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属华北大陆板块南部的盖层推覆体,主要包括佛子岭群和卢镇关联。其时代主要为震旦纪-早古生代至泥盆纪。变质作用主要为觚闪岩相-绿片岩相,在靠近变质蛇绿混杂岩带附近的部分(佛子岭群)可能普经因卷入变质蛇绿混杂岩带而有过麻粒岩相或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变质复理石推覆体中岩石变形强烈,但不同地质变形程度秒等。  相似文献   
62.
石榴石流变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石榴石的晶体结构,高温高压实验,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机制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结合大别山榴辉岩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石榴石的变形机制及其运动学特征,认为大别山燕窝榴辉岩中的石榴石经受了两期变形作用;早期变形是在榴辉岩相条件下,表现为塑性变形,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而晚期变形则发生在角闪岩相条件下,表现为脆性变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3.
大别山东部榴辉岩带中的变质花岗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大别山高-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变质花岗岩类是碱性花岗岩。它以其下列特征与本区未变质花岗岩和围绕它的低压花岗质片麻岩相区别:(1)有标型矿物多硅白云母和长石的石榴石反应边;(2)主要为花岗变晶结构但有残留的岩浆结构,岩体边部有片麻状构造;(3)与超高压围岩之间有残留侵入接触关系,两者共同受到第二期褶皱影响;(4)化学成分富硅和富碱,K2O和Na2O含量变化不定,大部分样品的Na2O大于K2O含量,K2O+Na2O总量大于7%;(5)矿物组合表明变质级为角闪岩相;(6)Rb-Sr等时线年龄181Ma(全岩,黑云母);(7)其中常有高-超高压变质岩相的捕虏体。这些特征表明,这里的变质花岗岩类是高-超高压变质带折返到中地壳时侵入其中并随之共同变质变形的,因此是高-超高压变质带的特殊成员。这对理解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速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4.
中国东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中的石英硬玉岩带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大别山的石英硬玉岩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杂岩中的重要成员,与大理岩和榴辉岩紧密共生,呈大小不等的构造透镜体产出在云母斜长片麻岩和含硬玉片麻岩中,分布在长约40km,宽约1km的带内。透镜体中心常为花岗变晶结构,边部有不同程度退变并面理化,向外围逐渐变为含硬玉片麻岩。岩石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硬玉、石英、石榴石、金红石。退变的石英硬玉岩中还有钠长石、霓石、霓辉石、榍石等。硬玉和石榴石中都有柯石英包体。硬玉的Jd端元组分为81.25%~90.27%。恢复的石英硬玉岩的原岩为硬砂岩,与大理岩伴生的榴辉岩的原岩为泥灰岩。因此,石英硬玉岩与共生的大理岩和榴辉岩都属于榴辉岩相变质的表壳岩系,它的成带分布、其中有柯石英的产出,进一步证明大陆地壳能够俯冲到100km左右深度并迅速折返地壳后使其中的高压标志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65.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富硅、贫钙、贫铝,属偏碱性花岗岩,围岩为含榴辉岩包体的超高压副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多在(100-200)×10^-6,具有较大的负铕异常,其原岩应为壳源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变质花岗岩原岩与古造山作用有关。变质花岗岩中存在大量由岩浆型内核和变生型边缘构成的变质增生锆石。结合锆石U-Pb年龄资料认为,变质花岗岩应由古老花岗岩变质形成,而不是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部分地壳岩石重熔的产物。岩石中有富锰和贫锰两种石榴子石,通过富锰石榴子石-黑云母、贫锰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对的温压计算可知变质花岗岩在400-500℃、0.6-0.8GPa条件下经历过变质作用。但几种间接证据反映出变质花岗岩可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66.
"罗田穹隆"中的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罗田穹隆”中发现了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榴辉岩呈透镜状或板状产于含石榴子石条带状片麻岩中.新鲜的榴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等组成.含少量退变质的角闪石、斜长石、紫苏辉石、透辉石、(钛)磁铁矿和石英等.研究区榴辉岩以保留早期麻粒岩相变质矿物残留体以及经受晚期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为特征.指示它们由扬子镁铁质下地壳麻粒岩相岩石俯冲到深部发生变质并形成榴辉岩.然后折返至下地壳发生麻粒岩相退变,由于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仅以后成合晶形式出现.因而它们可能在下地壳停留时间不长.就又进一步被构造抬升至中上地壳而发生角闪岩相退变.大别山造山带乃至扬子板块北缘现今缺乏厚层镁铁质下地壳.它们也很少出露地表.推测这些俯冲的镁铁质下地壳可能已拆离再循环进人地幔.从而为“罗田穹隆”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与折返机制等研究提供了关键性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67.
皖南上溪群出露于“江南古陆”东北部,自下而上分为樟前组、板桥组、木坑组/环沙组和牛屋组,前人根据其中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推定其时代为中元古代。在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展的江南古陆是古陆还是造山带的大讨论中,上溪群的时代问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而且也是了解造山带形成时代的关键问题。作者新近在皖南歙县附近的上溪群中发现了早古生代的放射虫化石和古蛋类化石。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发现,它证明宿主地层上溪群,或至少其中的牛屋组,应是早寒武世沉积,其古地理环境应是古海洋,而不是古陆。其隆起和变质作用则更晚。该发现对于在研究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古地理学研究和能源矿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预测和勘探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8.
佛子岭群的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别山北部佛子岭群变碎屑岩主要由板岩、千枚岩和云母石英片岩等所组成。其原岩主要为杂砂岩和岩屑砂岩,少数为长石砂岩等。佛子岭群的岩石地球化学及岩石建造特征等均表明,它形成于中朝大陆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一套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69.
角闪岩相变形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主期变形 ,露头和显微尺度的构造要素主要由这期变形产生 ,通过对超高压变质岩带内韧性剪切带中花岗片麻岩的Rb -Sr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一条变形花岗片麻岩的全岩 -白云母内部等时线年龄 ,表明超高压变质岩的角闪岩相变形产生于180Ma左右 ,超高压变质岩的主期变形确实为同角闪岩相变质期变形 ,该年龄与超高压变质岩的第二次快速冷却年龄一致 ,由此证实超高压变质岩在180Ma左右快速从下地壳折返至中地壳  相似文献   
70.
皖南变质岩区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南岩变岩分布区是古陆还是一个造山带?这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讨论华南大地构造的焦点问题。在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以造山带的观点解体本区地层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新发现的大量古生物化石为依据,讨论了目前地这个造山带研究取得的进展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个华南的大地构造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