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通过分析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研阶段的投资控制现状,探讨分析了影响投资控制的各种不利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控制投资的途径,主要包括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设计水平;提高估算编制水平;加强项目管理单位管理职能;加强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72.
最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进程影响非常快速。目前的全球变暖进程已逆转了地球自5000年前开始的自然变冷历程,地球气候系统的负载可能已超出极限,不久全球气候就可能转变到与5200年前类似。  相似文献   
73.
秦岭穆家庄铜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祚山热水盆地中南部的穆家庄铜矿床由7个矿体组成,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一套浅变质的具韵律特征的复理石沉积建造,矿床产出与地层层位,区域构造和NWW向断裂破碎带密切相关。矿石及其围岩的矿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化学成分,流体包裹体和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温度为150-330℃,盐度5.8%-23%,矿石及围岩均以富SiO2,TFe,Cu,Mn,Ba,Ca,Zn,Pb,Mg,As,Sb,S,C,B,K等元素为特征,成矿元素Cu,Zn,Pb等主要来源于前泥盆纪地层,成矿流体的O,C主要来自海水,铜矿床成因属于弱改造的海底喷流沉积型。  相似文献   
74.
论地形垂线偏差中央区贡献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边少峰  薛芳侠 《测绘学报》1997,26(1):33-36,57
本文根据Nowton‘s引力公式,推导出地形垂线偏差的求积公式,通过奇异积分变量变换,推出了一些新的地形垂线偏差计算公式,这些新的计算公式,有效的处理了中央区的奇异积分问题。  相似文献   
75.
本文依据现场调查的粒度,重矿物和粘土矿物进行分析并结合河,海悬沙分析资料,阐述了锦州湾沉积物类型和特征;重矿物和粘土矿物的分布以及组合特征,并着重分析和讨论了锦州湾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6.
1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1.1气温1994年广东省年平均气温:北部20.0~21.0C;中部21.0~22.5℃;南部和西南部22.5~24.1℃。徐闻县达24.1℃,为全省最高值。与常年相比,北部偏高0.2~0.5℃,广州、番禹、珠海、深圳等市偏高1.0~1.1℃。各月气温比较:1~2月、4~5月、11~12月偏高;3月和7~8月偏低;6月和9~10月接近常年。1993~1994年度的寒潮出现较早,首次出现在1993年11月21~22日(强度偏弱);另一次出现在1994年1月18~21日,24小时降温5~7℃,48小时降温10~13℃。北部出现霜冻和冰冻,其中北部偏北山区霜日达4~6…  相似文献   
77.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进而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医巫闾山花岗岩主要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成的杂岩体,总体上富硅(SiO_2=61.17%~75.21%)、富碱(K_2O+Na_2O=7.34%~9.03%),呈准铝质-过铝质(A/CNK=0.96~1.08),属于高钾钙碱性,与I型花岗岩特征相一致;大部分花岗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71~1.6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高Sr(308×10~(-6)~1 414×10~(-6),平均709×10~(-6)),低Y(3.17×10~(-6)~13.30×10~(-6),平均7.86×10~(-6))和Yb (0.45×10~(-6)~1.32×10~(-6),平均0.78×10~(-6)),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同侵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的(~(87)Sr/~(86)Sr)i值(0.695 966~0.707 869)和较低的εNd(t)值(-21.72~-18.32),表明其物源为古老地壳,应是加厚下地壳在区域伸展减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变形后侵位花岗岩的(~(87)Sr/~(86)Sr)i值为0.705 909~0.706 774,_εNd(t)值为-20.60~-16.99,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伸展减薄相关。  相似文献   
78.
东昆仑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祁连山一海原活动断裂带等组成了青藏高原北部大型走滑断裂系。这些断裂之间的空间联系、巨大的走滑量及其地壳缩短特征,都显示了它们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汇聚过程中青藏高原的形成扮演了主要角色。这些断裂准确的滑动速率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变形和演化过程,确定水平滑动、变形的规模,建立高原的变形和演化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9.
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东西向构造,表层表现为北西西向薄皮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构造具有扇状压溶劈理的紧闭褶皱,深层表现为基底与盖层间的拆离断层及其下的韧性剪切带。早期的研究者将该断层作为辽南推覆构造底部的滑脱面,现今则压倒性地采用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理念。根据相关剪切带早期面内褶皱发育,晚期伸展褶劈理发育,通过运动学涡度和应力状态分析,论证早期滑脱-推覆到晚期伸展拆离的演化过程。野外观测证明,辽南基底变质岩西侧的金州断层为一伸展拆离断层,它切割东侧的董家沟断层,前者平行于下伏糜棱岩中的同向伸展褶劈理,后者平行下伏糜棱岩的糜棱面理。金州拆离断层的形成及其东侧的隆起标志着辽南构造体制从缩短到伸展的转折。根据相关的年代学研究,这一构造体制转化发生在早白垩世(约120~107 Ma)。该区最新的构造事件是北东-南西向的缩短,相关的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与晚白垩世以来的郯庐断层活动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80.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总被引:178,自引:33,他引:145  
震后应急野外考察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同时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倾向NW的叠瓦状逆断层发生地表破裂。其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以兼有右旋走滑分量的逆断层型破裂为主,最大垂直位移6.2m,最大右旋走滑位移4.9m;沿灌县-江油断裂连续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72km,最长可达90km,为典型的纯逆断层型地表破裂,最大垂直位移3.5m;另外,在上述两条地表破裂带西部还发育着1条NW向带有逆冲垂直分量、左旋走滑性质的小鱼洞地表破裂带,长约6km。这一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特大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一次逆断层型地表破裂,地表破裂的长度也最长。利用已有的石油地震剖面,结合余震分布和地表破裂带特征等资料构建的三维发震构造模型表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现今和第四纪时期以地壳缩短为主,斜滑逆冲型地震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的水平运动在华南地块与巴颜喀拉地块之间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转化为地壳的缩短和隆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