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潮汐汊道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任美锷  张忍顺 《海洋学报》1984,6(3):352-360
本文通过国外潮汐汊道研究进展的回顾,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论述了潮汐汊道的定义以及它与其他类型的潮汐水道的区别;并证明中小河口湾也是潮汐汊道的一种特殊类型,文中举例说明,海岸动力地貌学,特别是堆积地貌的慎密研究是判断潮汐汊道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缺乏详细的近岸带泥沙运移和水动力要素的定量数据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江苏岸外辐射沙洲区沙岛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江苏岸外辐射沙洲曾经历了由暗沙到明沙的发育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近岸的沙洲由于持续淤高并高出大潮平均高潮位而成为沙岛。通过卫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对沙岛自然属性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条子泥西部多年来的持续淤积和潮沟的稳定是沙岛形成的关键,而潮汐和风暴潮是沙岛形成的动力因素。沙岛的形成说明辐射沙洲的发育进入一个新阶段即成岛阶段,并标志着沙洲并陆过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潮汐汉道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潮汐汊道(tidalinlet)是一种重要的海岸类型。本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国成为研究热点。80年代,我国不少海岸学家加入这一研究行列。分析了潮汐汊道及其与其它潮汐海岸类型如潮汐河口、潮流冲刷槽等在学术概念上的差异与重合,评述了中国潮汐汊道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我国应优先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东大港水道流速垂线分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水道4号站位连续2个潮次的流速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拟合给出了流速垂线分布关系,并根据实际测量资料率定了该站位各时刻6个水层的浑水水流的尾流函数项表达式,这些表达式表明浑水水流的尾流函数项是相对深度和摩阻速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15.
该文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与开发现状进行评价,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技术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提出将传统的猎捕型渔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管理型,以及进行海洋农牧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1连云港海洋农牧化建设环境的优势分析1.1海域面积广阔,海底地势和缓,海岸类型齐全连云港海域北自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灌河口,海岸线长162km,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为6677km2,沿海滩涂面积约73377ha,其中潮上带53900ha,潮间带19474ha,为海洋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潮间带以下的水下堆积岸坡为水下浅滩,外缘线在水深10m处,海底向东北方向倾斜,坡度平均为0.37‰;沉积物颗粒较细(7~8Ф),以粉砂质泥为主,厚度自海向陆由5m左右逐渐变薄。在水深10~27m之间为海底残留砂平原,它为…  相似文献   
17.
江苏淤泥质潮滩地物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江苏东台东部淤泥质潮滩为例,在野外滩面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并分析了典型样点光谱特征,建立了不同地物判别函数以区分淤泥质潮滩地物。在判别分析基础上,总结淤泥质潮滩各类地物的光谱特征,建立判别规则库,以辅助识别淤泥质潮滩地物。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快速从Landsat7 ETM 影像中提取出淤泥质潮滩地物信息。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淤泥质海岸潮沟系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忍顺  王雪瑜 《地理学报》1991,46(2):195-206
江苏省淤泥质潮滩是最适于潮沟系统发育的潮滩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潮沟系统发育的诸因素,进行了潮沟系统形态与潮差的相关分析,并把江苏的潮沟系统与沪、浙、闽等省市的潮沟系统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潮沟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在落潮后期才存在的沟渠效应;2.潮沟和潮盆是潮滩上规模较大的韵律地形;3.粉沙级沉积物最宜于发育潮沟;4.潮沟的某些形态特征与潮差有非常好的线性相关;5.陆地迳流干扰了潮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苏北黄河三角洲及滨海平原的成陆过程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历史时期的黄河以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其尾闾入海路线大致可归结为三条。或北道由天津附近入渤海,历时二千四百余年;或中路趋山东利津入海,历时一千四百余年;或南线出云梯关入黄海,历七百余年。虽然黄河在历史时期中影响江苏海岸的时间并不算长,  相似文献   
20.
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的P-A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计算了15个潮汐汊道的大潮潮棱体P及平均海面下口门最小过水断面积A之间的回归方程式。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的天然状态下的P-A关系为:A=0.0845P1.020。P与A不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还有相当大的离散性,这主要与潮汐汊道所获取的泥沙丰度及潮汐汊道的发育阶段有关。与南海、东海沿岸P-A关系的对比表明,中国海和海区P-A关系中的常数C和n差别不大。研究也表明,泻湖型和海湾-溺谷湾型两种潮汐汊道可求得统一的P-A关系。但与滨临深水区的半环抱形海湾不同。后者主要因为没有较充裕的泥沙供应及海湾水域较为开敞,而不应列入潮汐汊道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