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眼球状石灰岩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进雄  何幼斌 《地质论评》2010,56(5):629-637
眼球状石灰岩是中—上扬子地区二叠系一种具特殊构造的碳酸盐岩,由"眼球"和"眼皮"组成,广泛分布于中二叠统栖霞组下部和茅口组中—下部。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及微量元素分析,对眼球状石灰岩的野外宏观特征、镜下微观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眼球"与"眼皮"宏观及微观特征差异明显,"眼球"颜色较浅,为较纯净的石灰岩,不显层理,生屑以藻类、腕足类、有孔虫和■类等为主,"眼皮"的颜色较深,泥质较"眼球"高,多数为含泥石灰岩,略显波状,生屑以介壳类为主,缺乏藻类,定向排列,且成岩作用相对较强烈;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眼球"与"眼皮"为相似成岩环境的产物;微量元素分析表明"眼球"为富氧沉积,"眼皮"为缺氧沉积;遗迹化石也表明"眼皮"为缺氧沉积。综合分析,提出"眼皮"可能为上升流作用的产物,眼球状石灰岩是受上升流作用的影响,由沉积和差异压实共同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2.
首次提出在孤南洼陷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发育风暴岩沉积。根据岩心观察及分析,发现两处风暴岩沉积分别发育于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中。本区风暴岩沉积中发育以下相互伴生而具有指相作用的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包括:渠模、截切、风暴形成的冲刷面;层理构造包括:块状层理、丘状交错层理、洼状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和浪成砂纹交错层理5种层理构造;以及生物逃逸迹及同生变形构造。本区风暴岩理想的垂向沉积序列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自下而上为:SA,递变层理段;SB,平行层理段;SC,风暴浪振荡作用段;SD,波状层理段;SE,泥岩段。本次风暴沉积的发现,将有助于对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地层沉积时期滨浅湖范围的界定,增加了新的沉积相类型,为岩石地层的划分提供了新依据;此外,也为寻找良好的油气储集层和生油层提供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173.
昌都-类乌齐地区的三叠系发育较好,尤其是上三叠统建组剖面多。以露头剖面为基础,在晚三叠世地层中可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其中1个I类界面与3个II类界面;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分别为1个I类层序和3个II类层序。笔者研究认为,该区克拉通盆地三级层序的类型、结构与数量等方面具有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74.
裂缝发育区平面分布的分形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裂缝是一种具有强烈非均质特征的油气储集 体,其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具有非 线性特征。运用相似维数统计法对裂缝发育带在二维平面内分布的分形特征进行研究,并用 该定量参数进行层间裂缝发育程度的定量对比。理论上证实,相似维数这一分形参数可以定 量表征裂缝发育带对二维空间的充填能力,实际统计结果表明,裂缝发育带的统计相似维数 高低与层间总体产能的对比关系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5.
三江地区北部三叠纪深水沉积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西藏东部的三江地区北部累计厚度达10000余米的三叠系以海相沉积为主,由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的一种或两种占优势的组分构成。其以陆源、内源及火山源碎屑流与浊流形成的深水沉积为特色,并分别堆积在不同背景的江达弧内盆地和生达弧后区的沉积盆地中,研究表明这些深水沉积应是活跃的构造作用的响应,对认识三江地区的构造活动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6.
南海莺歌海盆地东方X气田中新统黄流组一段发育浅海海底扇沉积,沉积类型特殊,砂体连通性复杂,对储层构型的研究较为薄弱,影响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地震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岩心、钻井、测井、三维地震和地震波阻抗反演成果等资料,对东方X气田中新统黄流组一段Ⅱb气组海底扇构型单元及砂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海底扇主要发育中扇亚相的水道沉积、堤岸沉积、席状砂和扇缘砂; Ⅱb气组以水道沉积及席状砂为主,2期水道沉积以充填沉积作用为主,整体呈NW-SE向展布;储集层内部砂体有层状充填、垂向切叠及侧向切叠3种叠置样式; 储层构型主控因素包括物源供给、地形坡度及重力流能量。  相似文献   
177.
多数被描述的现代弧后盆地的经典例子,诞生于最引人注目的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弧盆体系。而古代的弧后盆地则多幸存于碰撞造山带中,如东特斯构造域内的义敦弧后盆地。目前普遍认为大多数的弧后盆地是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扩张作用形成的。弧后盆地火山沉积特征主要为:物源具双向性,一是大陆物源区;二是岛弧或扩张中心火山活动处。沉积类型复杂多样,靠近大陆一侧多半发育浅水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岛弧侧发育大量的火山碎屑岩与火山熔岩,并与碎屑流、浊积沉积和深水相沉积共生,沉积作用方式多,沉积速率较高等。沉积序列上具有下粗上细的双层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8.
川中大安寨段灰岩裂缝分形特征及孔隙结构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川中大安寨段介壳灰岩中裂缝进行非常规自相似特征分析,探讨了裂缝及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认为岩石中的裂缝和孔隙都是复杂的分形体,运用实际资料证实了这种分形体的长程相关性,定量计算出分形维数,该维数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单井裂缝发育程度的重要参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孔隙结构模型-阶梯状孔隙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9.
日本海富山深海水道堤坝大型泥波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深海调查和研究,特别是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项目(ODP)的实施,在现代深海海底发现了大型波状沉积体,多数为泥质、含粉砂质泥,少数为砂质,这些波状沉积体被统称为沉积物波.沉积物波可以发育在陆坡到深海平原的任何位置,面积从几平方千米至数十万平方千米,波长为1~15km,波高为5~100m.地震剖面中沉积物波横向上具有波状叠覆特征,纵向上常常呈现波状上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