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侏罗系是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目的层。华庆地区富县组油藏是近年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的新区块和新层系,已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和资源潜力。本文利用印模法等方法精细刻画了华庆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深入分析了侏罗系富县组油藏控制因素和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华庆地区侏罗系富县组油藏主要来源于下部三叠系延长组优质烃源岩,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和岩性-构造油藏,发育在古地貌斜坡带背景之上的河道边滩沉积主砂带内。油藏富集主要受控于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充足的油源供给、河道边滩相沉积、优越的输导条件、鼻隆构造及良好的泥岩封堵等是华庆地区富县组油藏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2.
龙宫风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初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3,22(3):236-241
从风景区的科普旅游功能出发,将旅游与科普结合起来,探讨了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龙宫,在开展喀斯特科普旅游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认为: “天然的喀斯特博物馆”、“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独特的人地关系耦合系统”等是龙宫风景区开展科普旅游的主要内涵。但调查表明,当前龙宫景区在导游人员的科普素质、旅游解说系统功能方面,均不能满足开展科普旅游的需要。针对龙宫景区科普旅游功能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景区科学研究,提高景区管理阶层科普意识和导游人员的科普素质,调整旅游解说系统功能结构及建立旅游服务中心等应对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3.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7,26(2):183-188
选择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 — 黄果树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主要制约因子,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黄果树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为21 933人次/日,生态环境容量为51 354人次/日,经济环境容量为98 716人次/日。空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提高接待规模的主要限制因子,平日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的问题,周末存在局部超载的情况,而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接待规模远远超出其旅游环境容量,景区常常出现整体性超载。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游客分流、及时发布旅游接待信息以及加强未成熟景区的开发等措施,以缓解黄果树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24.
重庆市的地理背景与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重庆市地质、地貌、矿产、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背景和行政区划、人口、科教、城镇、工农业、交通、通讯、商贸、旅游等人文地理背景,总结重庆地理区位的七大特征。并提出重庆市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分析指出民族宗教问题是科索沃危机产生的诱因,认为西藏问题与科索沃问题有其相似性,是我国周边安全中的最大隐患。文章同时深入阐明了西藏的地缘局势及西藏中印边界问题、主权问题、人权问题等当代西藏地缘政治中的焦点问题。最后,提出我国处理西藏问题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生态源地识别与空间阻力面构建一直是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的技术难点。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与景观连通性三个方面识别生态源地,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从而综合构建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云浮市生态源地占全市总面积的36.47%,主要分布在西部与南部的山林地。云浮市生态廊道总长度为508.87 km,其中景观廊道总长度为315.58 km,组团廊道总长度为193.29 km,呈环状辐射分布于植被覆盖相对较好的山区地带。全市16个自然保护区基本都位于生态源地范围内。构建的"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新思路,从而有效指引相关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27.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心村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时期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顶层设计,其实施将惠及农村的转型发展进程。空心村综合整治以优化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为目标,通过村庄整治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及其他资源。本文以空心村综合整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空心村整治工作推进的现实意义。结果表明,传统单纯依托需求管理的经济增长方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空心村问题的出现和加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从补短板、去库存、增加制度供给三方面服务于空心村综合整治工作。为确保空心村综合整治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构建了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制度保障体系,具体包括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宅基地有偿退出转让制度、空心村整治财税制度以及就业安置和福利制度。最后,基于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地宅”关系的演进历程梳理,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农村新型“人地宅”关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是2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思维方式,反映人类土地利用的决策选择。中国有大量包含土地分离和共享思维的实践,但缺乏将这些实践案例纳入统一体系的研究范式。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最初用来探索粮食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权衡关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其理论内涵和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是地理资源与环境领域重要的研究议题。论文在解析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内涵的基础上,综述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土地分离与共享相关研究存在从农业环境主题向城市管理主题转化的趋势,而且除了强调单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生产外,还有少数研究开始关注碳储存、土壤保持等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尽管土地分离与土地共享策略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但在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中,土地分离比土地共享更受青睐。论文基于土地的多功能性进一步扩展该框架在城市用地管理中的应用,可为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29.
深圳市不透水表面的遥感监测与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珍环  王仰麟  彭建 《地理研究》2012,31(8):1535-1545
定量监测城市不透水表面扩展过程,是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动态,深入剖析城市地区空间镶嵌体内部异质性景观相互转化的重要基础。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定量划分城市不透水表面等级体系,计算不透水表面的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透水表面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高盖度及极高盖度的不透水表面持续增加,中盖度及低盖度不透水表面先增加后减少,而自然地表及极低盖度的不透水表面则为先减少后恢复,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表覆被的结构性影响。景观格局变化显示景观多样性程度较高,且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斑块在1990年以自然地表为主,1995年以后以中盖度等级为主,高盖度等级显著增加。自然地表和中等盖度的不透水表面变化分别主导着前期和中后期的变化过程。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将林地、农田、水体及滩涂等自然地表快速地转变为不同功能的建设用地,主导着不透水表面等级分布的梯度性变化。  相似文献   
30.
基于地理区位的区域发展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其中,自然地理区位,人文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构成一级地理区位,农业,工业,商贸,交通通信,工程,资源,环境,旅游,城市和政治等地理区位共同构成二级地理区位,同时,以该双层次模式对重庆市的地理区位进行个案研究,具体分析了重庆市二级地理区位的优劣势,并据此提出重庆市在“西部大开发”中,基于地理区位条件的若干区域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