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9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479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318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1259篇
海洋学   194篇
天文学   91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西北黄土高原第四系黄土广泛沉积于新近系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粗糙接触的异质土界面,为典型的易滑层面。为探讨接触界面粗糙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影响,研制界面制样装置及剪切仪,开展简化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剪切破坏模式有齿间滑动、齿间滑动-齿面剪断、齿面剪断3种,界面接触角度越大,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面剪断,接触角度越小,破坏模式越趋于齿间滑动;界面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演化规律表明界面脆性剪切破坏特征明显,且界面接触角度越大,峰值前剪切刚度与剪切破坏位移越大,峰值后剪切位移“跳跃”跌落现象越明显,界面脆性剪断破坏特征越显著;界面剪切过程产生明显剪胀效应,随界面接触角度增大,峰值剪胀角呈先减小而后增大趋势,反映了界面不同剪切破坏模式变化;受界面间初始黏聚强度与剪切破坏模式影响,界面抗剪强度随法向应力呈非线性变化,并受界面接触角度影响,峰值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先增大而后减小趋势,残余强度随界面角度增大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2.
为明确巴布亚盆地主要的含油气系统发育层段——侏罗系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勘探的关系,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沉积背景与古物源的基础上,通过地震相、测井相、岩心相“三相”联合分析及与周边的布劳斯盆地的类比,识别了沉积微相类型,刻画了沉积体系的纵横向展布特征;通过不同沉积相带生烃指标、储层物性参数对比,明确了有利的烃源岩与储层发育区,以指导油气勘探。研究结果如下:(1)巴布亚盆地在中生代侏罗纪具有宽缓的古地貌,盆地西南高,东北部低。侏罗系发育稳定被动大陆边缘三角洲沉积,主要物源来自澳大利亚西部古陆,周缘凸起提供局部物源。盆地内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分支河道间等沉积为主。该层段的沉积特征与同处于澳大利亚北缘的布劳斯盆地侏罗系Plover组的特征相似。(2)三角洲主体来自盆地西南部,纵向上四期叠置继承性发育,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海退和海侵沉积旋回,并且以上升半旋回为主。中下侏罗统的Magobu组地层主要为进积叠加序列,该时期物源充足,水动力强,而上侏罗统的Imburu组则主要为退积序列,晚期沉积了一套稳定的泥岩。三角洲平面上分布范围广,巴布亚褶皱带处于三角洲前缘带,其砂体被潮汐作用改造成指状或点状形态。(3)侏罗系Magobu和Koi Iange组前三角洲-浅海相带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好,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砂体被簸选和改造为优质的储层,该区带内发育的逆冲挤压圈闭为盆地的潜在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3.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邵寨镇剖面风尘堆积底界年龄大约为5.23 Ma B.P.,通过对该剖面新近纪红粘土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的测试,分析其在物源和风化方面的指示意义,发现新近纪红粘土与第四纪黄土具有相似的常量、微量元素UCC标准化曲线和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指示二者皆来自广阔的物源区,经过了相似的搬运过程,并在搬运中得到充分混合。新近纪红粘土的MgO、Li、Cs、Bi含量较高,Na2O、稀土元素La-Lu、Y含量较低。风化参数Na2O/Al2O3、化学风化参数CIA以及Al2O3-CaO+Na2O-K2O (A-CN-K)图,均显示新近纪红粘土比第四纪黄土经历了更为强烈的风化过程。新近纪红粘土的稳定元素比值(TiO2/Al2O3,SiO2/Al2O3,SiO2/TiO2,Zr/Hf,Nb/Ta,Lu/Hf,Y/Ho,Th/Nb和Hf/Nb)、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与重稀土的分异程度、轻稀土内部分异程度、重稀土内部分异程度、Ce和Eu的异常程度、同位素εNd(0) 值等,皆与第四纪黄土无太大差异,指示二者物质来源一致。粒度以及风化强度的差异,可能是导致新近纪红粘土与第四纪黄土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双峰县杏子铺镇虎塘村突发特大型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受灾人口达250余户700余人,造成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本文分析认为,条形保安矿柱尺寸严重偏小、矿房跨度过大、上下采场矿柱重叠率低是引发大面积采空区地面塌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5.
86.
87.
山东新生代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山东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它们在丰度模式上,除相容元素外,均有富集。根据丰度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它们是地幔岩浆源直接演化的产物,推测其成岩过程可以由低部分熔融的亏损源和富集源组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88.
坦藏基岩地形对地震波动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9.
云南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开发及热作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钊  彭永岸 《热带地理》1994,14(3):210-217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的分析,认为该区种植热带橡胶、香料、咖啡、南药、热果、发展甘蔗、茶叶、建立各种热作基地是开发利用热区资源的主要途径;热作布局应在立体布局和地域布局基础上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专业化布局;热区开发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