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区用地急剧向城郊扩张,城郊用地结构性冲突与矛盾突出。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应用GIS R/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突出农业大区地位,建设用地增长迅猛,集中分布于纱帽、邓南、湘口等中心城镇;结合SPSS因子分析,建立用地结构适宜性评价模型,开展城郊土地利用结构的适宜性评价:汉南区土地利用方式基本适宜,在中度适宜及其以上的比例达到60%,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保持较好协调程度。但仍存在突出的用地结构性问题:农用地斑块比较零碎,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低,大规模围垦对湖泊、坑塘、河流、湿地产生较大胁迫;居住与工矿用地相对分散,侵占农田现象较严重,据此提出了汉南区土地利用调整方案和协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2.
武汉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和结构特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武汉市的110家星级饭店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和探讨了其空间布局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武汉市星级饭店在等级规模上表现为纺锤形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2)武汉市核心区内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特征表现为向主要交通干线集聚和向主要商业发达地区(汉口火车站周边地区、滨江公园-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所围的三角形区域以及武昌小东门-洪山广场区)集聚。从而得出了武汉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两大影响因素:交通区位条件和工商业发达程度。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了地矿系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地矿部门的特点,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原则及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44.
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是河南省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层不均匀沉降、沙埋等,其中地面塌陷灾害的危险性大,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泥石流、地层不均匀沉降、黄土湿陷、沙埋等灾害的危险性为小级..同时针对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5.
基于我国33个沿海城市2000—2019年面板数据,在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居民美好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基准回归和门槛回归,探究旅游化和居民美好生活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化对居民美好生活存在单门槛效应,门槛值为1.740;(2)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美好生活的首要和关键因素;(3)旅游化水平对居民美好生活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增趋势,入境旅游在越过门槛值后产生负向阻碍作用;(4)城镇化率、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对居民美好生活的提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从认识旅游化动态过程、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6.
中国温带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植被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结合1982-2015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类型和气象数据,分别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二阶偏相关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温带地区的生长季不同季节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以及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对各类型植被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近34年来中国温带大部分地区季节性昼夜气温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生长季昼夜增温速率呈现出不对称性,春季、夏季白天气温上升速度略快于夜间,秋季夜间增温快于白天;② 不同季节的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分异特征,相对于夜间增温,白天增温对植被活动影响程度更大,影响区域更为广泛;相比夏季和秋季,春季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广;③ 不同类型植被对昼夜增温速率的不对称性产生了不同的响应,并且在不同季节上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7.
城市群形成演化的背景条件分析--以关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分析了城市群形成的自然背影与社会经济背景,指出内聚力、辐射力和内部功能联系是城市群形成的支撑体系。历史基础和区位条件是关中城市群兴起的前提,资源开发和工业项目的建设加速了城市群的发展,发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城市群体形成的纽带,商品经济,特别是发达的农业促进了城市群体的形成。关中城市群的演化经历了孤立城市阶段、城市群萌芽阶段、城市群发展的停滞和动荡阶段、城市区域阶段、城市群阶段。最后提出关中城市群的演化  相似文献   
48.
钼的地球化学性质与成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钼在硅酸盐地球中的丰度很低,作为中度不相容元素,简单的岩浆形成、演化过程很难使之从地壳丰度直接富集到工业品位。我们研究结果显示钼的成矿主要通过两阶段富集过程来实现:一是与风化、沉积有关的表生过程;二是与板块俯冲或深埋熔融有关的岩浆过程。钼是变价元素,在寒武纪大气氧再次升高以后,钼在地表化学风化过程中容易被氧化为水溶性的Mo O42-,进入地表径流和海洋湖泊中,并且在还原条件下进入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等沉积物(岩)中。富钼沉积物(岩)在随板块俯冲到地幔或深埋等条件下可以因升温变质,进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钼的原始岩浆,在俯冲条件下往往形成斑岩铜(金)钼矿床,氧逸度低于斑岩铜矿,而斑岩钼矿的氧逸度更低。具有高化学风化速率、大的流域面积的封闭、半封闭型水域和河口地区是表生过程中钼富集的最佳区域,是大型钼矿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9.
西藏扎格拉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简称丁青结合带)南侧的班戈—腾冲岩浆弧带,矿体严格受侏罗统希湖群浅变质复理石岩系中断裂破碎带控制,金矿化围岩蚀变包括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等。地球化学有Au、As、Sb、W、Mo、Cu元素组合的异常,对金矿勘探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全面详细总结了扎格拉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认为扎格拉金矿成因属于变质-热液型金矿床类,工业类型为少硫化物金矿石,同时提出本地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0.
城市地形图数据一体化建库与联动更新的数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分析目前城市基础测绘部门地形图生产和建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比较城市地形图数据和GIS数据的异同,提出造成地形图数据和GIS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空间关系冲突;然后,具体分析二者属性信息不同点和图形信息不同的四个方面.求出GIS数据和地形图数据的全集及其分解,并对GIS数据集和地形图数据集进行基础分解,得到地形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