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湘东青草坡韧性剪切带金成矿构造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野外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总结了青草坡韧性剪切带的金成矿地质特征。并以剪切带内构造岩常量组分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剪切作用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42.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黄铁矿中发现Au-Sb矿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方法,对沃溪钨锑金矿床中产于(块状白钨矿-石英脉中的)黄铁矿微裂隙中的自然金和Au-Sb矿物相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中Au-Sb矿物相除了有前人已经鉴定出的方锑金矿(AuSb2.13)外,还新发现有锑金矿(Au1.02Sb)矿物相。二者以显微颗粒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显微裂隙中。黄铁矿微裂隙中Au-Sb矿物相的存在,指示矿床成矿在黄铁矿形成之后存在Au-Sb混溶的成矿流体。自然金、方锑金矿、锑金矿等矿物的沉淀析出可能是Au-Sb混溶流体从高温(高于350℃)向低温(250℃)演变的结果。此外,Au-Sb矿物相的发现对改进矿石冶炼中Au、Sb的分离技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湖南锑金矿成矿大爆发:现象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锑金矿具有区域穿层成矿的特征。区域锑金成矿明显受岩性控制而不具传统的“层控”特征。锑金成矿与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具明显的时空藕合关系和成因联系。基于这些事实和锑的地球化学性质分析 ,本文提出了湖南锑金矿成矿大爆发的机理模式。认为锑金成矿是富集成矿物质的板缘岩浆源或岩浆库于中生代发生成矿大爆炸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稀土元素是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其环境危害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稀土分布特征,评价沉积物稀土污染程度,并对沉积物稀土污染进行生态危害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其总稀土(ΣREE)含量为106~775 mg/kg(均值为319 mg/kg)。但自株洲河段向下游湘阴段,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降低。株洲等各河段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都为轻稀土富集的上地壳稀土配分模式。根据沉积物的Eu/Eu*值,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分为页岩型(S-型)和花岗岩型(V-型)两类稀土配分模式。其中V-型稀土模式沉积物的ΣREE为118~775 mg/kg,(均值为370 mg/kg),明显高于S-型稀土模式沉积物的ΣREE(106~396 mg/kg,均值为292 mg/kg),显示V-型的人为源带入特征。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污染达轻度到中度污染水平,主要发生在株洲、湘潭河段的沉积物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沉积物稀土污染达中度生态风险危害水平,应高度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