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景谷盆地低演化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平  徐永昌  郑建京 《沉积学报》2002,20(1):151-155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共采集了油样6个,气样4个,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其δ^13C1值为-32.2‰-31.0‰,族组成碳同位素也偏轻,并具有δ^13C饱<δ^13C芳<δ^13C非>δ^13C沥异常分布的类型曲线,各组成之间同位素组成的相对差值较小。这些都反映出原油主要来自湖相烃源岩,形成于低演化阶段的未熟-低熟原油。原油伴生气甲烷明显富集δ^12C,δ^13C1值-57.8‰~-53.8‰,用低演化阶段油型气δ^13C1与R0模式计算景谷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度约为R0=0.3%-0.5%,与景谷盆地地质背景基本一致。伴生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出现反序列现象,可能有煤成气贡献的多源复合。上述特征表明,它是与盆地原油同型、同阶段的产物,即油为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未熟-低熟原油,气为同一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其阶段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的“过渡带”气相当,因此主源为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32.
本篇论述中、新生界煤型气的有关问题。中生界煤型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北方,气源岩以侏罗纪煤系为主,以西北区资源前景最好。其中吐—哈盆地最具代表性,构造环境反转是本区煤层气形成并富集的特殊构造条件。新生界煤型气资源则集中分布于大陆架裂谷系,第三纪煤系为主力气源岩,裂谷高温构造环境是源岩热演化生烃的有利条件,而背斜—断层圈闭是最有利成藏的构造类型。崖13-1气田为本区典型代表并具自生自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烃源岩解析气获取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研制的解析气脱气集气装置,避免了前人装置的缺点,具有样品适应范围广、进样量大,真空破碎时间短、温度低,高真空脱气,无水集气等明显优势,从而确保了获取气体样品能够真实反映烃源岩解析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取的解析气主要以烃类气体及二氧化碳气体为主,烃类气体相对百分含量最高可达到80%以上,可稳定检测出δ13C1~δ13C3数据,部分样品检测出δ13C4~δ13C5数据,所含地化信息丰富,完全满足了解析气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本次研究利用上述新的解析气实验地球化学技术,把气-源对比研究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建立天然气气源直接对比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证实前人运用天然气碳同位素间接进行气源对比是科学可行的。同时,反证了新的解析气脱气集气装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烃源岩解析气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科学的实验基础。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4.
三水盆地宝月地区干气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5.
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判别标志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刘文汇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6,14(1):110-116
本文通过前人对天然气类型划分的分析,基于多年的研究结果,以“多源复合、多阶连续”的天然气成因新模式,提出了科学的天然成因类型划分方案,并讨论了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标志。  相似文献   
36.
石油碳、氢同位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沈平  徐永昌 《沉积学报》1998,16(4):124-127
通过对我国18个含油气区、385个石油样品进行碳、氢同位素和部分馏份碳同位素分析,将所获数据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石油如正常原油和轻质(凝析)油分别研究其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轻质(凝析)油的碳同位素值(δ13C为-32.5‰~ -24.3‰)比正常原油δ13C为-34.4‰~ -24.6 ‰.6‰)相对偏高;石油馏份中芳烃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受母质继承效应更为明显。因此,用芳烃碳同位值可以判识不同母质来源的石油。与海相有关的轻质(凝析)油的氢同位素值大于-15.0‰,而非海相轻质(凝析)油的δD值( δD为-21.0‰~-1.05‰)基本覆盖了海相轻质油的分布范围,从淡水-微咸水-半咸水和海水环境其氢同位素有明显变重趋势,表明氢同位素主要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三塘湖盆地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塘湖盆地上二叠统芦草沟组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具好的生烃潜力,是盆地内主力烃源岩。烃源岩样品可溶有机质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脂肪酸酯等含羰基化合物,随着埋深增加,饱和烃和芳烃含量递增,非烃含量和有机碳则呈递减趋势,表明含羰基化合物对源岩生烃有较大的贡献。饱和烃的各项指标显示,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咸化湖相还原环境,母质输入以水生生物为主,陆源物质输入较少。诸多证据表明,在沉积初期和成岩早期细菌输入较多,细菌输入有机质构成了原始有机质的一部分,细菌改造原始有机质并产生前述含羰基化合物,在热作用和微生物作用下均可成烃。  相似文献   
38.
干酪根中不同结构和官能团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这种差异可以用有机质碳同位素热力学同位素因子(β因子)进行预测。煤岩模拟实验产物中,δ13CCO2相对烃类气体而言明显偏重,这与干酪根中羧基的β13C较大有关。含水实验产物的δ13CCO2轻于无水实验产物的δ13CCO2是由于含水实验中所增加CO2的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造成的,含水实验增加的CO2产率是由β13C相对较小的部分亚甲基碳通过断裂、氢转移、以及与水反应转变而来。模拟实验低温阶段(≤300℃),甲氧基中的甲基断裂可能的甲烷形成的主要方式。而甲氧基的β13C大于甲基,所以低温阶段出现了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先较重后变轻的现象。  相似文献   
39.
40.
沉积有机质中通常可检测到C21(孕甾烷)、C22(升孕甾烷)和C27~C29甾烷,但C19、C20和C23~C26甾烷并不常见。在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黑色页岩中检出了完整的C19~C29甾烷系列和25 降藿烷系列。如此完整且丰度较高的此类化合物,尚无文献报道。这一新的资料可能蕴含着丰富的油气地球化学信息。初步认为这2个系列的化合物指示:其古环境为干旱和咸化水体环境;有机质以藻类和浮游生物等低等水生生物来源为主,在沉积初期遭受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原始有机质与细菌降解的产物共存,成为生烃先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