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稳定性极限分析上限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折圣  葛折贵  黄晓明 《岩土力学》2004,25(12):2007-2012
运用塑性力学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分析公路桥涵台背回填的稳定性问题。首先,由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确定回填区和地基的滑动模式;其次,根据位移协调条件建立滑动体的速度场,并计算各滑动楔块的位移速度;最后,运用虚功原理和优化算法寻找最不利滑动面位置,计算不同回填材料的土压力或临界填筑高度。研究发现:地基与回填材料的强度、性能以及加筋条件对台背回填稳定性的影响都非常显著。结果表明:增加地基与回填材料的强度,采用轻质回填材料,减小加筋间距和增加筋材强度,都有利于提高台背回填材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2.
为定量分析BDS-3观测值多路径误差对变形监测精度的影响,选取包含7个站点的某水利工程2022年共128 d的BDS-3监测数据,对监测站点周围树木裁剪树枝前后BDS-3观测值多路径误差、变形监测精度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多路径误差与BDS-3变形监测精度间存在强相关性,与其平面和高程精度的相关系数分别大于0.93和0.81;2)监测站点周围树枝裁剪后,使用B1I和B3I观测值的平均多路径误差从0.676 m、0.426 m降低至0.329 m、0.230 m,N、E、U方向的平均监测精度分别达0.9 mm、0.8 mm、1.7 mm和1.1 mm、1.0 mm、2.2 mm,较裁剪树枝前分别提高63%、69%、58%和52%、61%、48%;3)改变周围观测环境削弱多路径误差的影响后,使用B1I观测值的精度优于使用B3I观测值的精度,因此在BDS-3短基线变形监测的应用中推荐使用B1I观测值。  相似文献   
123.
对中小红移不同光度AGN的大蓝包位置进行了统计检验.主要统计方法是对比软X射线波段谱指数( SX)分布与 “直线”连接紫外1050和软X射线0.5 keV的幂指数(UV-SX)分布. 经过平均值统计和KS检验,表明二者分布是类似的. 因此,在1050至0.5 keV 中可能是幂律谱,统计预言大蓝包峰值在1050附近.这个统计结果在软X选低光度AGN样本(WF93)上亦能得到. 这表明WF93样品尽管普遍存在软X过剩,大蓝包峰值仍可能 在1050附近. 但是,软X射线谱指数 SX与1050到0.5 keV间“直线”连接的幂指数 UV-SX没有相关性,说明还存在一种不明的、但在远紫外(FUV)和极紫外(EUV)谱中 起作用的因素,它既能保证 UV-SX与 SX的分布在总体上的一致性,又使二者不具备一一对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4.
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发育特征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拉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岩溶地貌景观最为典型。其类型主要有落水洞、溶洞、暗河、石林、湿地、盲谷等。本文从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空间分布、规模、数量、面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发育特征。针对该区岩溶地貌的破坏现状,结合其他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及开发旅游来保护该区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在开发中应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5.
文章对桂北苗儿山岩头山小—中型钨矿成矿有关的印支期中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岩头山钨矿成矿花岗岩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加厚的地壳在减压、减薄、导水条件下,发生部分融熔形成的。其形成于"造山期后的拉张"阶段,同时叠加在研究区较强的钨地球背景值下,因此形成了研究区内的小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126.
以厦门某海底隧道勘察为靶区,采用电磁气泡震源系统激发地震波,在火成岩发育区进行水域地震映像实验,较好地查明了海底水深界面、淤泥(砂层)和基岩面的分界线。实验结果表明,水域地震映像法对海域火成岩发育区是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可以为海域地质勘察提供可靠的地质参考依据;利用水域地震映像勘探既可以较好地弥补钻探缺陷,又能极大地节约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27.
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8.
利用浑浊理论,计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近500年旱涝时间序列资料表明,旱涝系统是一种浑沌系统,其吸引子维数约为3.3~4.5,确定性的可预报时间尺度约为11~16年。  相似文献   
129.
地气温差对大气边界层热力交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局地气候、城市边界层结构和大气污染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城市下垫面地气温差进行相应研究。本文以典型盆地城市成都为例,利用2014年成都市地表温度、气温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讨论了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盆地城市地气温差的模拟能力。结论表明:成都市平均地气温差为2.20℃,多分布在0~2℃区间,与地表温度和气温变化不同,温差春季最大,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小;各季节温差日变化大致相似,均为中午较大,夜间在0℃左右,但极值大小不同。利用WRF对成都市典型夏季晴天地气温差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三种常用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三种方案模拟的变化趋势均与观测吻合,其中Noah方案能较好的模拟成都市地气温差的变化特征,通过参数化方案的组合方式,改进了模式对地气温差的WRF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30.
运用简单的动力学方程,考察了旋转运动和辐合运动的初值问题,由此探讨了天气系统运动的可预报时限。对于天气尺度系统,确定性可预报时限约2-5天;对于10^7m量级天气系统,可预报时限约10多天;对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可预报时限约1天。其结果同Smagorinsky等、Fraedrich等的结论基本一致。讨论还发现,在不同外部参数条件下,涡旋运动可预报性是差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