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45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江苏近岸高、低潮位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安  张忍顺 《海洋工程》2004,22(4):119-125
利用MForeman改进的G·Godin潮汐调和分析及预报程序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的16个验潮站潮位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和潮汐预报。根据各测潮站高、低潮位预报结果,对各站高低潮潮时差、低潮每日延迟时间、高潮每日延迟时间进行了统计计算,并对辐射沙洲海域高低潮潮时差特征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潮汐表预报结果探讨了江苏沿岸6站的高潮位、低潮位、高低潮潮时差、高潮每日延迟时间、低潮每日延迟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给出了各量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22.
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与豆腐渣水道交汇处5号站位连续两个潮次流速测量资料进行分析,对该交汇区域的潮流特征和潮流过程有了近一步认识,拟合给出了潮汐过程流速垂线分布表达式。  相似文献   
23.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24.
东大港水道流速垂线分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水道4号站位连续2个潮次的流速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拟合给出了流速垂线分布关系,并根据实际测量资料率定了该站位各时刻6个水层的浑水水流的尾流函数项表达式,这些表达式表明浑水水流的尾流函数项是相对深度和摩阻速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25.
滦河三角洲海岸潮汐汊道——潮盆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千年以来,滦河尾闾从西向东迁移,形成了由不同时期的亚三角洲互相叠复而成三角洲体系。丰富的入海泥沙和弱潮环境使该三角洲海岸发育了我国较为完整的潮汐汊道——潮盆体系群。尽管滦河三角洲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诸多相异之处,但动力泥沙条件的某些相似性使它们的汊道潮盆体系的演变可以进行类比。研究表明,决定潮汐汊道——潮盆体系发育阶段的是它所在的亚三角洲的废弃年龄。从狼窝口到湖林口的各亚三角洲均处于演变的第一阶段。即以受蚀陆岬及其沙咀状堡岛为特色的第一阶段。而大清河口附近则处于以堡岛弧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目前,曹妃甸附近的亚三角洲正在向第三阶段,即堡岛演化为内陆架浅滩的阶段演化。从现代滦河口向曹妃甸,对应于废弃年龄的增加,潮汐汊道分别属于五种类型,即新生波浪型、新生过渡型、潮汐型、老年过渡型及老年波浪型  相似文献   
26.
在1978~2004年8个时相卫片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影像系列叠合分析法,通过历年修建的外围堤线位置的变动、互花米草及盐沼的扩散和临洪河口向海延进的演变等3种途径,研究宋庄岸段的滩涂淤长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避开不同时相卫片的潮位校正难点,揭示出滩涂淤长的动态变化和速度.  相似文献   
27.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28.
在江苏条子泥岸滩选择3个典型剖面,对其进行了3a定期的观测,将所得剖面数据绘制成剖面形态曲线。通过对岸滩剖面形态的分析,发现3a来岸滩冲淤变化明显,岸滩剖面形态内部及其相互间都有变化,呈现不同的类型。探讨了其变化的机制,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主要的研究结果将丰富人们对江苏条子泥近期岸滩及辐射沙洲演变的认识,为条子泥促淤并陆和海岸防护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风暴潮对淤泥质海岸的影响——以江苏省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暴风浪对海岸地貌和海洋沉积均有极大影响,这一问题已引起国际海洋地质学界愈来愈多的注意.本文以江苏省淤泥质海岸为例,对此问题加以比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0.
江苏沿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选取江苏沿海的3个典型岸段,在2000-2001年进行了野外地貌沉积及植被调查,并进行了地形高程测量;选用了1985-2001年间7个时相的TM卫星影像资料,追踪了江苏互花米草盐沼形成的过程。结果表明,在移栽后的5-6年内,互花米草植被扩散缓慢,主要为立地扎根,走茎蔓延。在TM影像可以计量的规模上,互花米草植被在裸滩上的扩散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3-1996年,随着面积逐渐增大,草仔数量明显增加,年扩展率逐渐扩大,到1996年,平均年扩展率已达30%。第二阶段为1996-1999年的3年间,互花米草人工盐沼的面积迅速扩大,年扩展率平均为43%。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平均年扩展率迅速减小,为10%,预计还要减缓,最后,待原有潮滩生态位长满后,与滩涂自然淤长速率相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