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黑龙江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鸡西含煤盆地早白垩世海相沟鞭藻及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的不断发现,为确认了河组及其下伏滴组、上覆穆棱组的时代属早白垩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海相及海陆交互相生物地层研究,恢复晚中生代黑龙江省东部古地理格局,为扩大找煤远景等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2.
小伊诺盖沟金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炯飞  权恒 《贵金属地质》1999,8(3):129-135
小伊诺盖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境内的额尔古纳河东岸,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发现是在额尔古纳地区寻找岩金矿的一大突破,笔者在小伊诺盖沟金矿区内发现了形成于中株罗世的花岗斑岩,并确定该花岗斑岩为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容矿岩和含矿岩,小伊诺盖沟金矿矿体有蚀变花岗斑岩和脉状热液石英岩两种,以前者为主,前者分布于后者的两侧,小伊诺盖沟花岗斑岩的形成受控于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是小伊诺盖  相似文献   
203.
盐池县城郊地区治沙造林的试验研究工作经12年(1970-1982年)努力,建立了治沙造林典型区,其面积达一万余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该地区风沙危害,使生产亦得到发展。一、治沙还林典型区自然条件本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的西南缘,包括盐池县城郊地区长城、沟沿、佟记圈三个村,土地面积约三十万亩。为梁滩相间的缓坡丘陵。  相似文献   
204.
为了提高复杂环境水体中雌激素污染的检测性能,通过直接吸附法将核酸适配体固定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合成出核酸适配体修饰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并将其应用于17β-雌二醇水体污染的高灵敏和特异性均相检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核酸适配体修饰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发现该复合物在250 nm处有较宽的肩峰,证明核酸适配体成功固定在氧化石墨烯表面。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核酸适配体修饰氧化石墨烯复合物与目标物17β-雌二醇反应前后的荧光强度变化,发现荧光强度由峰值110增加到峰值450,表明该复合物可以成功用于对17β-雌二醇的检测,并且荧光强度与17β-雌二醇的质量浓度在10~100 μg/L范围内呈正比,最低检出限为6.2 μg/L。  相似文献   
205.
南海夏季风撤退期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NCAR/NCEP1958~1997年共40年资料对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8月上旬西伯利亚冷空气开始南进,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作用,在我国东部大陆推进得很快,到达南海后继续向南推进,最后导致9月中旬左右南海夏季风从南海撤退.就个别年份而言,最早的撤退时间是8月中,最晚的是10月中,可以差两个月.南海夏季风撤退与建立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南海夏季风和夏季风雨带的建立都是爆发性的,在全区域几乎是同时建立,但撤退是由北向南缓慢撤退的,历时一个月左右.在撤退期间,南海降水形势变化不大,但在撤退之后,南海夏季风雨季转变为ITCZ雨季,其相应和雨区随着太阳南移向南推进.南海夏季风撤退后,南海降水30~60天振荡明显减弱,而准两周振荡仍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