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utoCAD数据在基于Imagis建模中的预处理与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彭亮  邹峥嵘  徐涛  李俊 《测绘科学》2005,30(5):98-99
本文根据Imagis建模需要与AutoCAD格式的城市全要素地图数据特征,提出对已有多源数据进行共享,并对此过程进行数据质量控制。通过MapBasic编写程序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数据的预处理过程,生产出符合建模要求的地图数据,极大的减少了人工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2.
徐涛  邹峥嵘  彭亮 《北京测绘》2004,(4):41-43,50
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估价行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讨论了在土地估价信息系统中引入GIS技术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以基于Delphi和组件式GIS软件———MapX开发的土地估价信息系统为例,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GIS技术在土地估价业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3.
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跨越宁芜矿集区地质廊带内的非纵剖面反射/折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和时深转换处理,获得了非纵方向的Moho面深度;联合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上Moho面深度数据,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三维Moho面深度结构.结果显示宁芜矿集区下方的Moho面整体较浅,约32~34km,华北块体合肥盆地内Moho面整体较深,约34~35km.Moho面深度和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变化趋势对应良好.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呈上隆特征,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模式中增厚岩石圈发生拆沉、软流圈的上隆及底侵作用等动力学过程.Moho面平行于成矿带走向的变化趋势,预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和上地幔在板块边界发生了NE-SW向的切向流动变形.郯庐断裂带两侧,Moho面深度变化较大,表明地表近陡立的郯庐断裂为深大断裂,深部可能切穿Moho面并延伸至上地幔.  相似文献   
54.
在良种选育过程中,为了尽快得到稳定可遗传的优良性状,常采用近交方式进行纯系选育,而近交会导致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为了解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多代近交和自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生长情况,本实验选用长牡蛎近交4代(F4代)、近交5代(F5代)家系和雌性同体自交1代(自交1代)家系,采用8对多态性高的微卫星序列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成体的三个时间点生长数据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位点在野生对照组中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F4代、F5代和自交1代3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明显下降,平均等位基因数(Na)由17.00下降到2.00,平均观测杂合度(Ho)由0.538下降到0.4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由0.826下降到0.297;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8个位点在三个家系和野生对照组中均不同程度偏离HWE平衡(P0.0062)。F4代、F5代、自交1代和野生对照的生长性状指标分析表明,和野生对照相比,三个家系生长指标明显提高,对于自交一代而言,与自交实验组亲本选择的偶然性有关。同时,三个家系三个时间点的壳长、壳宽生长性状没有显著性差异(除330日龄壳宽和630日龄壳长),F5代生长性状指标壳高和湿重均大于F4代和自交1代,且差异显著;但F4代和自交1代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本研究发现,F5代可以继续用来进行生长性状新品系的选育,自交1代多样性降低程度相当于F5代,但多样性的降低对成体的生长性状影响不明显,仍可以用做相关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5.
近地表地层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准确重建浅部地壳速度结构有助于开展高精度地震勘探、探查浅部矿产资源、规避潜在自然灾害,并利于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国大陆地表条件复杂,尤其中西部盆岭结合带地形起伏剧烈,对浅部地壳精确速度建模构成严重挑战.本文系统论述了地震层析成像领域基于高频近似理论的走时成像方法和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阐明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依据正演走时有无显式射线追踪,基于高频近似理论的走时成像方法分为传统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和无射线路径的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基于射线追踪的传统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浅层速度强烈变化时,因存在阴影区或多路径现象引起成像失真,严重影响成像效率;而无射线路径的层析成像方法通过程函方程走时场的正传和逆传直接计算敏感核,并利用伴随状态法获得目标函数的梯度,具有快速、稳健的优点.以上两种基于地震射线高频近似理论的走时成像方法由于未考虑地震波频率的带限性,存在波散射、波前愈合及反演约束差等问题.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克服了射线理论"无限高频"假设所带来的弊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该类方法主要分为射线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和基于波动方程的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射线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能够提高成像的分辨率,但在方法本质上仍依赖于射线理论,较难处理较复杂的波现象问题;基于波动方程的有限频层析成像方法能准确处理复杂地质问题,提高成像可靠性并能以图像形式直观展示地球内部地震波的速度结构分布,但是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强烈依赖于数据中的低频信息及较精确的初始速度模型,其推广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6.
