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集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主要发育一套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是第一性的,沉积相变可以导致储集物性由储层向非渗透层的突变,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作用也很明显,但仅能造成在同一沉积相带内储集物性的明显差异,同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相比是第二性的。沉积相通过控制储集岩的颗粒粒度及泥质含量来控制储集物性,而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控制则表现为随储埋藏深度不同,储层所遭受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储集物性具有垂向分带的特征。通过在输入参数组合中增加受沉积相控制的岩性参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测井反演孔隙度的精度。通过沉积相分布图和构造图,可以综合沉积和成岩两大地质控制因素进行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的预测,这比单一地质因素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2.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展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根据沉积构造、相序、岩性剖面结构、砂体厚度、含砂率变化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与腹部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结果表明:该区堆积了近4000m厚的浅水辫状三角洲相粗粒砂砾岩与深水湖泊相泥岩沉积,以广泛发育的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为特征.西北缘、西缘和东侧发育3大物源区,相应地形成3支砂体.早侏罗世具“三分”或“二分”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沉积时期是重要转折点,此后水深总体变浅,中晚侏罗世继承了“二分”格局,但出现大面积剥蚀区.  相似文献   
63.
深海大型沉积物波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深海钻探计划(DSDP)及大洋钻探项目(ODP)的成功实施,一个引人注目的发现是在世界各大洋盆地中2000~4500 m深海底广泛发育一种大面积分布的大型沉积物波,包括沙波和泥波,特别是泥波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64.
三江中北段弧—盆格架与地质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弧—盆体系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相间并存是一大特色。本文以昌都地区三叠纪弧—盆格局为例 ,阐明了岛弧、弧后盆地与夹于其间的微陆块等地质特征 ;划分出 2个构造演化阶段 ,一是早中三叠世江达—阿中岛弧与弧后盆地的发育 ,二是晚三叠世滞后型岛弧与生达残留弧后盆地的形成 ,并揭示了其演化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65.
藏南江孜盆地晚侏罗至早白垩世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南部江孜盆地的沙拉岗矿区发育一套晚侏罗至早白垩世的碎屑流、滑动流与浊流等重力流沉积,主要由斜坡相碎屑岩夹硅质岩和灰岩构成。在这个斜坡背景中出现了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与海底扇相等3种类型的岩相组合。其中,上斜坡以各种规模的滑动沉积为特色,下斜坡以不同性质的碎屑流沉积为特征。海底扇具有完整的内扇、中扇与外扇组合,可划分出进积型和退积型两种序列类型,它们多半是由浊流形成的各种砂体组成的。  相似文献   
66.
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叠合特征与古生界生烃史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宗全 《现代地质》2006,20(4):585-591
华北东部地区下古生界沉积了海相碳酸盐岩潜在的烃源岩,上古生界发育良好的煤系气源岩。由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规模盆地的多种样式的叠合,其间又经历多期次的抬升、剥蚀与改造,因此,不同地区的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史具有显著的差异。地层对比和上古生界RO特征指示研究区北部的济阳坳陷具有较厚的三叠系原始沉积,三叠纪盆地的叠合对古生界烃源岩生烃史具有重要影响。依据盆地叠合方式、上古生界热演化程度,将上古生界生烃史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早第三纪以来等3个阶段,分别对应生烃史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浅埋、中期抬升、晚期深埋型地区的“二次生烃”潜力大,如济阳坳陷和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盆地的均衡面式叠合使下古生界的热演化程度比上古生界至少高0.3%以上,因此,在三叠纪末下古生界基本达到生烃高峰,在一定程度上损耗了其原始有机质并降低其“二次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67.
