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3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559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1488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重庆市2006年夏季城市热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2006年6~8月重庆市区和郊区的26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的观测数据和重庆市地形高程数据等资料,对重庆市夏季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2006年夏季的平均热岛强度值为1.0 ℃,最大日平均热岛强度达1.8 ℃.热岛效应的日变化明显,热岛强度夜间强,白天弱,2006年夏季夜间平均热岛强度为1.4 ℃,夜间最大达到了2.6 ℃,热岛效应加重了市区夜间的高温热害.高温干旱的出现主要影响夜间的热岛效应,使夜间的平均热岛强度增加了约0.7 ℃.通过GIS空间化表明,主城区的温度受地形和城市布局的双重影响,高温中心位于城区沿江一带.热岛效应受天气系统影响强烈,当有天气过程时,热岛效应将明显减弱;而在稳定的晴热天气背景下,热岛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892.
陕西社会公众对高影响天气事件的风险关注度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社会公众关注一些高影响天气事件发生时风险超越概率值,可以表征社会公众对潜在气象风险源的关注度指数.以陕西省省会城市、北部、中部和南部四个区域为例,分别挑选对应区域、不同年份、与公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几类高影响天气事件作为潜在气象风险源,以其发生时对应气象咨询电话"12121"日拨打量为统计样本,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得出了陕西公众在不同类的潜在气象风险源发生时风险关注度的差异.分析结果有助于决策者以及社会公众在响应气象风险时有准定量的判断.  相似文献   
893.
基于GIS的重庆地区实际日照时间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基础上对重庆地区的实际日照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分步式模式计算实际日照时间结果可靠;重庆市实际日照地区分布不均衡,差别较大;总体上,北多南少;南部地区是西多东少.  相似文献   
894.
2006年一次沙尘活动的卫星定量遥感和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MODIS监测的2006年3月我国新疆区域发生的一次沙尘活动,基于卫星红外窗区3通道(8.5、11和12 μm)方法,自动识别并同步物理反演了沙尘大气的光学厚度、粒子有效半径和垂直气柱沙尘总量,同时利用后向轨迹方法模拟计算的4种高度的气团轨迹对此次反演试验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两者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895.
沙尘暴及相关的自然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扼要概述了我国沙尘暴监测、预测和预警以及灾害评估的业务化运行系统.该系统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和一些大学共同努力下,从2002年建成并在业务上试运行,2004年起正式投入业务使用.该系统业务应用以来,对发生的沙尘暴无一遗漏,预报较准确,效果良好;春季沙尘天气-气候趋势跨年度-跨季度预测也很有参考价值.灾害初级评价系统也对政府和经济部门有用.此外,文章还谈及沙尘暴在漫长岁月里长期累积的沧海桑田效应(对人类有利)和气候效应(尚不知其利弊),以及作为灾害的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896.
气象影视设备视频接口的浅析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气象影视制作中,通过分析影视设备中各种类型的视频接口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找到合理利用各类接口,减小视频传输损耗,最终达到优化视频图像输出的最佳效果途径。  相似文献   
897.
司志华 《山东气象》2009,29(4):63-64
分析了雷电过电压对信息系统的危害,应用现代防雷技术,通过实例对信息系统的防护作了具体应用说明,分别对供电线路、配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程控交换系统的过电压防护作了详细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898.
一次梅雨暴雨过程的双峰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7月7~9日的一次梅雨暴雨的分析,发现这次暴雨与梅雨期间的双锋面结构有关.在暴雨区的两侧由于梅雨锋与副热带锋共同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双锋面结构,梅雨双锋的出现使暴雨强度大大加强.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的双锋结构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通过湿位涡分析发现双锋结构可导致倾斜涡度发展使中低层涡度加大,有利于降水发展.在各种类型的暴雨过程中在副热带锋区和梅雨锋区均有倾斜涡度发展,S形态的双锋结构两类锋区的共同作用不明显,但其他类的双锋结构则有两支锋区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99.
利用1°×1°每6小时一次的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2008年7月21~23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结果表明高原槽和西南低涡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850hPa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而700hPa上的水汽则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在低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层一直伴有涡旋的存在.然而中层涡旋发展演变过程与西南低涡明显不同.中层涡旋的发展不像低层西南低涡那样单边持续地增长或衰减,中层涡旋的正涡度值呈现明显的增长-衰减-再增长的演变特征,其最大值增长时段和低层低涡的也并不一致.对湿位涡的分析表明,在暴雨发生前,低层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不断累积,为这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这可能是暴雨爆发的触发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00.
陕西省气象短信产品优化分析与短信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市场目标用户的调查,总结了气象短信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产品结构、产品内容的优化方案。并对气象短信产品的编辑进行分类,探讨如何提高气象短信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