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9篇
地质学   109篇
综合类   1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是当前成矿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找矿思维的拓展、模型找矿的进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GIS空间数据平台的介入以及非线性科学技术的应用五个方面阐述了目前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2.
铜陵凤凰山铜多金属矿床花岗岩侵入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铜陵凤凰山新屋里岩体化探样测试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岩体的成因、成矿意义,并对其侵位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针对与岩浆相关的蚀变作用,主要有大理岩化、夕卡岩化、硅化、钾化(包括黑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泥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的具体分析,表明了新屋里岩体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不仅可以在其接触带上找到较富的夕卡岩型铜矿,而且在其边部及岩体的深部同样有可能找到规模较大的斑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从地质、地球化学以及矿化蚀变特征等方面对凤凰山矿田内两类不同成矿岩体的特征进行了对比,指出凤凰山复式岩体由早期的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的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所组成,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矽卡岩型成矿作用,与石英二长闪长斑岩有关的成矿作用主要为斑岩型成矿作用.并对新发现的斑岩型矿化的大地构造背景、围岩、蚀变特征、控矿构造以及矿石类型进行了阐述.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对凤凰山铜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经历了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多种矿化型式,矿床成因属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复合型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4.
变结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中宝  彭省临  王力 《世界地质》2004,23(1):41-44,55
针对人工神经网络成矿预测模型结构难以确定的问题,详细阐述了一种在模型训练中进行隐层数目及隐层单元数目动态调整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并以VC 为开发工具实现了变结构人工神经网络成矿预测模型,经用华南26个岩体检验,回忆率及预测率均高达100%。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面向具体问题的动态解决方案,在成矿预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
地质体是地质空间中不连续的空间实体,包括沉积成因的岩层、侵入成因的岩浆岩体以及受力变形的构造等~([1]).地质体在自然的演化形成过程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使其在空间形态上具有复杂且不规则的特性,从而给在地质体三维建模的基础上进行空间分析造成了技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6.
1 大尹格庄金矿深部探矿工作概况大尹格庄金矿位于招平断裂带中段,具有矿体大、储量大、埋藏深、品位低的特点.矿区内共有2个矿体群,以大尹格庄断裂为界,南部为①号矿体群,北部为②号矿体群,它们呈隐伏状态分布于招平断裂带的下盘,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严格受招平断裂带的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主裂面之下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97.
文章探讨了成矿流体压力场的数学模型和其作为成矿预测依据的科学性和实有性,并以壳体成矿理论为指导,总结了熊耳山地穹大地构造,金成矿演化,分布规律和制约因素,在研究区进行了成矿流体压力场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在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金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8.
<正> 成矿过程是成矿物质聚积和分散的对立统一过程。当聚积因素取得一定程度的支配地位时即可形成矿床。因此成矿过程的发生必须具备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成矿物质存在,即有物源,这是最根本的。二是要有促使过程向成矿物质聚积方面转化的条件,如岩浆、变质、沉积、构造等作用,两者相辅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作者首次设计改进的固液制样术、金管处理术及测试分析程序完成了铅、锌在花岗质硅酸盐熔体和共存含水流体间的分配实验,确定了一系列铅锌流-熔分配系数;并从分配模型和熔体地球化学等方面探讨了铅锌的流-熔分配规律和机理。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在含水花岗质岩浆体系中,氯(钠)有利于铅、锌的流-熔分离,而氟(钾)则相对地阻碍了这种分离。  相似文献   
100.
彭省临 《地质科学》1988,(4):353-360
本文用铅、锌在花岗质硅酸盐熔体与流体间的分配实验确立了铅、锌的流-熔分配系数(DV/L)与氯化钠摩尔浓度[mNaCl](0-6mol/L)间的3个线性关系式以及DV/L与F/Cl、K/Na摩尔比值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