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塑料排水板工法中的粘土固结系数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得煊 《地质与勘探》2003,39(Z2):231-234
塑料板排水工法广泛应用于软地基处理的工程中,在这种工法中如何评价粘土的固结系数,关系到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工程费用的计算等重要问题.本研究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在吹填软粘土中打设了3种不同间距的塑料排水板,对分层沉降量进行了监测,并相应地用差分法对沉降量进行了数值预测.探讨了塑料排水板的间距对粘土固结系数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2.
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进行锆石SHRIMP测年结果显示,泰山岩群形成年龄大约在2770~2750Ma。新太古代发生3期岩浆侵入活动,每期岩浆侵入活动开始都有地幔岩浆侵入。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740~2700Ma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期构造岩浆活动主要形成2650~2600Ma的TTG质花岗岩;晚期构造岩浆活动最强烈,从地幔岩浆侵入到地壳深熔形成大规模的钾质花岗岩,导致大规模陆壳的形成。古元古代早期和中元古代,有少量岩浆沿太古代刚性陆壳裂解形成的张性裂隙侵入。对鲁西地区前寒武纪侵入岩按岩性+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变质深成侵入体(片麻岩)按时代+gn,依据其不同成分和不同结构构造的第一个英文大写字母进行表示,探讨了鲁西地区早前寒武纪陆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3.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空间结构的协调,是当下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亟需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基于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运用产业结构高级度(UPG)指数、GIS方法考察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从全国到地市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并对比OLS和空间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国家尺度,随着制造业产值提升了10.67倍,制造业UPG指数实现了由5.987到6.225的提升,但金融危机后略有下滑。② 区域尺度,制造业UPG指数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递次降低,东北地区在2003年后大幅下降,中、西部地区始终处于底端且在全国地位略有下降。③ 省域尺度,直辖市与东部沿海省份的制造业UPG指数相对较高且成长更快,而中西部尤其是多数边疆省份较低且成长缓慢,甚至下降。④ 市域尺度,制造业UPG指数热点区域由北方传统工业城市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逐步在全国形成一个以长三角地区为导向的核心—边缘模式。⑤ 劳动力工资的提升是城市制造业UPG指数提高的重要推手,创新能力和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后期有所下降,居民消费和开发区的作用在后期逐渐显著,外资的集聚总体抑制了城市制造业UPG指数的提升,而沿海三大核心城市群的作用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74.
云南严重低温霜冻灾害天气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12月下旬特大霜冻灾害是云南1951年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受灾面积8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利用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严重低温霜冻灾害的天气成因,并与历史上的1973/1974、1975/1976年冬季云南两次严重霜冻灾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特大霜冻灾害是在云南连续暖冬背景下发生的,对云南经济作物和热带作物的危害最大。高空冷平流与地面冷高压控制下长时间夜间晴空辐射冷却降温是此次重霜冻形成的主要原因,500hPa、700hPa偏北气流和干冷南支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碧空无云、静风、湿度小、气温低、气压高、露点温度特低是此次重霜冻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冻害以滇南热带作物种植区最为严重。关键词霜冻低温冷平流晴空辐射暖冬  相似文献   
75.
利用17年卫星TBB及云南雨量资料,研究了热带TBB演变与云南雨季开始期及5月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孟加拉湾至中南半岛上空TBB≤-10℃的主对流云云涌稳定通过20°N,TBB≤-20℃强对流区北移到18°N附近,而且TBB≤-5℃区稳定控制云南时,云南大部分地区雨季开始。云南5月少雨年,孟加拉湾至中南半岛上空TBB≤-10℃位置偏南且为正距平区控制,云南为TBB正距平区,对流活动偏弱;云南5月多雨年,上述地区的TBB场分布特征则反之。同时还提出了利用TBB资料跟踪预测云南雨季开始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为科学认识和评估昆明人居气候环境,根据昆明等地历年气候资料和气候舒适度指标计算值,并与典型代表站作气候对比,分析总结昆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和康养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昆明气候总体上温润和风舒适,冬春日照充足、温暖宜人;短冬无夏,冬无寒峭,气候舒适期特别长,堪称避暑避寒胜地和世界春城花都。所处海拔显著高于中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带来多云雨,使昆明夏季气温典型偏低。干季日照充足、地处低纬太阳辐射较强,加之空气质量和大气通透性优良,使昆明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北有青藏高原等大地形阻滞冷空气南侵,故昆明冬春偏暖。昆明市及其邻近区域康养气候多样可选,能助力昆明发挥春城气候优势和创建国际大健康名城。  相似文献   
77.
煤中关键金属是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新领域。目前对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主控机制研究较少,制约了关于该区煤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的认识以及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基于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方法,对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中煤矿物学与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矿物主要发育高岭石、伊利石、铵伊利石、绿泥石和方解石等,主量元素以SiO2,Al2O3与CaO为主。煤层样品中Li元素相对富集,质量分数为54.5×10-6~116×10-6(均值76.83×10-6);Zr、Th元素轻微富集,质量分数分别为34.14×10-6~160.73×10-6(均值73.81×10-6)和3.22×10-6~17.79×10-6(均值7.85×10-6  相似文献   
78.
扎麻山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都兰-鄂拉山成矿亚带,矿体受NE向及SW向断裂带控制明显,含矿地层为一套陆相喷溢-喷发相火山岩。通过对含矿火山岩及近矿石英脉样品进行矿相学与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90℃~350℃,盐度变化范围集中于1~5wt%NaCl,成矿流体属中温、低盐度流体;O同位素数据显示,矿床成矿后期遭地下水热液交代蚀变作用;S,Pb同位素数据显示,矿区成矿物质来源较单一,并具一定程度的壳幔混合特征;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阶段Ⅰ)和石英-碳酸盐阶段(阶段Ⅱ)2个阶段。据流体包裹体成矿均一压力与成矿深度关系计算,该矿床成矿深度为0.568~0.806 km。研究认为,扎麻山矿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为以火山热液为主、后期地下水热液参与的混合流体,成因类型为产于陆相火山岩中的中温、低盐度浅成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9.
针对当前基于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乔灌分离方法在不同环境中很难准确地实现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粗分离和精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先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法向量和支持向量机对此进行粗分离;利用RANSAC算法拟合圆柱、结合格网点云数标准差变化筛选乔灌,以及基于点云数标准差的自适应DBSCAN进行最终的精分离。选取了8块不同生长环境的样地进行测试,其乔木提取株数准确率均高于93%。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环境下的地面激光雷达点云高效准确地乔灌分离,并与现有的传统方法相比,其精度和效率更高、普适性更强,为后续植被参数、林木株数准确提取奠定了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西藏札达盆地上新世古格剖面的孢粉分析,上新世古格组地层沉积物记录了4.40~2.74 Ma时期该地区的植被与环境演化过程。4.40~3.75 Ma时期,气候温凉而干旱,呈现出暖温带针阔叶混交疏林植被景观;3.75~3.47 Ma时期,属于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气候由温凉干旱向温暖湿润过渡;3.47~3.20 Ma时期,植被发育,属于针阔叶混交林,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3.20~2.96 Ma时期,植被以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交替变化为特征,气候开始向干冷方向发展;2.96~2.74 Ma时期,属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特征,气候持续干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