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以香花岭花岗岩型铌钽矿床为例,把花岗岩熔体内的组分按其活动性分为活动组分、有效活动组分和惰性组分3类;论述了花岗岩熔体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流体—熔体,流体—岩石作用),粘度、内压、结构、组分活动性及相对含量等,随岩浆演化而呈现的一系列变化,同时,铌钽等成矿元素随岩浆体系内超临界流体聚集而富集,随体系内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而矿化,成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表现为一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溶蚀作用并存,沉淀作用和溶解作用交替,实质上是岩浆体系的内部分异作用或自组织作用过程,成矿作用发生在广义岩浆作用范畴,矿床属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192.
长营岭—龙门冲原生晕异常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瑞照 《广西地质》1998,11(1):51-58
通过对珊瑚矿田长营岭-龙门冲地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该区W,Sn,Cu,Zn,As,B,F等元素异常,原生晕严格受NE和NW两组断裂控制。综合评价认为处于长营岭钨锡矿带南延带的南风井多元素组合异常是矿异常,该异常明显地受NE(F9)断裂和NW(F10)断裂控制,浓集中心位于F9断裂下盘,与长营岭矿区矿体在NW断裂下盘富集的规律相同。测区内,异常形态与北区具连续性,异常强度弱于北区,组分分带显示  相似文献   
193.
194.
贵州麻山冰洲石矿床成因的初步研究*金志升朱成明刘钧蔡恩照(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550002)关键词方解石冰洲石成因晶体生长贵州省望谟县麻山地区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方解石、冰洲石矿点数十处,是我国较重要的冰洲石产地之一。曹俊臣[1]曾对该地区冰洲...  相似文献   
195.
铜坑矿床由细脉状矿体组成,据市场价格将锡、铅、锌品位换算成对就原锡当量品位,并据生产系统经济分析所得的品位盈亏点,重新确定锡当量边界品位为0.85%,据总体矿化趋势圈定出几个富矿体开采,其间的贫带,夹石留作矿柱,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相似文献   
196.
针对长江中下游形成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的岩浆成因和Fe、Cu成矿作用问题,完成了一系列壳幔物质混合物、下地壳物质混合物及中性-中酸性岩浆岩在1000-2000MPa和900-1550℃的水不饱和条件下熔融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中性和中酸性岩浆岩可能主要由适当比例的壳幔物质混合物熔化而得的岩浆结晶而成。硅酸盐玻璃的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没有显示出K与Cu和Fe与Na的相关关系。在含硫体系中,铜在中性-中酸性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介于0.02%-0.23%之间,但多数铜分析值在0.1%以上(大致相当于初始物中15%的铜溶解在硅酸盐熔体中)。余下的部分铜则以Cu、Fe、S组成的小球粒形式不均匀地散布在硅酸盐熔体中。实验结果还表明,中性-中酸性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性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7.
张清 《山东气象》1997,17(1):43-45
根据1951-1995年我国336个站逐旬降水量资料,采用服从皮尔逊Ⅲ型分布的旱涝Z指数,分析了40多年来我国的旱涝事实,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98.
从人体舒适度看高温及其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清 《北京气象》1997,(4):10-11,14
  相似文献   
199.
本文是在日本造船振兴财团的经费赞助下在中国渤海地区发展海底地震观测的初步技术报告。本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估计; (2) 渤海地区海底地震观测的条件; (3) 渤海地区海底地震观测仪器与技术的某些初步研究结果; (4) 浅海情况下海底地震观测噪声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文中研究了该地区的历史与现代地震活动性、长期地震危险性以及发生在华北与日本的大地震之间的关系。还讨论了渤海强震和海啸对渤海及其邻近海域航海的影响问题。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在渤海地区开展海底地震观测的必要性进行了解释。本文探讨了在渤海地区进行海底地震观测的某些仪器和技术问题。天津市地震局曾在渤海地区石油平台的油井中作过初步地震观测试验。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发展的海底地震观测中有关降低噪声与信号传输等方面的新技术与经验可用于渤海地区的海底地震观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中国渤海地区发展渤海地震观测的初步设想。指出渤海海底地震观测试验应从观测和研究渤海海底海洋噪声谱开始。为了研究浅海情况下海底地震观测的噪声,本文完成了一项新的模拟试验工作。分别对海面源及海内源产生的噪声进行了实验研究。文中给出了一些重要实验结果。本文所得的初步结果,对发展渤海及邻近地区海底地震观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0.
在日本西南高知县足折岬的第三纪火成杂岩中发现了特殊的环斑花岗岩,这些环斑花岗岩与粗粒正长岩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以网状岩墙群侵入到辉长质岩块中。在环斑花岗岩与粗粒正长岩接触边界上,由于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的侵入,粗粒正长岩沿颗粒边缘和裂隙分解成单个晶体或晶体碎片,而这些花岗闪长岩含有环斑花岗岩的基质成分。花岗闪长岩体中的钾长石晶体成其碎片熔蚀成卵形,无规则地分布,而且为薄片斜长石(An15—25)包覆。这些薄片随基质流动构造的形成而加厚. 环斑斜长石呈卵形,直径1~3cm,有时沿基质的流线平行或似平行分布。其内核常为一不具双晶或有双晶的钾长石晶体,而且常伴有石英和斜长石的晶体,而外壳大部分由很多细小的树枝状斜长石和斜长石晶隙间蠕虫状石英组成,它们甚至比基质还细小.在基质极度细小的地方,环斑长石的壳很薄,甚至没有。在同一岩石中,环斑长石和其他卵形体共存,诸如斜长石(被钠长石或钾长石包覆)、石英(被角闪石和斜长石包覆)、角闪石(被角闪石和黑云母的集合体包覆)和黑云母。在岩相学和化学特点上,这些卵形体的内核矿物与粗粒正长岩的矿物相似. 从上面描述可见,该环斑花岗岩的形成是粗粒正长岩发生结晶及随后的花岗闪长岩侵入的结果.粗粒正长岩分离出来的钾长石晶体沉浸到花岗闪长岩岩浆中,其边部遭受侵蚀,形成卵圆状晶体。新结晶的树枝状斜长石被吸附在钾长石周围,然后,树枝状斜长石之间的空隙被石英充填. Hibbard(1981)对其他很多地区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研究也得出了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的相似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