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岩石变形变质过程中体积变化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林地介绍了估算岩石体积变化的5种方法:在可能求得岩石有限应变椭球体真实大小的情况下计算岩石体变的方法;在平面应变状态下求岩石体变的方法;非平面应变状态下岩石体变的估算方法;利用岩石中有关元素的含量变化求岩石体变的方法;利用岩石有关矿物的含量变化球岩石体变的方法,并对这些估算方法的运用条件及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多期褶皱相互作用便产生复杂的干扰型式即叠加褶皱。构造学家可以直接解释简单构造型式,但较复杂的型式常具有多解性和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不直接需要任何野外构造测量资料的叠加褶皱的分析方法.仅需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穿过叠加褶皱的剖面,这可从矿区或从切片的岩石中获得.从平面图可鉴别各个褶皱并可计算枢纽的指向和倾伏角。赤平投影图和横剖面图可以反应褶皱的方向和形态。本方法假定:(1)第一期褶皱是圆柱状的;(2)第二期褶皱作用的运动近似相似褶皱(剪切褶皱). 上述方法被用于华盛顿州Kootenay弧地区的小尺度标本。分析指出,两期褶皱的叠加产生雁列状的共轭褶皱,非圆柱状和非相似型褶皱。本实例表明,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与上述假设不相等的褶皱的叠加,对地质工作者在其它重褶地区的工作很有价值;同时还可以为矿床研究提供可靠的三维资料。  相似文献   
33.
彭少梅 《广东地质》1999,14(2):8-14
大沟谷金矿床NNW向公田构造带中同推覆晚期的脆性平移剪切作用对带中Au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其钠长石岩的金含量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此外,矿床中Au、ZAs、F的含量及对数分布均为多峰偏态,表明成矿作用过程中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很不均匀的;而且Au与清远-英德地区震旦系特有元素组合As-Bi-W-Sb关系密切,表明金等成矿物质可能部分来源于围岩(震旦系)。  相似文献   
34.
广东三洲矿田构造序列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5.
36.
对广东省高明市三洲矿田不同构造序列的构造岩进行了岩,粒内组构和二维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1)三洲矿田发育的6个构造序列中,构造应力的方向从早到晚经历了垂向挤压→NW-SE向近水平挤压→NE-SW向近水平挤压→拉伸的转变过程。(2)主期变形发生在约200℃的变形环境,相当于变形深度6-7km。(3)该区差异应力值普遍偏小,岩石变形不强,总体上反映了浅层次的变形特点。  相似文献   
37.
粤北大沟谷钠长石岩型金矿床的构造—热液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粤北大沟谷钠长石岩型金矿床位于清远市新洲地区,产在由震旦纪和寒武纪实质地层组成的新洲逆冲推覆构造的外来系统之中,并受同推覆期Ⅱ级推覆期层带及其下盘结构所控制。印支晚期-燕山期的早阶段,在大沟谷金矿区形成两个对顶分布、枢纽走向(NNW)的大型平卧褶皱(RF1和RF2),以及倾向SNN的低角度推覆断层带(F^3I、F^4I)。印支晚期-燕山期的晚阶段,沿着平卧褶皱转折端带和推覆断层带相继发生6次热液交  相似文献   
38.
高州岩群分布于高州、化州、廉江一带,是被断裂所围限的古老构造地层单位。根据变形变质程度将其从下至上划分为三个组:(1)黄岭岩组,变形变质作用非常强烈,变质程度变麻粒岩相至角闪岩相,以片麻状混合花岗岩为主,见沉积变质岩残留体,地层层序已难予恢复;(2)莞塘组,变形变质作用强烈,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下部发生混合岩化,地层层序基本上可以恢复:(3)新安组,安形变质作用较弱,为绿片岩相,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39.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常量元素在弯曲滑动褶皱作用、弯曲流动褶皱作用、被动褶皱作用以及轴面折劈理和轴面流劈理形成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并将其与中—大型褶皱形成过程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对比.笔者认为,褶皱形成过程中常量元素的活动性序列与岩石的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变形的温度、压力环境、交形机制以及孔隙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均密切相关,任何试图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元素活动性序列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最后,本文论证了岩石组分含量初始分析值进行体积校正的必要性,并介绍了估算褶皱形成过程中岩石体积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