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世界上最著名的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在欧亚地区,区内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观察到强烈的板内地震活动。由于本区现代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区内曾发生过各种类型的构造地震,所以这是一个研究地震构造很理想的地区。本文根据许多地震和地质资料,应用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了欧亚地区的地震构造。文中简要地描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新生代板块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以及地震构造带和区的划分,并试图对地震活动、板块运动和区划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32.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盆地内部结构和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特点,对盆地边缘断裂的性质,展布方向、活动特点以及边缘断裂对盆地形成的控制作用;第二部分是对盆地地区地震活动的某些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其中包括地震活动和断裂关系、地震活动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以及震源机制解的某些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华北西部地区新生代断陷盆地和华北东部平原区地堑系的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
划分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地质规则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本刚  张裕明 《中国地震》1997,13(3):241-252
根据近年来发震构造地质条件研究的进展,本文探讨了划分潜在震源区主要的地震地质规则,具体包括潜在震源区的识别;。它的位置,长度,宽度和震级上限的确定等内容。规则的归纳充分考虑了活动构造性质的差异和资料完备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34.
指标选取是人工神经元网络方法应用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五环,是判别工作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尚没有比较成熟的指标选取或指标显著性评价方法。因此,指标问题入往成了方法效果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问题。该问题在潜在震源区划分应用中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35.
在搜集了目前太原-临汾地区的地震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资料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大震和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地震和地球物理场等条件。根据地震的发生条件,以及近几年来对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一些新认识,对太原-临汾地区的潜在震源区作了重新划分,并将结果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中的相应方案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6.
在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已得到充分应用,但也存在着没有统一标志、断层分段活动性重视不够等一些问题,提出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地震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胡银磊  张裕明 《中国地震》1996,12(2):224-228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s≥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 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地质构造、地震和地壳形变等资料,研究了中国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认为,中国区域构造应力场有明显的分区特点: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分量为主,但某些地区由于深部物质运动可以同时存在垂直附加力的作用;同时认为,中国构造应力场是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控制的  相似文献   
39.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地震局组织所属单位共同编制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1977年已由国家地震局正式颁布,供建设规划和确定中、小型工程地区基本烈度使用参考.地震基本烈度是指某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该图是一幅1973年以后未来百年内地震基本烈度的预告图.本文介绍了编制该图的主要原则和方法.由于目前对地震活动的认识水平和研究程度的限制,方法不可能是完善的,预告也不一定准确,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论核工程选址中的弥散地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弥散地震评价是核工程选址中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在分析弥散地震涵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弥散地震评价中地震构造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弥散地震确定的方法和技术途径等关键性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