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21.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凯  程和琴  郑树伟 《地理学报》2019,74(7):1363-1373
近岸河床的剧烈冲刷是引起岸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SeaBat 7125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近岸冲刷最为剧烈的横沙通道北口冲刷坑地貌进行测量,同时利用双频ADCP采集区域水流数据,结合历史海图资料,研究该冲刷坑演变过程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冲刷坑呈椭圆形,长约430 m,宽约150 m,最深处距床面约38 m;1984-2017年期间,冲刷坑附近河床经历了冲—淤—冲的演变模式,整体呈冲刷状态,净冲刷量3.45×10 7 m 3,平均冲深4.68 m;2005年后冲刷坑快速发育,且持续向南延伸。这主要是因为长兴北沿圈围工程的建设减小该处弯道曲率半径,导致了侵蚀加剧。其次,青草沙水库的建设使得北港上中段深泓线发生偏移,横沙通道北口水动力增强,这也是快速冲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横沙东滩围垦、横沙通道两侧圈围工程及港口码头的建设也一定程度加剧了冲刷之势。由此可见,人类涉水工程活动是引起该处大型冲刷坑快速发育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22.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1)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2)提出长江续接贯通时间是在距今75万年的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新认识;(3)探索形成流域5个系列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4)构建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体系,创建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提出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新判断;(5)探索建立流域尺度地球关键带调查评价监测理论和方法体系;(6)创新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长江崩岸以及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扰动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引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7)自主研发机载航空高光谱仪,建立航空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8)探索形成流域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8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9)调查研究成果在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撑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  相似文献   
523.
洋山港区堵汊工程对海底地形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洋山港海域内长系列ADCP断面走航及定点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洋山港区在Ⅰ—Ⅲ期工程影响下海域内潮动力的变化及其对海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洋山—镬盖塘、大乌龟—颗珠山及将军帽—大指头岛三个汊道的封堵及填海,在北岛链以小洋山岛为基础形成一长方形陆域,且在陆域南沿形成一长约5.7km的顺直岸线。工程后由于潮流运动的底、侧边界发生改变,流场随之发生变化,突显潮波运动的非线性效应和科氏力效应,在以潮动力为绝对主要的水动力自然环境下:北港区潮流速随着工程的进行先剧减后又回增;工程后海域在涨、落潮流转流时段形成潮流弱环流;主通道北侧涨潮流增强,南侧落潮流增强。海床冲淤环境也随之改变,北港区前沿水域海床发生微冲,主通道西南海床则淤积,海域内的-10m等深线也东西向呈现波状移动。  相似文献   
524.
五指山台DSQ水管倾斜仪北南向自2017年5月持续南倾。排除观测系统、洞室温度、辅助观测资料情况和周围环境因素变化等多方面原因,利用观测资料内精度质量评价分析、数字化前兆异常识别等方法,结合GPS及重力场变化,综合认为,五指山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北南向南倾变化为正常区域背景变化趋势,非前兆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25.
为了探究沙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极端干旱的响应,通过野外模拟试验开展了极端干旱(生长季减雨60%与干旱60 d)对沙质草地和固定沙丘植物群落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和叶性状等群落结构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生境变化对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具有显著影响(P<0.05),草地地上生物量和LDMC显著高...  相似文献   
526.
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域客观福祉及其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对完善乡村地区人类福祉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该区域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人类需求理论评估村域客观福祉空间分布,从认知维与情感维评估农民主观福祉,利用多层次模型揭示村域客观福祉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结果如下:(1)村域各需求维度与客观福祉空间分异明显;川道村、乡镇中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各需求满足程度与客观福祉较高的村庄。(2)生活满意度与情感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男性、身体健康者、年长者以及年收入较高农民的主观福祉较高;主观福祉对教育程度不敏感。(3)住房、村卫生室、医疗参合率、集体经济、信息通达度、农技培训、休闲设施面积、村庄整洁等与农民主观福祉呈显著正相关,地质灾害与主观福祉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27.
农村秸秆焚烧常造成灰烬飞扬,烟雾迷漫,形成空气污染.常规的秸秆焚烧监测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秸秆焚烧监测业务、服务的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秸秆焚烧火点的基本原理,以及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业务服务的流程、相关业务服务系统的组成及服务方式等.  相似文献   
52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