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济南泉域地下水环境演化与保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济南泉水为国内外水文地质界和社会所关注,保持泉水长期连续喷涌和泉域水环境良性循环是焦点之一。本文根据实际调查成果,分析了泉域岩溶地下水环境的演化特征,认为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导致了泉域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和水化学条件的改变,引发了泉水断流、地下水降落漏斗、地表水体污染和地下水质量下降等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优化泉域内外地下水开采布局、人工调蓄补源、控制城区向直接补给区扩展等是保持泉水喷涌和保护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2.
在对济南市地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特点,选取地下水富水性、地下水腐蚀性、岩土层综合分区等14个一般性因子和泉水影响这一敏感因子,采用GIS-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地下空间资源分为2个竖向层次进行评价,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作出了分区。  相似文献   
23.
济南岩溶水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以泉名扬天下,故称泉城。20世纪后半期,由于地下水的开采,济南泉水流量逐年递减,并于1976年始出现断流,20世纪末限制岩溶水开采量后,泉水复涌。自1980年开始,保泉地质调查工作陆续开展,但迄今对泉水补给方向及影响泉水因素尚无定论。采用微量元素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济南可能的泉域范围内的枯丰水期岩溶水化学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丰水期较枯水期离子浓度总体偏低,由南部山区向北至泉群地带,元素浓度由低到高,显著地反映出由补给区通过径流区至排泄区的整个水化学过程。利用PHREEQC软件MIX模块,选择趵突泉及其周围的不同采样点岩溶水进行配比混合模拟。结果显示,泉水补给方向多样,趵突泉不仅有近源补给来源,还有远距离深循环补给。作者结合调查区地质构造及相关水文地质条件,认为济南泉水的形成是多源混合补给、深浅循环结合而成,千佛山断裂北部透水段,对济南泉群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输水干渠沿线分布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和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层组。前2个含水层组具有巨大的含水空间,可进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沿线共划分出地下可调蓄区段9个,其中调蓄能力较强、调蓄条件较好应优先考虑的区段有济宁、东阿、莱龙蓬、烟台、牟平区段,调蓄能力较强但调蓄条件较差、需要辅助引水工程的区段为济南、淄博、潍坊、青岛区段。经估算,沿线地下可调蓄总量为20.4756×108m3。  相似文献   
25.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及其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了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开采程度和剩余可开采资源量。论述了地下水开采资源潜力的计算评价原则和判别标志,确定了全省主要的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区。  相似文献   
26.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建局60年来,以资源报国为己任,全力为山东省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取得了巨大找矿成就。该文较全面总结了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0年取得的重要找矿成果和近年来深部和隐伏区找矿技术进展。20世纪,发现了焦家式新类型金矿,探明全国三分之一的黄金储量;发现了中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和最大的蓝宝石矿,找到了一批大煤矿、大铁矿、有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新世纪以来,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全方位开展找矿突破行动,省内深部找矿成果突出,探明了10余个资源量超过100t的大金矿,尤其是在三山岛北部海域探获了470t的全球最大的海底金矿床;省外,在新疆和内蒙分别探明了重要的煤矿床和多金属矿床;国外,在刚果(布)、秘鲁、澳大利亚、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国家探获了特大型钾盐、铁、金刚石和硅藻土矿床。研发和建立了以深部金矿阶梯式找矿方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深部和复杂条件找矿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