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ANSYS在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动力有限元理论的基础上运用ANSYS软件对不同高度和坡度的岩质边坡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地震加速度时程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动力响应规律和现象。模态分析显示:随坡高的增加边坡的自振频率呈降低的趋势;而坡度变化对其影响则具有相反的规律。通过地震加速度时程分析发现:边坡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反应三量具有相似的响应规律;随坡高的增加坡顶位移时程曲线振幅增大,但达到一定高度时(约200m)则变化较小,同时坡顶处的地震动响应相对于坡脚处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坡度增加时坡顶位移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地震波的衰减效应与边坡对其的放大效应是同时存在的。研究结果对边坡的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2.
胡琦  蒋军  严细水 《岩土力学》2005,26(12):2015-2018
受场地地质条件的限制,很多建筑物采用高压缩性的软土作为天然地基,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威胁到结构的安全。不均匀沉降受上部荷载、结构刚度以及土层的不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分层总和法不能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因此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采用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对一栋倾斜的砖混建筑物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相比较,证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分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163.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前陆逆冲带复合结构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北东向龙门山逆冲带,研究已经证明是中生代与新生代前陆复合扩展和生长的结果。然而,2008年5·12汶川地震地表破裂、余震和滑坡等的单向和分段迁移现象,对龙门山复合逆冲带的结构认识提出了挑战。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龙门山复合生长下构建的特殊结构进行了野外调查和构造解析。结果表明,以中生代与新生代两期前陆逆冲带复合生长为基础,龙门山复合逆冲带具有特殊的、主要由前陆逆冲楔叠加后形成的复合结构,而且这种复合逆冲楔具有分级和时序特征;中生代前陆逆冲楔是以逆冲断层-褶皱为特征,并分别组合形成碧口厚皮逆冲推覆体、唐王寨薄皮逆冲推覆体和龙王庙逆冲推覆体,总体从晚三叠世以前开始,至~160 Ma向南递进扩展生长;新生代前陆逆冲楔由逆冲断层和逆冲岩片组成,分为约35~10 Ma和10 Ma以来两个阶段,向南东向递进扩展生长,并可能与川西盆地东侧龙泉山构造相连通。因此,龙门山逆冲带具有前陆逆冲带和生长过程的双重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64.
古河道对于重现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以散射矩阵的形式记录了地物的后向散射信息,能有效地识别隐伏的古河道信息。本文以古河道发育的松嫩平原西部作为研究区域,选取Sentinel-1双极化数据(VV-VH)作为数据源,通过VV-VH双极化模式下的H/α分解处理,构建了由散射熵H与散射角α构成的二维H/α平面。依据雷达波在古河道充填沉积物中发生体散射以及在古河床底界面发生二次散射,并且体散射功率大于二次散射功率,确定了古河道散射类型属于H/α平面上的高熵多次散射。结合此特征与Sentinel-2影像,最终对研究区内的古河道信息进行了提取。研究表明,通过VV-VH双极化模式下的H/α分解方式可以提取到在Sentinel-2影像上无明显特征的古河道信息。  相似文献   
165.
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岩溶含水介质是决定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功能的最基本要素,是水文地质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把碳酸盐岩岩石学的现代理论同岩溶学、洞穴学、构造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对碳酸盐岩骨架、岩溶含水空间的微观和宏观介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概化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6.
中国北方寒武—奥陶系岩溶层组类型及其区域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大量剖面资料统计的基础上,根据岩层的厚度比例和连续厚度及其组合形式,对我国北方寒武—奥陶系岩溶层组类型进行了划分,着重论述了岩溶层组类型的区域变化规律。为含水层系统的划分和水资源评价及区域岩溶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7.
黄土边坡“三维最危险滑裂面”的高效搜索和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作者所开发的一套实用型黄土坡体“三维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和稳定性评价软件系统的核心思想,即采用Monte Carlo随机搜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高效生成一系列接近(或包含)“最危险滑裂面”的三维滑裂面,并以Hungr法所确定的稳定性系数最小为筛选依据,搜索确定任意形态黄土坡体的“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而基于已知的“三维最危险滑裂面”,进一步考虑各种可能的参数变化,进行严密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8.
地球深部圈层及沉积盆地是一种分区非均匀介质系统,其中不规则地层边界(含起伏地表)对地震波的主要特征有显著影响,而地层的随机非均匀性则主要影响地震波的散射和衰减特征.为了精确刻画不规则地层边界对地震波的反射、透射效应以及非均质体散射引起的地震波衰减效应,全局广义R/T递推传播矩阵法(GGRTM)被提出并逐步发展成为继有限...  相似文献   
169.
从介绍路径规划原理出发,引出路口聚合的必要性,给出了路口聚合模型分类原则和应用上的分类体系,总结了路口聚合的三种表现方法,特别指出优秀的导航电子地图应采用结点—弧段表达法,并给出了路口有交通规制和路口跨越数据集边界等的特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0.
为了探究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入侵下滨海湿地潮沟的发育特征及其变化,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2004?2020年黄河三角洲湿地互花米草的入侵过程,揭示了互花米草持续扩张下潮沟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现行黄河入海口两侧区域的互花米草群落扩张迅速,截至2020年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