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阿拉善地块在新生代的变形是青藏高原北部活动的直接结果,各方面的资料显示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中新世中晚期,前的活动性已经很低。阿尔金断裂的延伸并不能穿过阿拉善与南蒙古相关断裂相连,我们的研究更偏重认为阿尔金断裂没有进入阿拉善地区,而是经过金塔—花海盆地南缘的宽滩山—黑山地区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相连,中新世中晚期,由于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事件,青藏高原由南向北挤压河西走廊地区,造成了金塔—花海盆地内部由近南北向构造转变为近东西向构造。同时形成北山地区控制上第三系沉积(上新统)的东西向断裂。而阿拉善南缘产生右行走滑运动,地块的北部及内部则产生了近南北向的第三纪伸展构造,这些伸展构造以及金塔—花海盆地第三纪断裂控制的沉积与前人认为的强前陆、弱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类似。我们认为阿拉善及蒙古地区中新世—上新世期间,由于受到青藏高原近南北向的挤压,产生区域性的"共轭"断裂系统,由于这些地区早期构造的控制,这些新活动的断裂主要迁就于老构造,以脆性活动为主,在蒙古国形成了沿阿尔泰山的北西—南东向断裂和东南部的北东—南西向"共轭"断裂系统,而阿尔金断裂与合黎山—龙首山南缘断裂则形成南侧的"共轭"断裂系统。北山以及金塔—花海地区则是这两组断裂的交汇地区,挤压作用明显,控制了新生代的沉积,并导致了新生代金塔—花海盆地的形成。阿拉善地块作为夹持在这两组断裂之间的地块,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向东挤出运动,在其东缘贺兰山西侧形成了新生代的挤压构造,而在其东北缘和西南缘则迁就早期的韧性剪切带分别向北东和南西运动,产生相应的变形。该模型能够合理地解释阿拉善周围地区及其内部中新世以来的变形及其与青藏高原北部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弧形构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研究方法的角度出发,综述了弧形构造的主要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动力学机制和控制因素,介绍了中国境内典型的弧形山系的构造特征,结果表明:①依据弧形构造内部主要构造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及其与前缘的关系,可分为平行型、汇聚型、发散型、削截型和杂乱型等;②基于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分类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研究中值得重视;③古地磁、应力-应变分析、构造模拟和沉积环境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法;④弧形构造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盆地原型、前陆基底砥柱、大陆边界、走滑断裂、区域滑脱层、刚性块体楔入和多期构造叠加等;⑤中国境内比较典型的弧形构造有青藏高原东北缘弧形构造、南天山弧、宿迁弧和雪峰山弧等,但对具体弧形构造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较弱.目前,弧形构造三维变形几何学、运动学研究及成因机制还比较薄弱,仍是现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3.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从区域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区别滑塌堆积与混杂堆积的例子。  相似文献   
74.
羌塘中部2个蓝片岩样品中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锆石属于残留锆石,不是蓝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生锆石,这些年龄代表源区原岩的年龄或原岩捕获锆石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首次在藏北羌塘地区获得了锆石SHRIMP U-Pb年龄2533Ma,说明这颗锆石来自新太古代,虽然不一定源自本地,但至少暗示羌塘地区新太古代曾经可能发生过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75.
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以北双井子花岗岩侵入古生代晚期增生-碰撞杂岩,遭受了中生代强烈韧性构造变形的改造,在岩石学方面以含有白云母为特征,在岩石化学方面表现为富SiO_2、Al_2O_3和碱质,Na_2O/K_2O比值小于1,A/CNK比值为1.02~1.08,A/NK比值为1.20~1.35,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中Ti和Sc亏损、特别是Nb和Ta亏损、Th相对富集,~(143)Nd/~(144)Nd同位素比值介于0.512229~0.512286,~(143)Nd/~(144)Nd初始比值为0.512068~0.512199,其ε_(Nd)(t)均为负值,介于-2.71~-5.28,Nd模式年龄介于1000~1300Ma;~(87)Sr/~(86)Sr同位素比值介于0.713516~0.722096,~(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05756~0.709187。这些特征揭示出该岩体是壳源的,可能主要来源于古生代增生-碰撞杂岩和相对古老的大陆边缘的重熔。从该岩体采集的两个样品选出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29.2±4.1Ma和237.5±2.7Ma,表明该岩体是在三叠纪中期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推测西伯利亚与中朝古板块之间沿西拉木伦缝合带的碰撞始于二叠纪中期(约270Ma),于三叠纪中期结束;从三叠纪岩浆岩的露头推测,这一碰撞事件形成了从北山向东通过内蒙古南部到吉林中部的近东西走向的巨型山脉;区域上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形成于该山脉演化晚期的伸展构造背景,标志着该区地壳演化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76.
