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本文针对渤海油田的中深层油田的多期河道叠置特点、不同沉积特征及油藏类型,从叠后地震相入手,实现储层的精细刻画,并逐步解剖复合河道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特征,创新形成一套适合中深层油田高效开发的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到渤海其它中深层油田高效开发实践中。  相似文献   
26.
张岚 《探矿工程》1993,(4):40-40,44
下管工作是深井成井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成井质量,因而,有效地预防下管事故,确保下管安全至关重要。近10年来,我队已钻成600m以深的  相似文献   
27.
地质勘察人员需要了解各种地质体三维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还要能够根据勘察工程的进行,数据资料的增加动态调整地质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形态及内部结构上的变化。利用IDL语言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图形显示功能,设计了地质体三维建模系统,实现了三维地质体的动态调整;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数字矿山的应用提供了模型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8.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北亚带的基性岩成因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为达巴—休古嘎布(南亚带)和达机翁—萨嘎(北亚带)两个亚带,但两者的成因和构造背景还不清楚。本文在研究北亚带加纳崩—错不扎基性岩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对比南亚带的基础上,探讨了两个带的成因和关系问题。加纳崩辉长岩和错不扎辉绿岩呈脉状或长透镜状产在方辉橄榄岩中,宽1~3 m不等,走向北西。两者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5.8±2.6)Ma和(127.0±0.5)Ma。岩石地球化学均具有高Si、Al、Na、Mg和低Ti、K、P的特征,属钙碱性玄武质成分。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N-MORB一致;N-MORB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Nb、Ta、Ti负异常,判断两者形成于大洋俯冲的弧前或弧后环境。对比前人研究,南亚带普兰、东波和休古嘎布蛇绿岩中的基性岩具有相同产状和时代(120~130 Ma),地球化学特征也同样显示形成于洋内俯冲带环境。结合两带基性岩的围岩地幔橄榄岩均具有弧前环境特征,初步认为南北蛇绿岩亚带可能是相同构造背景的大洋岩石圈残余。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气象灾害下的网络信息传播模式,围绕"台风利奇马",对2019年8月4-20日从微博采集到的1 387 365条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利奇马"事件在微博平台的发展趋势比较突出。事件爆发时间为2019年8月10日,台风登陆后媒体关注度迅速上升,将事态发展推向最高点;普通用户为台风"利奇马"灾害信息的主要传播群体,"@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为此次事件的意见领袖;(2)词组"台风利奇马"被提及600万次以上,相关热词以地名、时间、灾情、救援、媒体、人物和情绪类词汇为主。微博热词反映了台风过程舆情的关注焦点,可以帮助决策部门快速识别灾害信息,监测台风发生及影响;(3)微博网友使用最多的表情为"爱心",达到168 471人次。74%的网友表达出对受灾地区的声援、关心和祈祷,负面情绪和观点较少;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多个历史台风案例,采用传播学中的拉斯韦尔5W模式,构建了台风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式,揭示其发展的基本形态和规律,并给出舆情引导策略,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公共服务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张岚 《浙江测绘》2008,(2):12-13
结合全省1:10000DLG数据入库。研究和探讨了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技术方法,并介绍了检查程序的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