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膏盐岩发育特征与封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良彪  郝强  余瑜  淡永  彭勇民 《岩石学报》2014,30(3):718-726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广泛发育一套膏盐岩,主要沉积于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基于四川盆地深井及实测剖面中膏盐岩的识别和统计,发现下寒武统有川南和鄂西两大聚盐区,最厚达690.40m;川南聚盐区西部以含泥含云质石膏岩类和含膏砂泥岩类为主,东部及颚西聚盐区主要为含膏白云岩类。结合前人研究,认为膏盐岩发育于浅水缓坡沉积环境,有潮上萨布哈和缓坡蒸发两类成因。通过对川南聚盐区储盖匹配关系及后期构造与膏盐岩封盖性分析,表明下寒武统膏盐岩与盐下震旦系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四川盆地边界大断裂及边界外寒武系的抬升暴露让膏盐岩在盆地外封盖性失效,而在盆地内膏盐岩的封盖性较好。威远气田解剖表明有膏盐岩分布的威远地区成藏,而无膏盐岩分布的资阳地区气藏被破坏,显示了下寒武统膏盐岩在四川盆地油气成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走滑断控油气藏作为一种全新类型油气藏,其勘探潜力已初步显现。在对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特征与控藏作用开展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空间结构与活动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结合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盆地内部走滑断裂成因机制,系统分析了三大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1)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均发育中小尺度滑移距走滑断裂,普遍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段,垂向多期叠加”的空间结构特征。(2)三大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具有成因、分布和期次的差异性。塔里木盆地内部走滑断裂体系形成时间早,演化时间长,在盆地北部具有“南北对接,东西分区”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受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陆内挤压影响,形成了北西西向走滑断裂体系;四川盆地受控于二叠纪峨眉山大地幔柱影响,在盆地内部先存基底断裂基础上,形成了北西向、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张扭型走滑断裂。(3)中国三大海相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和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控储方面,受断裂-流体耦合改造控制,可形成断控缝洞型储集体、断-溶缝洞型或断控裂缝-孔隙型储集体;在控圈方面,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可形成断控缝洞型、断溶缝洞型岩性圈闭;在控运方面,走滑断裂产状高陡,可直接沟通烃源岩和储层,构成重要的油气垂向输导体系。  相似文献   
23.
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详细描述,沅古坪地区下奥陶统盘家咀组为一套以灰色泥晶灰岩、砂屑灰岩和生物屑灰岩为主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垂向降落沉积、重力流沉积和等深流沉积3种沉积类型.根据岩性特征可将该等深流沉积划分为灰泥等深岩、砂屑等深岩和生物屑等深岩3种类型,其中灰泥等深岩尤为发育,砂屑等深岩、生物屑等深岩次之,并对其发育特征以及垂向层序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存在由单一灰泥等深岩、砂屑等深岩与灰泥等深岩、生物屑等深岩与灰泥等深岩组成的3种不完整等深岩层序.在剖面上,根据等深岩发育类型及程度,将盘家咀组划分为三部分,从第Ⅰ部分至第Ⅲ部分,等深岩沉积厚度所占比例呈增大趋势;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该地区早奥陶世盘家咀组沉积期等深流活动的强度总体上呈由弱到强的变化规律,为此等深岩丘的成熟期,这对该等深岩丘的形成机理研究及其展布范围的界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4.
郝烃  何幼斌  王宁 《江苏地质》2019,43(1):86-96
通过岩芯和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对临南油田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颗粒分选中等,磨圆较差,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表现为中低孔特低—低渗的特征,且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铸模孔。综合储层特征的研究结果认为:夏32断块沙二段下部储层主要受基准面旋回、沉积、成岩以及构造作用的影响;三角洲平原的分支河道砂体物性最好,其次是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其他沉积微相储层物性较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物性,溶蚀作用则可改善储层物性;此外,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隙也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对储层物性起到了积极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在东非坦桑尼亚盆地深水区相继发现大型气藏,但其沉积特征、形成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较为薄弱。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二维地震资料,对其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渐新统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包括水道、堤岸、朵叶等,并以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根据水道的发育位置、外部形态、内部构型、沉积方式等,将其进一步分为复合型、侧向迁移型、垂向加积型和孤立型水道。研究区渐新统自南向北重力流沉积特征存在差异:盆地南部以小规模孤立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呈近SW-NE向展布;盆地中部以复合型、垂向加积型、侧向迁移型水道、朵叶沉积为主,整体呈NW-SE向展布;盆地北部以侧向迁移型水道、堤岸及朵叶沉积为主,展布方向与中部基本一致。针对南北差异,以源-汇系统耦合关系研究为主旨,对盆地各部源-汇系统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主要受构造运动(构造抬升、洋中脊扩张运动、断层活动)、供源体系、陆架—陆坡地形3大因素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26.
