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是在《冀北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及铅、锌、银成矿特征研究》①课题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主要说明了冀北陆相(红色)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前提、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划分和盆地充填序列与盆地构造演化的关系。该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火山一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火山一沉积盆地地质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广兴源复式岩体位于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岩体主体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边部有少量二长辉长岩和闪长岩出露.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火山弧环境;对岩体早期的二长岩和侵位于二长岩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分别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 263.8±2.1Ma...  相似文献   
23.
冀京津地区燕山构造旋回岩石圈的演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岩石圈经历了晚三叠世早期拉张裂解(非造山)、晚三叠世晚期稳定过渡(前造山)、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板内造山(同造山)、早白垩世晚期至古新世稳定过渡(后造山)的发展演化阶段。在燕山构造旋回板内造山过程中,原有克拉通型岩石圈被强烈改造与再造,形成新的造山型岩石圈,这是燕山构造旋回最为重要的内容和板内造山的实质性结果。  相似文献   
24.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冈底斯带西段革吉县南部地区新发现了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铁矿及含铜铁矿点4处、银铜多金属矿点2处.重点对桑穷勒磁铁矿、含铜磁铁矿及列马镜铁矿进行了初步评价.其中前者磁铁矿矿石资源量为401.59Mt,后者镜铁矿矿石资源量18.50Mt.这是冈底斯带西段铁矿等找矿工作的重要新进展.  相似文献   
25.
河北平山湾子群的时代:SHRIMP锆石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研究 ,将太行山地区原阜平群中一套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和钙硅酸盐岩及大理岩构成的稳定组合解体出来 ,建立了湾子群。本文对河北平山板桥沟地区湾子群中的钾长浅粒岩进行了锆石成因和年代学研究。阴极发光 (CL )图像显示浅粒岩中的锆石主要为具有震荡环带的岩浆型碎屑锆石 ,其 Th/ U >0 .38,表明原岩主要为火成岩。SHRIMP分析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结晶年龄为 2 5 36 Ma,并且部分颗粒有 2 0 81 Ma深熔作用的增生边。笔者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 ,推测湾子群形成于 2 .5~ 2 .1 Ga之间 ,为古元古代的产物。并且在 2 0 81 Ma经历了强烈的深熔作用的影响 ,形成了太行山地区广泛分布的古元古代钾质花岗岩。这一研究结果为探讨太行山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从研究王安镇杂岩体基本特征入手,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对其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该杂岩体今后区域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长英质片麻岩是太古宙变质杂岩区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对其成因和机理的研究不仅对探索地壳早期演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直接关系到中深变质岩区地质调查工作的质量和找矿方向的确定。中高级变质岩区进行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要进行典型解剖。要特别注意不同成因长英质片麻岩之间和它们与其他围岩之间接触关系的研究。要加强对长英质片麻岩中原生结构、包体、副矿物(特别是锆石)和地球化学的研究。当长英质片麻岩的成因不能确定时,应以XX片麻岩命名,可作为填图单位,但不要赋予成因含义。在中深变质的副片麻岩区填图时,应识别和划分出混合岩带。  相似文献   
28.
藏南吉隆地区聂拉木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岩层(石)-事件法填图结果表明,吉隆地区原聂拉木群实际上包含了变质地层和变质深成岩,应予以解体。解体后的变质深成岩称思马片麻岩,侵位于晋宁期。变质地层称聂拉木岩群,包括曲乡岩组和江东岩组,两者以韧性断层接触,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经历了吕梁末期的中压型蓝晶石-十字石亚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并与思马片麻岩-同于晋宁末期接受角闪岩相变质、喜马拉雅期绿片相退变质。  相似文献   
29.
在地层、古生物、区域构造、第四纪地质等方面取得若干新进展.如:查明吉隆沟前寒武纪至侏罗纪地层剖面完全可与经典的聂拉木-樟木剖面对比,是喜马拉雅地区又一极为重要的剖面;进一步确定了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具有分带特征,并划分出南、北2个不同时期的蛇绿混杂岩带;在扎东、穷果等地发现多处古人类活动遗迹.  相似文献   
30.
西藏仲巴晚白垩世硅质岩放射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仲巴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雅鲁藏布缝合带。雅鲁藏布缝合带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结合部位,是中国境内最长(1700km)、闭合时间(喜山期)最晚的一条缝合带,走向近东西,大致沿雅鲁藏布江谷地及其附近呈狭长带状展布。向西呈北西向与印度河缝合带相连,向东至墨脱县一带经过雅鲁藏布大狭谷向南进入缅甸、泰国境内。该带北侧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块,南侧为喜马拉雅地块。带内发育蛇绿岩带、消减复理石混杂岩带及高压低温变质带。混杂岩带基本沿蛇绿岩带南侧呈带状分布,自浪卡子向西至仲巴一带均有分布,许多学者对混杂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