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541篇
海洋学   21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降水、坡度、植被、土地利用、土壤类型、人口、高程等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空间主成分评价模型Pi=0.78X1+0.06X2+0.05X3+0.04X4,将研究区分为无险型、轻险型、危险型、强险型和极险型五种类型,较为准确地得到了危险度综合评价结果。因此,空间主成分分析模型,在土壤侵蚀危险程度评价方面的应用较为成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2.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别山南部和扬子地块前陆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140 km)揭示出大别山造山带前陆地壳的精细结构。总体北倾的地壳内部结构与向北缓倾的叠瓦状莫霍面反射揭示出扬子陆块向北俯冲的行迹。莫霍面向北插入大别山造山带下与南大别山地壳内南倾反射震相叠置,构成交叉反射图像,刻画出扬子前陆与大别山造山带的碰撞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二滩拱坝强震台阵第1次记录的地震要素和记录情况;介绍了台阵记录的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处理过程,包括零线校正,傅氏带通滤波。最后给出处理后各通道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和峰值加速度。  相似文献   
24.
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旅游容量是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该文引入边际满意度的概念,提出了旅游心理容量的满意度模型,并且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实证研究,进行了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5.
云南滇池微生物对磷循环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滇池磷的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聚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在底泥磷低含量区域,上述相关性则相反。表明当解磷菌的种群与繁衍量大于聚磷菌的种群和繁衍量时,底泥中的磷向水体迁移,反之,水体中的磷向底质迁移、聚集。这个事实令人信服的证明了微生物对磷循环的重要作用。滇池这种活着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磷的溶解、转化、迁移、聚集和沉积的作用,对古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说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且对以磷为限制性因子的湖、海、江河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6.
丁平  叶忠 《高原地震》2003,15(4):67-68
共和2号观测井距共和县恰卜恰镇以南6.7km处的上塔迈村,海拔高程为2678m,成井时间为1975年10月,井深为194.35m,含水层厚度7.90、7.60 8.5m,年正常温度为25℃,涌水量为8.7L/s。由于成孔时间长,特别是近年来共和地区干旱少雨,在该井1km范围内又打了几口抽水机井,在农田灌溉旺季大量抽水,目前实际涌水量仅2.OL/s。该井系裂隙发育(破碎)带构成地下水储存间及运移通道,主要含水层第三系,所以该井具有良好的水地质环境条件,水井周围环境较为安静,加之该井孔封系条件好,含水层埋藏深。  相似文献   
27.
滇池是世界上磷质来源最丰富的湖泊,是研究磷的现代沉积和微生物对磷循环作用及微生物成矿的天然场所。研究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这两类微生物与滇池磷的含量之间有一系列规律的相关性: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聚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在底泥磷低含量区域,上述相关性则相反。滇池中这种活着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磷的溶解、转化、迁移、聚集和沉积的作用,对古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对以磷为限制性因子的湖、海、江河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28.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微磁异常研究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认真研究中国新疆某盆地410,411和412三个已知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航磁资料,发现这些矿床上方均存在航磁微磁异常。根据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机制,对航磁微磁异常的形成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结合试验区的实际预测成果指出,与氧化一还原过渡带有关的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上方存在微磁异常,高精度航磁完全能探测得到它。航磁微磁异常是此类矿床的特征异常之一,对此类铀矿床具有直接的指示意义,可以作为一种直接标志信息运用于前期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29.
镍铜硫化物矿石中磁黄铁矿固溶体的退火及其选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黄铁矿固治体从硫化物熔体结晶后,在缓慢冷却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退火。出治和出治体的租化是固治体退火的两种方式。叶片状的单斜磁黄铁矿和“火焰状”的镍黄铁矿原始出治相在降温过程中均可发生退火和租化。分布于磁黄铁矿等矿物粒间或包于磁黄铁矿粒内的粒状镍黄铁矿,不只是高温出治的直接产物,有一部分可能是由火焰状出治体租化而成的。磁黄铁矿中单斜变体的出治和租化可使矿石的磁性发生改变,镍黄铁矿出治体的租化使含镍矿物的粒度加大。因而,退火作用对矿石的选矿工艺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0.
机载激光测深中的波浪改正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我国新研制的机载激光测深系统基本配置,提出了3种可供选择的波浪改正计算方案(也称为深度值归算方案),具体分析了3种方案的适用条件和应用范围,并从理论上对3种改正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