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查明千岛湖水体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特征,于2017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13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净化、富集水样,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16种PFCs,研究其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监测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水共检出5种中短链PFCs,包括C_4全氟烷基磺酸以及C_4、C_5、C_6和C_8 4种全氟烷基羧酸ΣPFCs浓度范围为1.70~6.21 ng/L,以全氟辛酸(PFOA)为主要污染物,其浓度范围为0.52~3.61 ng/L,全氟辛烷磺酸(PFOS)则未检出与国内外同类水体相比,PFOA和PFOS浓度水平均处于低污染水平枯水期千岛湖水中PFCs污染程度高于丰水期,整体上呈现点源污染特征各断面水体中ΣPFCs浓度枯水期差异较大,而丰水期基本处于同一浓度水平空间分布上主要入湖河流新安江上游断面街口和威坪的PFCs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主要入湖河流断面以及湖区断面.  相似文献   
32.
可菲  徐建  张鹏  包志安  马龙  宗春蕾 《地质学报》2023,97(2):565-582
本文通过对IODP 363航次于澳大利亚西北岸外陆架上钻取的U1483站岩芯进行沉积物粒度、镁同位素以及主量元素成分等分析,重建200 ka以来帝汶海西南部沉积物输入演化及其指示的源区风化和侵蚀历史,探讨海洋沉积物中细粒硅质碎屑组分镁同位素的古环境指示意义。U1483站陆源碎屑组分主要由黏土质粉砂组成,其δ26Mg变化范围超过0.25‰。通过计算化学蚀变指数(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CIA)和两种物理侵蚀指标(包括陆源物质堆积速率和Ti/Ca比值),结果显示200 ka以来δ26Mg指标与CIA具有非常一致的曲线形态。本文推测陆源碎屑组分的Mg同位素组成主要反映物源区大陆硅酸盐风化强度的变化,而受矿物学分选、岩性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小。结合区域古气候记录,我们发现本研究中的风化和侵蚀记录与同一个站位已发表的澳洲夏季风降水和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而与赤道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的相关程度较低,反映了轨道时间尺度上沉积物所记录的物源区风化和侵蚀演化主要受控于澳洲古季风系统,表现为气候驱动型风化模式。本研...  相似文献   
33.
34.
1998年4月14~15日强沙尘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1,他引:18  
利用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1998年4月14-15日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指出本次过程发生在大气环流形势调整过程中,是由斜压槽及冷锋触发的。也重点分析了两个强沙尘暴中心的成因,发现第一个强沙尘暴区是由加强的冷锋云带造成的,而第二个强沙尘暴区是由三条云带共同作用造成的。强沙尘暴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区右侧、500hPa正涡度中心下风方和次级反环流的上升区内,并用动力气象学原理做了初步讨论,为预报沙尘暴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中新世"碳位移,,事件在南海的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海北部ODP1148A孔(18°50.17′N,116°33.93′E,水深3308.3m)中新世24~5Ma底栖有孔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和C.kullenbergi及18~5Ma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两者的δ13C曲线总体上同步波动,呈现由早-中期重值向晚期轻值的演化趋势;记录了早-中期23.1~22.2和17.3~13.6Ma两次显著的正位移和晚期10.2~9.4和6.9~6.2Ma的两次负位移,这些位移都具全球意义,为南海与全球进行同位素地层学对比提供了基础,更是研究全球碳储库及其相关的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22°N,116°~122°E)表层沉积中的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硅质与钙质生物丰度和比值的定量分析以及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发现碳酸盐含量、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及钙质生物比值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和硅质生物比值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却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增加.研究表明,调查区内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的高低,与碳酸盐溶跃面(lysocline)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密切相关,碳酸盐溶跃面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南、北还存在一定差异,碳酸盐溶跃面南部较北部深,南部在2600m上下,北部则在2200m上下;碳酸盐补偿深度也是南部的较深,南部为3 600 m上下,而北部在3 400 m上下。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22°N,116°~122°E)表层沉积中的浮游有孔虫、底栖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硅质与钙质生物丰度和比值的定量分析以及碳酸盐含量的测定,发现碳酸盐含量、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丰度以及钙质生物比值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底栖有孔虫占有孔虫全群的比值和硅质生物比值以及底栖有孔虫胶结质壳类的百分含量却随水深的增大迅速增加.研究表明,调查区内微体化石丰度和比值以及碳酸钙含量的高低,与碳酸盐溶跃面(lysocline)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密切相关,碳酸盐溶跃面和碳酸盐补偿深度南、北还存在一定差异,碳酸盐溶跃面南部较北部深,南部在2 600 m上下,北部则在2 200 m上下;碳酸盐补偿深度也是南部的较深,南部为3 600 m上下,而北部在3 400 m上下.  相似文献   
38.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δ~(18)O and δ~(13)C were investigated in shells of four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Globigerinoides ruber, 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and Neogloboquedrina dutertrei, from a total of 62 core-top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reg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modern hydrologic conditions in order to explore potential of proxies in reconstructing fluvial discharge and upper ocean water colum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region.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Makassar Strait, both of depleted δ~(18)O and δ~(13)C of these four species were linked to freshwater input. In the Bali Sea,however, depleted δ~(18)O and δ~(13)C for these species may be due to different reasons. Depleted δ~(18)O was a result of freshwater input and as well influenced by along-shore currents while depleted δ~(13)C was more likely due to the Java-Sumatra upwelling. Comparison of shell δ~(18)O records and hydrographic data of World Ocean Atlas 2005 suggests that G. ruber and G. sacculifer calcify within the mixed-layer, respectively at 0–50 m and 20–75 m water depth, and P. obliquiloculata and N. dutertrei within the upper thermocline, both at 75–125 m water depth. N.dutertrei calcifies at slightly deeper water depth than P. obliquiloculata does. In general, δ~(13)C values of both G.ruber and G. sacculifer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P. obliquiloculata and N. dutertrei at all sites, possibly related to depth habitats of these species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Indonesian throughflow region.  相似文献   
39.
鹿鸣钼矿工作方法选择与物性参数测定目的是利用激电中间梯度法对已知矿体的外部延伸情况进行了解,确定其走向,并寻找设计区域内与已知矿体相类似的异常,以期发现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40.
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21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进行调查,明确HCHs与DDTs的组成特征及源解析,并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12种OCPs,各采样点位OCP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0.43~12.70 ng/g之间,平均值为5.28±4.84 ng/g,处于低残留水平,其中DDTs是主要的残留物,街口、大坝前点位样品出现OCPs高残留.工业DDTs的历史使用是千岛湖表层沉积物DDTs残留的主要来源,仅街口点位样品存在林丹的污染并有新的DDTs输入,应引起重视.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点位样品中OCPs的残留现状对该区生物可能存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