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51.
本论文以东非海岸鲁伍马、坦桑尼亚及拉穆盆地为对象,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揭示了渐新世构造事件—古地貌特征—沉积系统的耦合关系,服务研究区油气勘探选区。结果表明,(1)板块构造事件控制宏观地貌格局及沉积环境变化。随着印度—塞舌尔板块与非洲板块分离,印度洋逐渐扩张,海水南侵,沉积环境由陆相变为海相。由于Afar地幔柱作用及地层抬升等作用,东非海岸整体呈西高东低地貌格局;(2)洋中脊扩展及断层活动控制盆地隆坳格局及沉积体系宏观展布规律。研究区发育西部坳陷带、中部斜坡带及东部深海平原带,东部Davie东及Davie西断层构成Davie构造带。从西向东依次发育 4 大河流—三角洲—海底扇沉积体系;西部坳陷带以三角洲沉积为主,中部斜坡带发育海底扇,东部深海平原带以半深海—深海泥最为常见,沉积体系多发育在Davie构造带以西;(3)次级断层活动影响沉积体系的发育规模及分布。沉积体系多发育在西部坳陷带及中部斜坡带的凹陷中。因凹陷及次级断裂影响,鲁伍马盆地北部、坦桑尼亚盆地南部沉积体系呈北偏特征,而拉穆盆地具南偏趋势。  相似文献   
52.
中国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笔者等的中国早、中、晚寒武世和早、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诸文的继续。在对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区(主要是蒙兴地区、昆仑秦岭地区、西藏地区、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的地质资料,编制出了中国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图,并撰写出本文。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都是定量的。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其岩相古地理图和文字论述则是定性的或概略性的。在中国晚奥陶世,早、中、晚寒武世和早、中奥陶世一直存在的“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的岩相古地理基本格局已经改变,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中的北山槽地和蒙辽吉槽地已不再是槽地而变成了台地。因此,准噶尔台地、北山台地、蒙兴台地、蒙辽吉台地和华北台地就连在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北方台地群。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其他古地理单元也与以前各世的大不相同或有所不同。这是晚奥陶世晚期大规模海退的结果。  相似文献   
53.
层序地层研究的新思路——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胡宗全 《现代地质》2004,18(4):549-554
构造—层序地层研究是层序地层研究的一种新思路,其理论基础是构造对层序的发育、沉积相的空间分布和保存状况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同沉积期、沉积期前和沉积期后等不同时期,构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方式也不同:沉积期前构造对层序发育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盆底地形和前期剩余可容空间的控制;同沉积构造主要表现为对新增可容空间的控制;沉积期后构造主要表现为对沉积物保存状况的影响。在对时代较老的、经历多旋回构造改造的地层进行层序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构造对层序的发育和保存情况的影响。在构造、成盆演化分析基础上研究层序发育及沉积相演化规律,既能体现构造与层序演化之间的成因联系,又能体现构造与沉积相展布之间的空间配置,从而使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烃源岩、圈闭等成藏条件评价能更紧密地结合,使层序地层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54.
论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段的深海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沉积速率与现代深海沉积速率的比较及古生态学、生物古地理学、海平面变化以及沉积特征综合的分析 ,认为观音桥段形成于深海环境中 ,且属深海等深流沉积。奥陶 -志留系之交广泛发生的高频火山事件可能是生物灭绝的主要和直接原因 ,而火山事件、铱和碳同位素异常事件与志留纪初期缺氧事件在奥陶 -志留系之交的耦合作用可能是 H irnantia- Dalmanitina动物群的灭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5,自引:2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中的中国主要指我国的大陆、海南岛及台湾等地区的陆地部分。本文由中国早寒武世早期及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图2幅及相应的文字论述组成。这两幅岩相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槽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两个槽地与三个台地之间的界限是根据大地构造、地层、岩石、岩相等资料综合判断而定的,绝大部分是比较确切的,有的地方是推断的。天山北山槽地可分出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其他槽地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尚难以划分。在三个台地中,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它们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均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图件为依据,是定量的,而且还能把早寒武世早期和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区分开;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难以再划分次级古地理单元,其古地理图都只能是定性的。这种研究程度有差异的、定量和定性兼有的、全国范围的岩相古地理图,既反映笔者等的研究成果,也反映我国当前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优缺兼有,实虚共存。敬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56.
本文综合论述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头沈地区下第三系构造与油气的关系。对该区构造格架及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阐述;详细研究了断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最后以一地震测线为例,指出构造与油气藏类型的关系及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7.
一、前言目前,在三江地区发现的少数碱性岩体之中,高吉岩体发育较好,且与金矿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在近10年来,地质工作者在高吉地区对该碱性岩地质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并发现了自然金①。二、地质概况昌都盆地是三江地区一个较大的盆地,面积约680万km2(...  相似文献   
58.
碳酸盐储集岩的非均质性及其主要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宗全  唐萍 《矿物岩石》1996,16(4):135-141
碳酸盐岩储层由于沉积作用多变、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复杂多样成岩作用下,岩石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掌握这种非均质性三维发育情况是勘探工作的重点,通过对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各控制因素的研究,并利用这种因素进行储层综合评价,可以寻找到最有利储层的发育地带,就是各种有利因素均很活跃的地区,并以此指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9.
高吉金矿点在1990年被西藏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发现。但是,缺乏详细报道了深入探讨成矿作用牲有其成因类型的专题研究,与特殊类即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这种典型矿床在三江地区乃至整个青藏高原都存在的普通性和重要性未予提级。本文强调了碱性岩体对金矿化的重要性,不仅提供了金矿矿源,而且还供给了热源,热液及热液循环的动力。  相似文献   
60.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岛弧构造带甲马弧内沉积盆地内。它呈层状、似层状展布于该盆地中的多底沟组礁灰岩(J_3d)与林布宗组砂板岩(K_1l)之间的过渡带内,并严格受地层层位的控制。其含矿岩石为热水交代夕卡岩和与矿床有密切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岩(透辉石-斜长石岩)。通过容矿岩石和矿床的同位素、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成分等示踪研究,认为矿床的成矿金属物质来自盆地基底——弧火山岩;成矿流体来自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硫来自地层中的生物硫;水—岩反应(交代)是成矿重要机制。故该矿床系古海底热水交代成因,属与古海底热水循环系统有关的一种独特的热水交代型夕卡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