高密度浊流和砂质碎屑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裴羽  何幼斌  李华  肖彬 《地质论评》2015,61(6):1281-1292
高密度浊流和砂质碎屑流作为深水环境重要的地质营力,但如何区分两种流体及其沉积,一直存在着争议。通过探讨两种流体的关系,有助于澄清深水沉积过程的相关认识,有助于正确区分两种流体的沉积,也有利于开展相关砂岩储层的预测。在分别回顾高密度浊流和砂质碎屑流的概念、特征及具体实例的基础上,对比了两者的流体性质和沉积特征,结合触发机制、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从理论运用和实际运用两方面探讨了两者的关系。高密度浊流沉积可划分为底部、中部和上部三部分,垂向上具逆——正粒序。砂质碎屑流沉积富砂质,具块状层理,垂向上可由块状砂岩叠置形成。碎屑流形成的触发机制多样,且相对于中等至弱粘性碎屑流,强粘性碎屑流不易向浊流转换。与砂质碎屑流相比,高密度浊流在术语使用上更合理。如果碎屑流发生了流体转换,形成高密度浊流沉积;如果未发生,且物源富砂质,可以形成砂质碎屑流沉积。块状砂岩与上覆泥质沉积物呈突变接触时,可能为砂质碎屑流成因;与上覆沉积物为渐变接触时,构成正粒序,为高密度浊流成因。  相似文献   
68.
蒋金晶  何幼斌  罗薇  游国庆 《地质通报》2012,31(7):1094-1104
湘南地区寒武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香楠组、茶园头组、小紫荆组。岩石类型主要以碎屑岩为主,碳酸盐岩、硅岩次之。其中,砂岩与泥(页)岩常构成典型的复理石韵律。通过对岩性、古生物、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环境主要为深水斜坡至盆地环境,建立了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其沉积演化。区内寒武纪经历了3次海侵,第一次海侵始于早寒武世晋宁期,结束于南皋期;第二次海侵始于都匀期,结束于王村期;第三次海侵出现于古丈期,至牛车河期结束。  相似文献   
69.
四川盆地中寒武统膏盐岩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中寒武统高台组、石冷水组膏盐岩广泛分布。在野外剖面、钻井剖面、岩心观察等宏微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寒武统膏盐岩发育特征,并分析了膏盐岩的成因。首先以石膏、白云石和黏土矿物为端元,将膏盐岩分为含泥含云质石膏岩类、膏质白云岩类和膏质砂泥岩类3大类及10小类;其次按膏盐岩剖面基本组成和结构特征总结出了丁山型、宫深型、方深型、建深型及范店型5类典型膏盐岩剖面,查明中寒武世毛庄+徐庄期两大聚盐区分别位于川南—黔北和万县—忠县一带。结合膏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建立了膏盐岩成因模式,认为四川盆地中寒武统膏盐岩存在潮上蒸发和沙坝(滩)后局限盐湖两类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70.
早震旦世是中国各主要板块普遍发育海相沉积的开始,是目前被证实是最早的有效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时期。该时期是中国各主要陆块处于新一轮洋盆扩张、板块离散、海水进侵旋回的初始期,总体的构造沉积格局呈“多岛洋”。陆块的固结年龄、规模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三大准地台及其周边的古地理面貌和岩相组合。华北准地台的基底固结年龄最早,规模最大,稳定性最好,因此在早震旦世以大面积古陆为主,在台地边缘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为主,浅水碳酸盐台地相和深水斜坡相不发育。塔里木准地台在早震旦世以海陆并存为特征,在塔北、塔中存在古陆剥蚀区,向外以浅海滨岸相碎屑岩和斜坡盆地相混合沉积为特色。扬子准地台在康滇地区存在古陆,其余地区基本为海水所侵没,发育台地斜坡盆地的完整相序。这种构造沉积格局具有长期的继承性影响,主要表现在:(1)在早古生代早期的洋盆扩张海侵旋回,扬子和塔里木比华北更发育被动陆缘斜坡盆地相烃源岩;(2)在早古生代晚期的洋盆关闭海退旋回,华北最先经历海退,而扬子和塔里木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海相沉积,甚至在准地台内部发育较深水烃源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