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4年12月30日陕西省煤炭学会在西安召开了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来自陕西省煤炭行业的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批复,进行了换届工作,同时决定陕西省煤炭学会下设10个专业委员会,并将原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改设为煤田地质与环保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52.
1 安徽顺风山铁矿地质环境治理刻不容缓。顺风山铁矿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境内,为井巷及露天开采矿区。始建于1962年,1998年资源开采完毕闭坑,累计开采矿石达400余万t。由于矿山闭矿至今一直未进行交接(矿权属铜陵、土地属芜湖),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以致当地群众及无证个体户进入矿区任意开采弃矿,矿区内已形成大量的采坑、塌陷坑及渣石堆,地表满目疮痍。该矿区的地质环境现状引起了有关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曾以“顺风山残局何时了”、法制日报以“一座无人管的矿山”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3.
54.
榆神府煤田浅层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论述半干旱地区的榆神煤田其自然地理状况及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勘探资料表明有供水意义的侏罗系烧变岩,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和河谷冲积层中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根据目前矿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5.
本文分析了沙漠地区供水井施工困难的原因,并就防止井壁坍塌,延长使用寿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沙漠地区含水层岩性松散的水文地质条件下,供水管井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56.
水是边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地表水对土质边坡的影响主要是冲刷作用和渗透作用;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物理作用、力学作用以及化学作用三个方面。通过诸永高速公路公盂互通A匝道滑坡防治实例,计算出在考虑地下水的状态下,潜在滑坡HP边坡稳定系数K=0.900,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而在不考虑地下水的状态下,潜在滑坡HP边坡稳定系数K=1.345,边坡处尚于稳定状态。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提出应对边坡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有效的阻挡、疏导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7.
保水开采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最近,以省为单元的矿产资源集中开釆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査完成并通过评审,从陕西省的情况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除采矿诱发或加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外,釆矿对含水层结构的影响、破坏即保水开釆(保水采煤)问题及由此诱发的地质环境闷题不容忽视。水是生命之源,早在1992年笔者就在本刊发表文章,提出了神木矿区采煤对地卜水的影响及诱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即"保水釆煤"问题,通过20多年的长期探索,初步形成了保水釆煤的技术体系,矿区规划阶段开展了保水釆煤地质条件论证,在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58.
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地面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以神府矿区大柳塔煤矿1203综采工作面为例,探讨了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地面下沉变形孤过程及有关参数,为地面建筑物的安全煤柱留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9.
榆神府煤矿区地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各种地理、地质背景和条件参数、各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对它们作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定量研究方法,其评价结果正确、可靠。   相似文献   
60.
2007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研究了2007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五里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23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57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6.3%;硅藻次之,共2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教的18.7%;浮游植物种数以冬春季多、夏秋季少.调查期间.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变化在386.2×10~4-5581.9×10~4cells/L和0.541-3.491mg/L,均以绿藻最高;浮游植物数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除绿藻外,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PEG模型基本一致.相似性分析显示,五里湖1、3、4、5月份的生境相似,6、7、8、9、11月份的生境相似.优势度分析显示,五里湖各个月份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2种以上,优势种主要有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球衣藻(ChLamydomonas microsphaer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isa)等14种,优势种种数较多且优势度不高,变化在0.02-0.78之间;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显示,五里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变化在1.5-2.7和0.26-0.59之间,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好:表明2007年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完整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