利用回剥分析重建了川、鄂、湘边区二叠系底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末、三叠纪末及中侏罗世末的古构造格局,结果表明:二叠纪末古构造形态较复杂,由NE,EW及近SN向3组构造叠加而成, 以NE,EW向构造为主;中三叠世末,其构造格局为两坳一隆一斜坡,以发育近SN向构造为主;三叠纪末,构造面埋深明显增大,主要隆起和坳陷更加醒目;中侏罗世末,总的构造格局为南高北低,构造走向近EW向。黄陵背斜是中生代开始发育的继承性古隆起,而当阳复向斜是与黄陵背斜同期形成的。晚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江南隆起开始形成并不断发育。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羌塘盆地火山岩(含少数侵入岩)的 锶(Sr)、钕(Nd)和铅(Pb)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获得中、新生代不同类型火山 岩和花岗岩类Sr同位素比值大多数为0706~0710 , 〖HT5”SS〗ε〖HT5”SS〗 N d 值 为-054~-81,均为负值, 206Pb/204Pb值为 171493~ 190313, 207Pb/204Pb值为154350~15666,208Pb/2 04Pb值为 37566~39072。根据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中生代火山岩 物质主要 来源于富集地幔区和下地壳,原始岩浆为壳幔混合型,可能与造山带的岛弧—活动陆缘环 境 有关。早第三纪火山岩岩浆来自富集幔源区,与大陆拉张环境有关。第四纪火山岩形成于高 钾熔岩区内,与俯冲环境有关。总之,本区的火山岩中生代为造山带火山岩,新生代(主要 为早第三纪)为大陆裂谷带火山岩。  相似文献   
28.
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物相及其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华南地区奥陶纪头足类生态特征基础上,根据头足类的生态类型及其保存条件等特征,识别出18个头足类生物相,即开阔台地[WT5”BX]Proterocameroceras生物相,局限台地Pseudoectenolites-Xiadong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Retroclitendoceras-Pararetrocli tend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Pronajaceras-Mamagouceras生物相,陆棚斜坡—盆地Cyclostomiceras-Bactr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 Cameroceras-Cyrtovaginoceras生物相,开阔台地 Coreanoceras-Manchuroceras生物相,陆棚斜坡—盆地Kaipingoceras-Kyminoceras生物相,内陆棚Bathmoceras-Protocycloceras生物相,中部陆棚Dideroceras-Ancistr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 Lituites-Cyclolituites 生物相,滞流盆地Lituites-Trilacinoceras生物相,深水盆地Paraendoceras-Sactorthoceras,深水陆棚Sinoceras-Michelinoceras-Dis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Beloitoceras-Jiangshanoceras生物相,深水陆棚—盆地Eurasiaticoceras生物相,浅海陆棚—斜坡Jiangxiceras-Yushanoceras生物相,深水盆地Michelinoceras[WT5”BZ]生物相,并阐述各生物相的组成、生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根据头足类生物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规律,划分出3个头足类生物相区,即扬子生物相区、黔东—湘西生物相区(过渡型生物相区)和湘中—浙西生物相区,并讨论了各生物相区在不同时期内头足类生态类型和生物相分异特征、海平面升降、环境演变特征以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认为在低海平面或海平面下降阶段中生物相分异明显,而在高海平面阶段中则分异较小。  相似文献   
29.
陕西富平地区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育等深流沉积。以实测剖面、岩石光面、薄片资料以及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赵老峪组等深积岩类型、层序以及等深流沉积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 (1)赵老峪组发育灰泥等深积岩和粉屑等深积岩2种类型,识别出由单一的灰泥等深积岩以及灰泥等深积岩与粉屑等深积岩组成的2种等深积岩层序;(2)等深流水团温度越低,盐度越高,则等深流强度越大;(3)等深流水团水温由高变低、再变高,盐度由低变高、再变低,可能造成了等深积岩层序由细变粗、再变细;(4)古水深变大、古气候变干热、古盐度变低有利于等深流和等深流沉积的发育。  相似文献   
30.
含油气系统中粘土岩所扮演的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粘土岩较为重要的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脱水作用,并以其为基础阐述了粘土岩在含油气系统的基本要素和成藏作用中所扮演的角色,指出粘土岩在烃源岩、盖层、储层、圈闭的形成、油气的生成和运移中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