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用MICAPS常规资料,分析了2006年5月12-15日影响曲靖地区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hPa低槽东移,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加强补充;中低层强劲的冷平流是造成此次强降温的主要原因;低层辐和高层辐散提供动力和水汽凝结条件,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抖振是桥梁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一种经常性的限幅振动。对于长大跨度桥梁在计算其抖振响应时不得不考虑自激力的影响,而自激力的计算方法不一,且其计算过程复杂,繁琐。本文根据抖振计算理论,研究一种自激力的实用计算方法,并对军山斜拉桥进行自激力计算。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单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因受到电离层延迟变化的影响,容易出现平滑结果发散和精度下降的问题,而现有的解决方案对精度提高有限或需要外部精密电离层改正数据的支持。本文研究了电离层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模型化电离层延迟变化的单频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此算法利用伪距和载波观测量中含有的电离层延迟信息进行电离层延迟建模,从平滑伪距中扣除了历元间电离层延迟变化值,有效避免了平滑伪距的发散问题。利用自编软件GNSSer实现了电离层自模型化的载波平滑伪距算法,并采用静态与动态实测观测数据进行了定位试验和精度分析。算例结果表明:①长时段常规Hatch滤波受电离层影响非常严重;②自模型化电离层延迟可达厘米级的精度,在30 min窗口内,使用线性移动开窗拟合法效果最佳;③自模型化电离层改正可以有效消除平滑伪距电离层影响,随着时段窗口的增加,精度没有降低;④利用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逐历元单频平滑伪距单点定位,在静态与动态的NEU方向都达到了亚分米级别的定位精度,其中,动态定位测试中水平和高程方向精度为6.25和10.4 cm,比原始伪距分别提高了5.4倍和3.3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沿海布设了几十个RBN-DGPS系统基站用于近海300 km以内的主要定位和导航活动。传统的RTK技术在远离海岸处无法使用。本文探讨在非差条件下消费级Andriod设备用于海测船动态定位的可能性,专门针对Andriod设备原始观测量设计了特定的动态扩展Kalman滤波PPP模型,从而获得较为稳定和平滑的定位结果。利用海测船在外海的试验平台对小米Mi8手机进行了算法验证,并同时与船上固有的天宝SPS356信标差分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果仅采用SPP模型进行位置估计,航迹误差将达到数米,而采用收敛后的PPP模型,航迹误差明显减小,与SPS 356信标差分机的定位结果差距在1 m以内。本文的试验结果显示了消费级Andriod设备在海洋测量场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2001~2007年初夏孟加拉湾共发生了6次风暴过程,结合风暴活动期间曲靖地区的降水概况,应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物理量场对这6次过程的环流背景及水汽、动力条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初夏孟湾风暴影响曲靖降水有3个较典型的环流类型,即与冷空气配合型、孟湾风暴云团北上引发强对流降水型以及孟湾风暴登陆减弱变性成南支东移影响型;孟湾风暴活动期间,90°E~120°E,15°N~30°N区域存在位置基本对应的东北-西南向强西南风速带、水汽通量大值带和强水汽通量辐合带,说明风暴的活动为云南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斯过程的精密卫星钟差加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  张清华 《测绘学报》2011,(Z1):59-62
将高斯过程方法应用到精密卫星钟差加密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将5 min间隔的钟差数据插值到30 s间隔。将结果与IGS提供的30 s精密钟差数据和四阶多项式拟合插值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斯过程方法具有较高的加密精度,适用于GPS所有在轨卫星的原子钟钟差的加密,达到厘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多频GNSS跟踪站接收机观测数据的质量和相关性,为GNSS跟踪站接收机后续研制做出贡献。基于多品牌多频GNSS跟踪站接收机比测试验,评估了观测数据的伪距噪声,对伪距噪声序列、伪距零基线双差序列进行自相关分析,进而对P-L序列从时域和频域角度进行滤波周期分析,验证了多频GNSS跟踪站接收机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多频GNSS跟踪站接收机观测噪声满足相应标准,不同品牌跟踪站接收机的伪距观测量具有不同程度的自相关性,为削弱观测数据的伪距噪声,不同品牌跟踪站接收机对伪距数据做了不同周期的Hatch滤波处理。  相似文献   
18.
首次搭载GPS/BDS双模接收机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GNOS)的风云三号C星于2013年9月23日的成功发射,为研究低轨卫星对BDS定轨增强提供了便利。本文首先对低轨卫星GNOS搭载的GPS/BDS双模接收机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了伪距测量精度。然后在全球测站、区域测站两种布局情况下,对无GNOS的BDS单系统定轨、无GNOS的GPS/BDS双系统定轨、有GNOS的BDS单系统定轨增强、有GNOS的GPS/BDS双系统定轨增强4种方案进行北斗轨道及钟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NOS对北斗卫星轨道增强在全球测站下,GEO卫星切向精度提升最为显著,提升程度达60%,其次是法向和其他类型卫星切向,部分弧段个别GEO卫星径向精度稍有下降。双系统定轨增强中可视弧段钟差重叠精度RMS值有0.1ns量级改善。7个国内测站区域监测网的定轨试验中对轨道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GNOS对北斗GEO卫星轨道预报精度切向提升达85%,其余方向及卫星有较大改善,平均21.7%。可视弧段钟差重叠精度RMS值有0.5ns量级改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二次多项武和灰色模型在卫星钟差预报中的特点,本文提出以ARMA(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模型分别进行改进;对IGS(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 for Geodynamic)提供的精密钟差进行时间序列分解,根据预报时间的长短,趋势项分别采用二次多项式和灰...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在轨卫星,通过一定的事后定轨策略得到精密轨道数据,用以对广播星历空间信号误差进行分析。不仅对用户测距误差进行估计,还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正态性检验。通过分析2012年10月份的观测数据发现,所有卫星SISURE的平均值为1.45m;其径向-钟差和切向-法向为低度相关,其他分量之间为微相关;在正态性分析中发现,所有的空间信号误差分量都不符合正态分布,且峰度异常值可以检测偏离较大的误差,偏度异常值可以检测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