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地(市)级气象台利用省台预报制作当地的天气预报,是预报业务体制改革中,三级台站相互配套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陕西盛夏大降水概率预报方法》所提供的预报信息,经对比、试验,提出了一种比较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大降水预报接口.从历史拟合及试用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可作为本市大降水过程定性预报的一种实用方法.一、概率预报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2.
中尺度区域内暴雨落区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气象》1994,20(7):35-38
以天气学原理和预报员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宝鸡地区45场暴雨天气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尺度系统对暴雨落区的经向分布与纬向分布的影响。由此建立了暴雨落区的预报模型,对中尺度区域内暴雨落区的预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3.
一、引言地震CT研究中涉及大量数值计算和符号分析,就问题类型而言,几乎复盖了计算(机)数学的各个分支。由于涉及的问题复杂,计算量大,存贮空间紧张和病态或不适定,迫使我们模索比较实用和通用真的算法,以利于软件的研制。分割推算方法,就是这方面的尝试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4.
宝鸡地区大暴雨多出现于7~9月,地区的西北部~东南部为大暴雨高值区.大暴雨前期的高空环流多为副局与高原槽或蒙古低涡型,两高一低型;地面形势多为锢囚锋和秦岭静止锋两类.  相似文献   
75.
1959—2014年略阳县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略阳国家基准气候站1959—2014年逐月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了略阳县近56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略阳县气候变暖趋势显著,年平均气温的线性趋势率为015 ℃/10 a,并在1994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显著上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降水偏多,90年代初降水开始持续减少;年日照时数也呈现减少趋势;年均风速为减小趋势,其中70年代年均风速均高于多年平均值;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均未发生明显突变。近56年略阳县气候存在“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析宝鸡暴雨过程高空环流场、中低层能量场和湿度场以及低层天气系统对大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总结和提炼预报规则,并综合预报规则权重系数建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77.
南极臭氧洞对全球大气辐射加热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弘  陈月娟  毕训强 《大气科学》1999,23(3):340-348
为了探讨南极臭氧洞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状况,我们用IAP_9层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南极臭氧洞气候效应的数值试验。本文分析了本次试验中南极臭氧洞引起的大气辐射加热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南半球高纬和极地平流层臭氧含量的严重减少,不仅影响该地的大气辐射加热场,同时也使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的辐射加热场发生改变。虽然对流层中层所受影响较少,但对流层下层南北半球的大气总辐射加热率的变化却相当明显,这些影响将使全球大气温度场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对环路滤波器调制的一点注入式调频的实现原理、设计要点、工程设计实例及测试结果.实测表明通过对环路滤波器的一点注入式调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性价较高的音频调频方式.  相似文献   
79.
喜马拉雅地区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最小特征值法,分析了喜马拉雅地区56个台站的地震记录,其中有39个台站能观察到S波分裂,其平均分裂时间在08 s左右.沿台站GAIG-T0040 连线的东西两侧各向异性参数呈现明显的差别:其以西地区,约有一半的台站没有观测到S波分裂,快波方向主要为NW和NWW方向;以东地区台站的快波方向在MBT(主边界断裂)以南为NNE向,平均分裂时间为1.05 s;低喜马拉雅地区为NE和NEE向,平均分裂时间为0.72 s;而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为N-S和NE向,平均分裂时间为0.68 s.综合其他研究结果,认为东西向各向异性参数的差异是由于印度块体向北推进时的横向不均匀性造成的,而南北向的变化与该地区构造单元的分布一致.  相似文献   
80.
台风活动对陕西重大洪灾事件影响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统计学、天气学、卫星云图和物理诊断等方法,对1970—2004年35年间发生在陕西重大洪灾事件和近海台风活动(130°E以西的台风)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陕西重大洪灾与近海台风活动相关率达90%。重大洪灾事件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约占88%,当影响台风在南海区域生成或从西太平洋西移穿越过130°E时,对陕西重大洪灾影响明显。其暴雨的水汽、能量主要依靠台风低压外围的偏东风急流来输送,以850 hPa层输送最为显著。近海台风活动为引发陕西重大洪灾的暴雨发生、加强,提供了必需的能量和水汽条件,台风的作用是造成陕西重大洪灾事件相当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