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0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广东河源盆地红层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源盆地的恐龙及蛋化石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在东源发现窃蛋龙类oviraptosaurs黄氏河源龙(Heyuannia huangi Lu)等恐龙化石,并收集到至少4属4种蛋化石一万余枚;含蛋层可以划分为上、下二层,下层以圆形蛋类及树枝蛋类大量富集为特征,上层以长形蛋为主。在盆地北部新发现了火山岩——弱熔结火山角砾岩,并新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岩石地层单位系统——仙塘组、东源组、高埔岗组和莘庄村组,它们可与南雄、丹霞等盆地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河源盆地北部红层厚度大于4km。根据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南雄群的大风组、主田组和贞水组,上湖组和丹霞组。大风组厚837m,由砾岩和砂砾岩组成;主田组厚为1200m,由含砾的紫红色砂岩,分选性差的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伴有条带状粒砂岩、粉砂岩、含砂质泥岩组成。主田组富含钙质结核,河源龙(窃蛋龙科),龟鳖类化石发现于本组中。贞水组沉积厚900m,由粗的沉积物组成,包括粒状的砾岩和斜层理发育的砂岩。上湖组厚280m,由紫红色的含砾石粗砂岩夹粉砂岩组成。  相似文献   
13.
南雄盆地坪岭剖面罗佛寨群的划分及其生物群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正> 南雄盆地在我国陆相上白垩统—下第三系地层及其生物群的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976年南雄“华南白垩—早第三纪红层现场会议”之后,南雄盆地上湖组和浓山组被分别确立为我国陆相下中古新统和上古新统的典型层位,坪岭—真仙岩剖面由于剖面清楚、出露良好、各门类化石丰富,被选为罗佛寨群的层型剖面。1978年我队测制了坪岭至真仙岩剖面,系统地逐层采集微体化石样品376个,在其中86个样品中发现介形类,34个样品见轮藻。经室内综合研究,建议将坪岭剖面罗佛寨群划分如下3组7段:  相似文献   
14.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和7条地层剖面的实测,将南雄盆地西部地区白垩一下第三系分为南雄群(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罗佛寨群(上湖组、浓山组、古城村组)和丹霞组等2群7组,建立了区的岩石地层层序。丹霞组是南雄群和罗佛寨 群的同时异相地层。在南在雄盆地西部地区发现大量介形虫、轮藻化石和少量半咸水有孔虫化石,划分为4个介形虫动物群(14个组合带)和3个轮藻植物群(11个组合带),首次建立该区微化  相似文献   
15.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雄盆地西部地区下第三系厚约1000m,依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以粗碎屑岩发育为主要特征的丹霞组和细碎屑岩的罗佛寨群,后者自下面上又可划分为上湖组,浓山组和古城村组。上湖组产扣星介动物群,金星介动物群,稍短宽轮藻-常州厚球轮藻植物群、瓣鳃类、腹足类及其口盖等化石,时代为晚白垩世最晚期至早一中古新世,白垩系与第三系的界线划在上湖组的坪岭段和下惠段之间,即扣星介群与金星介群之间,浓山介和瓣鳃类等化石,时代分别为晚古新世和早始新世,坪坑-红石寨一线以北的丹霞组是罗佛寨群向西相变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一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16.
上湖洞、武台岗一带是上湖组命名的典型地区,富产哺乳动物化石,又是古新世早、中期哺乳动物群研究最早最详细的地区,但微体化石面貌不清,近年来在武台岗剖面浈水组上部至上湖组下部发现丰富的介形虫、腹足类和轮藻化石,介形虫属于扣星介动物群,可以划分出Porpocypris orbiculata带和P.sphaeroidalis带,并且P.sphaeroidalis与Bemalambda的始现点几乎一致,与大塘E/K界线剖面所见相同.建议以介形虫P.sphaeroidalis始现点来限定古近系的底界,把E/K界线划在  相似文献   
17.
广东南雄白垩系及恐龙蛋到鸟蛋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实测了南雄盆地一条完整的白垩系剖面;沿剖面在66个层位中采集到蛋化石, 新建了1个恐龙蛋科, 2个属及6个种;在厘定南雄盆地和丹霞盆地的岩石地层后, 统一提出了一套白垩纪地层单位名称。另外通过对羽状蛋化石的研究, 揭示出恐龙蛋到鸟蛋的进化, 是由于蛋壳棱柱层产生了变异, 出现了从‘层状结构’到‘羽状结构’的转变;与现代鸟禽类对比后确认, 恐龙蛋的棱柱层相当于鸟禽类的鳞片层(带);具有羽状结构的蛋化石是恐龙蛋演化到鸟蛋的一种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18.
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简要介绍近年来南雄盆地地层研究的主要进展。在始兴陆源浈水组及南雄城南上湖组坪岭段发现窃蛋龙类,后者还见鸭咀龙类;界址、水口、下坪及始兴斜谭等地大凤组产大量以圆形蛋类为主的蛋化石;南雄盆地西区南雄群中发现叶肢介、昆虫、鲎虫、有孔虫等;初步查明阶齿兽在地层中的分布,在大塘剖面其首次出现距上湖组底界约60m,最高层位见于浓山组;利用测定蛋壳的稳定同位素和铱元素富集异常探讨恐龙绝灭;白垩系一古近系界线划分目前存在4种意见:1)划在上湖组近底部(根据恐龙绝灭),2)坪岭段/下惠段之间(根据介形虫),3)坪岭段上部(根据阶齿兽,腹足类)和4)浈水组中上部(根据孢粉)。  相似文献   
19.
20.
广东省白垩-第三纪盆地地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9,14(3):53-57
广东省白垩-第三纪盆地计有108个,总面积约3*10^4km^2,。盆地的分布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多数沿北东向,少数沿北向向和东西向,呈带状,串珠状。盆地的沉积厚度一般为1000-4000m。盆地的岩相岩性变化大,沉积类型多样,普遍发育河流相粗碎屑岩,湖相泥质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