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铜川3站1964—2010年春季气温、降水、风、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
铜川春季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铜川春季平均气温为11.6,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增暖趋
势,气候倾向率为0.374/10a,北部增暖显著,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北部出现≤-2.0
≤-4.0的概率较大,中部次之,南部最小;≤-2.0出现频率为3.4%~12.4%,≤-4.0出现频率为1.1%~5.9%;平均降水量为115.9mm,由北向南递减,降水随年际变化呈减少趋
势,下降最显著的是4月;日照百分率3、5月最小,4月最大,平均总辐射量自北向南递减;地
形原因导致风分布不均匀,平均风速北部最大,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呈现4月明显偏大,3、5
月基本接近的月际变化规律;一日内风速通常夜间较小,午后较大,春季大风一般伴有寒潮,降
温天气;全市大风分布差异很大,北部宜君占53.4%,4月最多,占42.8%。

  相似文献   
12.
采用铜川市宜君、铜川、耀州区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7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以及相应的高空探测资料,对2018、2020年铜川市核桃晚霜冻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造成晚霜冻害的冷空气均是自北向南影响全市,宜君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铜川和耀州提前1 d,全市极端最低气温均出现在宜君县棋盘镇弥家河。2018、2020年晚霜冻害均属于轻度,2018年晚霜冻害范围和强度均大于2020年;全市晚霜冻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宜君县、耀州区西北部山区,宜君县发生晚霜冻害强度、范围较大;受混合型霜冻影响,地势相对较低的低洼地带的最低气温较周边偏低4~6 ℃。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的类型、特点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协调布局的战略,为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以及为其他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铜川市1990—2019年国家基本站气象观测资料,依据前人研究所得的苹果各类气象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分析铜川市近30 a苹果晚霜冻、高温热害、连阴雨、干旱等气象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9年铜川市苹果晚霜冻灾害、高温热害、连阴雨灾害均为先增多后减少趋势,而干旱灾害的强度先减弱后增强;(2)苹果晚霜冻与连阴雨灾害均为北多南少;高温热害北少南多,南北差异显著;干旱灾害强度为中部弱,南部、北部强。研究结果可为铜川市苹果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理论依据,为铜川地区苹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应用2008年7月1日08时-20时逐3h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高低空实况场资料,对2008年7月1日阳泉市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639的24h形势预报场误差不大,但蒙古冷涡中心位置预报略偏北;应用其物理量预报场并结合阳泉本地冰雹的预报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报出该次大冰雹过程,说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本地冰雹过程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渭北2010年7月下旬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C气象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0年7月22—24日发生在陕西渭北的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青海中部到高原低槽东移和海南登陆台风"灿都"外围暖湿气流合并,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上在低槽云系中有圆形的暴雨云团特征;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强西南风以及产生的风速辐合与大降水密切相关,反射率因子强回波区总是与大降水对应;暴雨发生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要素特征明显,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的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铜川3站1964—2010年春季气温、降水、风、日照等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铜川春季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铜川春季平均气温为11.6oC,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增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74oC/10 a,北部增暖显著,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北部出现≤-2.0oC和≤-4.0oC的概率较大,中部次之,南部最小;≤-2.0oC出现频率为3.4%~12.4%,≤-4.0oC出现频率为1.1%~5.9%;平均降水量为115.9 mm,由北向南递减,降水随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下降最显著的是4月;日照百分率3、5月最小,4月最大,平均总辐射量自北向南递减;地形原因导致风分布不均匀,平均风速北部最大,南部次之,中部最小,呈现4月明显偏大,3、5月基本接近的月际变化规律;一日内风速通常夜间较小,午后较大,春季大风一般伴有寒潮,降温天气;全市大风分布差异很大,北部宜君占53.4%,4月最多,占42.8%。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温州市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跟踪监视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跟踪监视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成果转化、加强环评管理等几个方面提出有效开展跟踪监视监测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9-08对乐清湾进行了生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66种,浮游幼虫15类,分为半咸水河口类群、近海暖温带类群、近海暖水类群和大洋广布类群,其中近海暖水类群占主导地位。Ⅰ型网主要优势种有针刺拟哲水蚤、汤氏长足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刺尾纺锤水蚤等;Ⅱ型网主要优势种有针刺拟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刺尾纺锤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简长腹剑水蚤、小长腹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有明显差别,太平洋纺锤水蚤分布仅限于湾顶海区,小长腹剑水蚤密集区也在此区域,其它优势种则分布于乐清湾中部和湾口海区。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5.05mg/m3,平均丰度为234.00个/m3,数量分布呈现出从湾顶向湾口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将为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及其打造半岛他区高新技术产业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