晚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东部经历了以岩石圈减薄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岩石圈破坏.在此背景下,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胶东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伸展构造、广泛发育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和巨量的金矿化.为揭示胶东地区控矿构造在上地壳层次的发育特征及其与金成矿之间的联系,本文基于跨胶东半岛的NWW-SEE向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剖面,开展了背景噪声成像研究,获得了胶东地区8km以浅的上地壳S波速度结构,其主要特征为:(1)胶东地区沉积层较薄,基底平均深度为1~2km左右;(2)垂向速度梯度显示胶西北基底/浅层高速间断面错断特征显著,与主要拆离断层对应关系良好,且相对速度扰动显示沿主要拆离断层发育SE倾向的条带状低速异常;(3)牟乳成矿带下方S波速度具有横向分块特征,与五莲—烟台等控矿断裂的陡倾特征吻合,且东部苏鲁造山带上地壳平均速度较胶西北地区明显偏高.综合本文成像结果及已有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我们认为胶西北成矿带的控矿构造深部以大规模拆离断层为主要特征,而东部牟乳成矿带则以高角度的脆性(走滑)断裂为主,故控矿断裂构造的差异可能是胶东成矿区域性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7.
起伏地形下的高精度反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造山带及中国大陆中西部普遍具有强烈起伏的地形条件.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地壳结构成像问题像一面旗帜引领了当前矿产资源勘探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地震测深记录中反射波的有效探测深度可达全地壳乃至上地幔顶部,而初至波通常仅能探测上地壳浅部.为克服和弥补初至波探测深度的不足,本文基于前人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初至波成像的已有研究成果,采用数学变换手段将笛卡尔坐标系的不规则模型映射到曲线坐标系的规则模型,并将快速扫描方法与分区多步技术相结合,发展了反射波走时计算和射线追踪的方法.进而利用反射波走时反演,实现起伏地形下高精度的速度结构成像,从而为起伏地形下利用反射波数据高精度重建全地壳速度结构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案.数值算例从正演计算精度、反演中初始模型依赖性、反演精度、纵横向分辨率以及抗噪性等方面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8.
为服务淮河、长江、太湖三大流域机构防洪规划修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当前下垫面常规手段进行研究并总结其各自优缺点,结合江苏省2020年降水产流下垫面调查统计案例,重点对基于“三调”成果开展降水产流下垫面调查统计的技术流程和方法进行剖析,对部分特殊地类要素的下垫面分类调整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开发形成调查统计软件、下垫面分类标准和系列调查统计成果,通过成果典型应用,进一步验证了软件的稳定性、分类标准合理性及成果的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59.
基于MOIMS校园WebGIS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高校"作为"数字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地理信息在网络范围内的共享意义重大.以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为例,使用 MOIMS为开发平台,采用服务器端/客户端(B/S)的结构模型,建立具有查询、鹰眼、缩放等常用功能数字校园系统,方便了以广大同学为主要访问群的用户对学校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查询,同时对校园信息化管理和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盐度对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呼吸与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的条件下.研究盐度(16、24、32、40)对不同规格(A:(50.79±3.24)cm,B:(42.24±0.78)cm,C:(34.82±1.51)cm)的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耗氧率(R_0)(mg·g~(-1)·h~(-1))、排氨率(R_n)(μg·g~(-1)·h~(-1))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实验盐度(16~40)范围内,毛蚶的耗氧率(R_0)和排氨率(R_n)与软组织干质量(0.27~1.81g)呈幂指数关系,符合公式R= aW~b,其单位体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在盐度为32时达到最大,而后随着盐度的升高其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