大别山北部磨子潭附近新元古代英云闪长岩内包裹有许多暗色包体,其中可能保存有该区地壳早期演化的一些信息。对其中三个比较大的包体进行初步研究,发现它们的组成矿物主要为有闪石和长石,此外还含有少量绿泥石和不透明铁质矿物。这些包体可能遭受与晓天-磨子潭断裂有关的比较强烈的后变质糜棱岩化,但没有同变质或后期的脉体,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其SiO2含量为49.10%-53.27%,TiO2为0.74%-1.3  相似文献   
77.
宁夏中南部发育的中奥陶统米钵山组中普遍发育着滑塌堆积。综合米钵山组内滑塌堆积的沉积及后期的变形特征,我们认为滑塌堆积在逆冲变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逆冲构造中滑脱层的发育往往和岩性有关,滑塌堆积也是一种重要而潜在的滑脱层,不仅由于大尺度上其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中小尺度上其内部也表现出不均一性,因此它的存在使得应力得以在该层集中,变形因此也主要发生在该层中,从而产生滑脱层,而滑塌堆积的围岩变形则很微弱。结合宁夏中宁中南部地区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我们认为中奥陶统中的滑塌堆积是该区逆冲推覆构造的重要滑脱层,这些滑脱层控制着该地区下古生界的变形。由于这种构造作用的叠加,先前的那些外来岩块逐渐“细粒化”,逆冲作用使得滑脱堆积中的砾石变形成为构造透镜体,这解决了该地区长期存在的有关这些砾石或透镜体是外来体还是本地的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大部分以外来体为主,但也有一定的本地岩层因构造作用成为透镜体,因此在不同地区应该仔细分析。由于牛首山地区逆冲构造比较发育,滑塌堆积转化成广义上的混杂堆积,而同样有滑塌堆积产出的贺兰山地区由于远离祁连山造山带,滑塌堆积得以保存,其中的砾石基本上没有变形。宁夏地区中奥陶统中的...  相似文献   
78.
出露在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的老君庙变质岩 ,主要由绿片岩相的石英片岩构成 ,其上残存含前泥盆纪床板珊瑚和海百合茎化石的大理岩。对石英片岩中的白云母进行的4 0 Ar/ 39Ar定年 ,获得了(4 6 1.5± 0 .2 )Ma的坪年龄和 (4 6 2 .0± 4 .1)Ma等时线年龄 ,表明该变质岩的变质时代不晚于中奥陶世晚期 ,准噶尔盆地东部具有前晚奥陶世的陆壳基底。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推测准噶尔盆地的基底主体是古生代期间的陆块。  相似文献   
79.
王建华  刘杰  张进 《探矿工程》2015,42(10):1-5
我国广泛分布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开发应用远景良好。通过借鉴、转化、应用常规油气开发的成熟技术,可集成配套形成页岩气开发钻完井技术系列。水平井已成为页岩气开发的主要钻井方式,结合旋转导向、MWD/LWD、三维地震和欠平衡钻井等工艺技术的集成应用可提高开发效率。水力压裂工艺已成为页岩气开发的主要技术,随着清水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压裂等技术的发展,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更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0.
针对目前带有视差突变的宽基线弱纹理影像拼接效果差及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本文从影像匹配和影像配准两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了面向宽基线弱纹理影像的抗视差全自动拼接算法。首先,采用融合了影像视角几何纠正的局部特征变换模型,由粗到精地实现弱纹理特征的准密集对应;然后,基于匹配点和深度神经网络,泛化学习宽基线影像间的可靠透视变换,以获取全局配准视差,局部视差则通过薄板样条函数来精确拟合;接着,将影像拼接结果的多边形边界进行规则化处理,通过全卷积网络将其训练为规则化矩形,在有效剔除空白区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影像拼接内容;最后,选取4组无人机和地面近景宽基线弱纹理立体像对进行测试,并将本文算法的影像匹配及配准各阶段结果分别与现有代表性算法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匹配点数目、匹配精度及影像拼接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能够在影像弱纹理区域及视差突变场景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