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渝东(罗家湾)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重点探讨了与沉积环境、成岩分异(硅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了硅质岩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SiO2>70%)中SiO2平均含量为87.57%,相对贫Fe、Mn、Al和Ti;明显富集Ag、Cr、Sb和U;Th含量则相对稳定,其余微量元素则相对亏损;总稀土(∑REE)较低,为(8.83~88.29)×10-6,平均值为29.77×10-6,δCe值为0.05~4.07,平均值为1.19,正负异常在剖面上交替出现。δEu值为0.38~0.88,平均值为0.63,不具备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的δEu正异常特征。上述特征充分表明灯影组硅质岩并非是传统的热水沉积,而是热水沉积与热水交代成因,是海水和热水、沉积与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
四川盆地震旦系—志留系碳酸盐岩普遍埋藏深度超过3〖CS%0,0,0,0〗〖CS〗500 m,属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范畴。宽广的潮坪相和陆棚相沉积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盆内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碳酸盐岩、晶粒结构白云岩及裂缝性灰岩。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导致下组合岩溶储层发育,特别是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导致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核部由西向东依次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古岩溶带。现今下组合储层中广泛分布的沥青表明下组合曾有过广泛的油气成藏过程,形成古油藏或古气藏,亦表明下组合在油气充注时曾普遍发育优质储层。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复杂多变、期次繁多的成岩演化和流体充注与下组合优质储层的形成、保存和破坏密切相关,总体上,对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而言: 1)原位沉积体系、白云岩化对震旦系和寒武系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作用弱、仅对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2)古隆起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表生岩溶与破裂作用为必备条件; 3)烃类流体充注和热裂解作用早期优质储层保存的主要机制,此外,适度的重结晶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持久动力,埋藏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蚀作用的储层效应有限; 4)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是储层致密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3.
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是川中地区的主力产油层之一,通常认为储集体为高能介壳滩相的“纯”灰岩.本文基于露头、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观察,认为川中龙岗地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一套典型的湖相混合沉积,包括狭义的混积岩和广义的混合层系.狭义混积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碳酸盐、陆源碎屑和泥质以不同比例混积而成,包括含砂泥质介壳灰岩、含泥砂质介壳灰岩、含介壳含泥钙质砂岩、含介壳含砂钙质泥页岩等岩石类型.广义混合层系主要为介壳灰岩、泥页岩、砂岩与狭义混积岩等构成的互为夹层或近等厚互层.混合沉积类型主要有间断混合、原地混合和相混合3种,分别受控于风暴作用、水动力条件和优势相.由于后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原生孔隙消失殆尽,无论是较纯的介壳灰岩还是混合沉积都极为致密,其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溶蚀微孔、微裂隙和构造裂缝.除了“纯的”介壳灰岩外,由介壳和粉砂—泥质混积而成的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由于微裂隙相对发育,部分物性好的层段也可以作为储层.上述结果和钻测成果暗示:临近烃源的低能介壳滩和介壳滩缘等混积相的粉砂—泥质介壳灰岩和含介壳泥页岩是一种广泛发育的潜在储集体,这对于致密油勘探而言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重视,建议进行试点勘探.  相似文献   
24.
西昌复合盆地层序充填序列与沉积动力演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角度,对西昌复合盆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西昌复合盆地在不同地质演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属性,在区域上表现为不同区块具有不同的层序成因格架,显示典型的纵向叠加、横向复合的复式特点。盆地层序充填序列包括2个超层序、5个巨层序、8个一级层序、14个二级层序、76个三级层序以及若干个次一级层序,分别代表2个、5个、8个、14个、76个和若干个相应周期的海(湖)平面变化产物。盆地形成和发展受特提斯洋张力和不同块体边缘聚力的复合控制,其演化经历了褶皱基底固结、被动边缘海盆发展、陆内盆地改造三大阶段,具体包括造山裂谷(Z1)、初始被动边缘(Z2)、稳定被动边缘(∈-P2)、边缘热隆-拉裂(P3)、残余海盆(T1—T2)、周缘前陆(T3-J1)、陆内坳陷(J2-K1)、挤压改造(K2-E1)8个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25.
