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苏北沿海三市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北沿海三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部分地区水位持续大幅下降,引发地面沉降、水质咸化等问题。本文基于研究区大量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以及2005—2013年地下水开采和水位观测数据,经过模型识别、验证,建立了能刻画苏北沿海三市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研究区2005—2013年开采量由约2.03亿m3逐渐减少到1.56亿m3条件下深部地下水系统流场(包括第Ⅱ、Ⅲ、Ⅳ承压含水层)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各观测孔的水位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水位及水均衡模拟结果显示各含水层水位下降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该区域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为进一步控制水位下降,防治咸水扩散、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灾害,模型预测并比较了现状开采和限制开采2种不同开采方案下2014—2020年苏北沿海三市深层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趋势。预报结果显示,2种开采方案下,各含水层水位下降速率均减小,尤其是限制开采方案下,第Ⅱ、Ⅲ和Ⅳ承压含水层的区域水位平均下降速率依次为0.15、0.16和0.15 m/a,分别比模拟期减小了46.43%、65.21%和48.28%,在开采强度降至最低的条件下储存量变化速率仍为负值,说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限制开采的力度。  相似文献   
72.
选取人体心脏瓣膜、动脉、甲状腺、卵巢和乳腺5大类典型病理性钙化共38例样品开展了系统的红外光谱表征,重点探讨了样品内碳羟磷灰石(CHA)中CO2-3含量及CO2-3的取代类型特征。研究发现,这5类典型病理性钙化产物均以碳羟磷灰石为主要物相,相同部位钙化物中的CO2-3含量基本保持一致,但不同部位钙化物中的CO2-3平均含量差别较明显,甲状腺、乳腺中CO2-3平均含量最低,为6.2%,相比CO2-3平均含量最高的心脏瓣膜,相差3.3%。5类样品含有的碳羟磷灰石均以B型取代(CO2-3取代PO3-4)为主,伴随有少量A型取代(CO2-3取代OH-),钙化物中的CO2-3含量与B/A取代比值的正向联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望峰金矿床位于中天山北缘冰达坂韧性剪切带内,成矿单元划分属于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内天格尔-可可乃克次级成矿带,矿体主要赋存于糜棱岩化花岗岩中,主要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矿石。对两种类型矿石中的绢云母进行~(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分别为(250.9±3.0)Ma、(255.8±3.0)Ma,两个样品正反等时线年龄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坪年龄结果可信,可以代表成矿年龄,说明望峰金矿床的主成矿期时代为晚二叠世末期,且蚀变糜棱岩型矿石的形成时代比石英脉型矿石略早。结合矿区地质情况及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望峰金矿床是剪切带型金矿床,冰达坂韧性剪切带控制了望峰金矿的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74.
近年,山东东阿单庄地区铁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探求铁矿石资源量约3.5亿t。山东东阿单庄铁矿为汶上-东平铁矿带的北延部分,矿区可分为柳林屯和前翟坊2个矿段,矿体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地层中,呈NW向带状展布,累计发现大小磁铁矿体27个,包括主要矿体7个,倾向SW,倾角53°~67°,矿体一般向深部有变陡、变富、变厚的趋势,矿体平均真厚度8.49 m,TFe平均品位28.38%,m Fe平均品位23.21%。通过对单庄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综合研究,大致查明了单庄铁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厚度、矿石特征等。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铁矿床的具体特点,认为该区铁矿找矿标志有地层、地球物理、矿体的赋存特征等3个主要标志,矿区的深部和外围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5.
正多数发达国家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空间规划的立法和编制工作,并逐步形成具有文化、地域和时代特点的空间规划体系。以日本为例,从1962年开始至今共编制了7轮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形成了以空间传导为主的规划体系。与行政体系相对应形成空间传导为主的规划体系日本行政机构由中央行政机构(内阁)和地方行政机构组成,内阁包括内阁机构、总理府及其所属机构和16个内阁部门。地方政府采取地方自治形式,  相似文献   
76.
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2期规划的太阳观测卫星,其针对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同时观测太阳磁场、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耀斑爆发.硬X射线成像仪(HXI)作为该卫星3个科学载荷之一,实现了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观测,其量能器由99套溴化镧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探测单元和读出电子学板构成,实现了30–200 keV的硬X射线光子能谱测量.针对HXI量能器的观测需求,设计了一套空间高事例率读出电子学系统,并通过实验室测试,证明了该系统单事例读出死时间小于2μs,同时验证了该系统电子学噪声小于120 fC,积分非线性小于2%,满足HXI仪器要求.  相似文献   
77.
西涝口金矿是胶莱盆地北东缘新近取得找矿突破的蚀变岩型金矿,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荆山群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之间的构造破碎带中。前期在其深部新发现的角闪辉长岩脉中,通过人工重砂分选,获得了自然金。为探索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文章对其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锆石U-Pb年代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角闪辉长岩属钾玄岩岩石系列,全碱、Ba、Sr、轻稀土元素含量高,Rb、P和重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无铕异常或有轻微的正铕异常,明显亏损Nb、Zr、Hf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与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与重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富闪深成岩。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其岩浆锆石的εHft)为-14.0~-11.8,暗示其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或存在源区混染的可能性。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角闪辉长岩年龄为(108.4±2.2)Ma,属早白垩世晚期,明显晚于郭家岭、伟德山序列岩体。综上,笔者认为西涝口金矿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俯冲板片脱水而导致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其成因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所形成的火山弧有关,其与该区金成矿过程密切相关,极有可能在成矿过程中直接提供了金的来源。西涝口金矿的形成时代应当在110 Ma左右,胶东东部应该存在110 Ma的金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78.
阐述了萧山地区地质演化简史和国土资源优势,分析了面临的历史性任务,提出了应该进行的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外营力地质灾害、地震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和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等12 个方面的工作,论述了旅游、环境和土壤地质研究的有关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9.
王鑫盈  马超  张岩 《山地学报》2023,(6):904-915
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极端暴雨事件频发,引发大面积浅层滑坡和泥流灾害。随着全球变暖,降雨增加,中国西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发生显著变化,不考虑植被因素的黄土滑坡易发性分区的评价方法需要改进。本文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农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雨前后流域高分辨率图像、数字高程模型,野外滑坡调查和室内岩土测试,利用半定量的信息量模型、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和定量的物理模型,按有植被和无植被两种工况开展了浅层黄土滑坡易发性分区,并评估模型精度。结果表明:考虑植被时,半定量模型获取的易发性指数均下降,物理模型计算的稳定区面积显著增大,说明植被对浅层滑坡有抑制作用;考虑植被时,各个模型的评价精度都有所提高,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的精度高于信息量模型,物理模型的精度整体高于两个半定量模型。研究结果可为以暴雨滑坡为主要类型的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种子萌发是湿地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阶段,种子能否成功萌发对湿地植被的结构组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水文情势影响湿地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种苗更新过程。重点综述了不同水深、淹水持续时间和水位波动对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了淹水影响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未来应加强野外条件下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特征研究,比较不同生境下同类物种的萌发规律,探究不同湿地植物种子萌发的特异性及内在机理,为湿地植被恢复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