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GC-MS技术对若尔盖高原一湖沼沉积剖面(深346 cm)沉积有机质的饱和烃馏分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的AMS 14C年代、剖面岩性和TOC资料,探讨了该剖面分子化石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参数对有机物来源、微生物活动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的指示意义。分析表明,中高碳数占绝对优势的正构烷烃反映了有机物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且草本高等植物输入丰富;岩相、TOC和Pr/Ph比值很好地指示了该剖面沉积物从早全新世(约11.4~7.3 cal ka BP,深度346~203 cm)强还原深湖条件到中全新世(约7.3~4.5 cal ka BP,>203 cm)弱还原沼泽条件的演化过程,正构烷烃参数奇偶优势(OEP1和OEP2)、C25/C31和轻烃/重烃比值(∑C21-/∑C22+)详细反映了这种水文演变过程中生物源的变化,尤其剖面120 cm以上很可能有泥炭藓(Sphagnum)的重要输入,而且敏感地指示了剖面120 cm以上有机物遭受了明显的微生物改造作用,从而引起正构烷烃组分的改变。另外,在约9.8~8.6 cal ka BP(深度286~240 cm)期间剖面岩性及其以上各项代用指标发生明显快速变化,说明早全新世若尔盖高原气候相对暖湿阶段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旌德复式岩体位于安徽南部,主体相花岗闪长岩中发育暗色包体。本文对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进行了岩相学观察、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测试。岩相学观察发现暗色包体为典型岩浆岩结构,且发育针状磷灰石。主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为66.04%~67.80%;暗色包体的SiO2含量为54.63%~54.77%,为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Mg#=38~40;暗色包体的Mg#=44~45。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型,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年龄分别为139.7±1.3Ma和142.3±1.7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闪长岩锆石的εHf(t)为-2.5~0.4,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170~1350Ma;暗色包体锆石的εHf(t)为-5.2~1.8,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090~1530Ma。两者的tDMC峰值都在1.2~1.3Ga。这些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中的暗色包体为同源岩浆混合成因,源区为年轻地壳,有可能为中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壳俯冲扬子板块形成的火山岛弧。旌德花岗闪长岩在Pearce et al.(1984)的构造判别图上落在岛弧花岗岩区。在Sr/Y-Y图解上落在经典岛弧岩浆岩区。花岗闪长岩的岩浆Zr饱和温度低(630~680℃),与锆石钛温度计(630~720℃)给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锆石的Ce(Ⅳ)/Ce(Ⅲ)高(240~530),指示岩浆具有高的氧逸度。旌德岩体的低温与高氧逸度特征说明岩体的源区物质受到过洋壳俯冲的影响。旌德岩体的成因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后撤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53.
近三十多年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观测布局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观测试验进行了收集、整理,重点回顾了相关试验的科学目标、观测内容、站点布局方案等方面的情况;最后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站网观测上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拓展.  相似文献   
54.
从人口-经济-社会三维视角构建东南亚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熵技术法评价综合城市化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判断发展阶段;研究东南亚人口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城市化类型区;基于灰色关联度判断东南亚综合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和影响强度。结果表明:经济城市化子系统在东南亚地区综合城市化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东南亚各国间综合城市化水平差异显著,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为高综合城市化水平国家,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为中等综合城市化水平国家,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为低综合城市化水平国家;人口城市化超前区与滞后区并存,其中人口城市化超前的国家最多;全球化、市场环境、外资驱动等外部动力是东南亚国家综合城市化水平差异的核心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5.
基于能值分析的福建省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虹  黄民生  胡晓辉 《地理学报》2010,65(11):1421-1428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能值转换率,将福建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储存和流动的不同种类的能量转化为统一标准--能值,得到能值消耗总量与GDP的比值即能值/货币比率。再将资源耗减与环境损失部分通过能值/货币比率转换为货币价值,并在传统GDP中扣除,即得到绿色GDP。最后运用部分能值评价指标对福建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 年到2006年福建省GDP增长迅速,但绿色GDP增长相对缓慢。福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对外贸易中以输出能值为主。但是环境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内部资源开发不足,需要依赖外部环境,经济风险日渐增大,经济活动的竞争力趋于减弱。福建省经济增长中仍有一部分是不可持续增长,这与福建省的工业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6.
新丰江流域水网结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丰江流域1968和2005年2个时期1﹕5万地形数据提取水系数据,采用Strahler分级法对流域水网进行分级,从水网基本结构特征、水网分枝特征和水网分维特征等方面对比分析流域水网结构演变特征,结合流域土地利用、气象、水文等数据,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角度探讨水网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新丰江流域水网结构发育基本符合Horton定律和水系发育的一般规律;但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共同影响,1968-2005年间,新丰江流域的水网结构也呈现简单化、主干化发展趋势,水网条数、密度、等级、水网分枝能力和水网分维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级水网,尤其是分布在河流源头区和水库周边地区的1级水网变化较大,导致了流域水网等级的降低,最高级水网从1968年的7级降到2005年的6级;对流域水网结构影响较大的是人为因素,主要体现为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植被的破坏等影响了流域的水网结构,主要是通过直接破坏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来破坏初级水网的发育。  相似文献   
57.
我国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分析了不同学者提出的生态补偿概念,认为生态补偿在我国更具有"制度安排"的内涵,具有综合性的概念更适合我国国情。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大型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和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我国当前生态补偿研究的五大热点领域。通过对研究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的梳理,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在研究方面,认为应继续与实践结合,深入研究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方法和机制的运作。在实践方面,可考虑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设立日常运作机构,加快确立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58.
颗石藻既通过光合作用合成颗粒有机碳(POC),又通过钙化作用产生颗粒无机碳(PIC),对海洋碳循环有重要贡献。虽然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海洋酸化通常可增加颗石藻细胞POC含量,减少细胞PIC含量,但是这些实验结果大部分是在营养盐浓度充足条件下获得,且较少研究关注营养盐浓度限制和海洋酸化对颗石藻的耦合作用。本文研究了在无机磷浓度限制条件下,赫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的主要生理指标对海洋酸化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海洋酸化和无机磷浓度限制协同降低了颗石藻的生长速率、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无机磷浓度限制主导增加颗石藻的光合固碳量,并抵消了海洋酸化对细胞PIC含量及PIC/POC比率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磷浓度限制改变了颗石藻的两种固碳作用对海洋酸化的响应趋势,暗示在无机磷浓度不同的海域,颗石藻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59.
文章以重庆万州区为例,开发基于组件的滑坡点易损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组件GIS技术不仅可以如传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那样管理数字及文字(属性)信息;可以使用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对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寻找空间实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且可以从不同空间与时间的尺度上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对地质灾害灾情进行评估。本系统由底层数据库、功能模块、用户图形界面3部分组成。底层数据库主要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等,通过ADO与底层数据库进行接0;各功能模块采用VB MO控件编程实现;用户图形界面利用VB设计。系统应用于重庆万州区吴家湾滑坡易损性点评估,即输入易损性相关的图形,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易损性评价的结果。  相似文献   
60.
以外来蓝领(即工厂、企业中的外来产业工人)高度集聚的广东省东莞市为例,基于814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预假设及反馈验证,揭示了外来蓝领工人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工资收入、产权住房、工作时间、是否已婚、生活满意度等经济、环境、家庭和心理因素均对外来民工的定居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年龄、性别、户口性质、受教育水平等因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既反映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争议,也反馈了当地的真实情况。相关统计分析发现,拥有资格证书、本地户口及其赋予的福利权利、良好的居住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外来蓝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最后,讨论了提高外来蓝领工人城市定居意愿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