西昌盆地晚三叠世三角洲的发现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西昌盆地上三叠统白湾组(T_3b)河湖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三角洲沉积体系之所以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因为它具有自身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26.
四川盆地震旦系-古生界热液作用及其成藏成矿效应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震旦纪-古生代期间四川盆地发生过兴凯地裂运动及峨眉地裂运动两次强烈勾造热液活动.盆地周缘的金属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晚二叠世,与峨眉山岩浆活动相关,形成了会泽、大梁子、天宝山等一系列MVT型铅锌矿,及会理小石房、汉源黑区-雪区SEDEX型铅锌矿.盆地内部常见热液矿物组合,有:白云石-石英-黄铁矿组舍、黄铜矿-黄铁矿-孔雀石组合、天青石-硬石膏-石英及白云石-萤石组合、白云石-天青石等组合;其主要呈溶蚀脉或孔洞状、以及交代状交代白云岩、页岩及生物屑含云灰岩或灰岩等.四川盆地二叠系长兴组礁白云岩与阳新统灰岩中发育的砂糖状白云岩可能均是热液作用产物,或经历过热液蚀变.震旦系87Sr/86Sr比值对比表明在深埋过程中,震旦系具有三期外来侵蚀性富87Sr/86Sr比值的流体充注;震旦系裂缝中白云石,奥陶、志留系裂缝中的方解石的87Sr/86Sr比值明显高于自身围岩与同期海水87Sr/86Sr比值,三者相近的值表明在后期构造隆升过程中超压热液释放,发生跨层流动.热液可影响区域热流值,使川西南地区地温梯度明显高于川东(北)地区,致使二叠系一三叠系及下寒武统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期地温.盆地周缘铅锌矿床与有机质及盆地油田卤水具有密切关系.热液作用为震旦系-古生界储层中与构造相关的溶蚀孔洞缝提供了一种新的溶蚀机理,以及先前多解释成埋藏成因砂糖状白云石、礁白云岩可能均是热液成因;热液白云岩与围岩基质相比具有相对较高储层物性,特别是在区域性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震旦系-古生界中形成热液白云岩优质储层,为今后四川盆地震旦系-古生界碳酸盐岩勘探提供了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7.
四川盆地东南缘震旦系-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旦系古油藏具有两期储层沥青,古生界仅见有一期储层沥青.震旦系储层沥青丰富,其丰度受到构造岩溶不整合面控制,古油藏为岩性-构造古油藏;古生界储层沥青含量较少,分布明显受到岩性控制,古生界古油藏为小型的岩性古油藏.丁山-林滩场构造带震旦系古油藏恢复规模为8.63×108t,裂解生气量为5348.698×108m3;良村志...  相似文献   
28.
29.
本文从岩相古地理分析出发,探讨了沉积环境、同生断裂与某些沉积矿床的内在联系。为该区岩相分析及找矿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30.
四川龙门山区(前山)早泥盆世地层中,特别是在白柳坪、甘溪、谢家湾三组地层中,含有相当数量的介壳层。它包括呈两向伸展的介壳毯和三向伸展的介壳层(包括透镜体),据在地层中产出的层位,自身的特点及其与围岩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表明介壳毯形成于正常波基面向海一侧,介壳岩则是位于波基面以下,正常风暴浪基面附近向海一侧的部位;前者主要为簸扬作用和沉积速率快慢相间的幕式沉积过程的结果,后者则和风暴作用有关,属近积风暴岩,介壳岩的研究不仅对正确划分白柳坪、甘溪、谢家湾三组提供了充分的岩性依据,而且也为正确解释古环境及盆地沉积史提供大量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