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876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3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71.
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堇青石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铝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堇青石微晶玻璃。通过差热分析(DTA)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确定了合适的热处理条件:核化温度807℃,核化时间2h,晶化温度960℃,晶化时间3h。XRD分析显示,制得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堇青石。SEM分析表明,基础玻璃晶化完全,微晶玻璃中微晶体呈不规则柱状、棒状,微晶体长度为5~15μm,长径比为5~10。  相似文献   
972.
 柠条在地上组织破坏后从根颈处萌蘖出大量的一年生枝,根系储存的碳水化合物将供应地上生长。但连续刈割后根系储存物质如何变化,储存物质在柠条生长和维持存活中的作用仍须研究。本文在不同时间段内对柠条新萌蘖枝进行连续去除(处理1:对照,3月28日刈割1次后不再处理;处理2:从萌芽到6月9日,每3 d去除一次新萌发枝;处理3:从萌芽到6月24日,每3 d去除一次新萌发枝;处理4:从萌芽到7月15,每3 d去除一次新萌发枝)。结果表明:处理3和4在7月非结构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1和2,说明处理1和2将根系储存的非结构糖用于地上生物量的恢复。连续刈割处理(处理3和4)导致柠条根系非结构糖含量持续下降,这主要是由根系呼吸作用引起。秋末对当年生枝统计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当年生枝数/刈割枝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柠条对外界的破坏具有极强的忍耐能力。  相似文献   
973.
本文通过资阳棉花生育期间的光、温、水气候资源及棉花光合生产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资阳市发展棉花产业的有利和不利气候问题,并针对大面积生产提出了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有关工作及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74.
2002年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要求对市级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推动了其法制化进程。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及其原则,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975.
南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盆地与热水沉积成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地块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中,发育一套自早古生代—中生代以来的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建造,形成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以铅锌金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伸展构造体制下形成的裂陷或断陷型盆地中,正常水成沉积与热水沉积同盆共存。正常水成沉积中叠加的热水沉积是一个"突发事件或灾变事件",具有特殊的物质组成和产态。通过对区内沉积成矿盆地的识别、分级,二级沉积盆地中边缘部位常发育多个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它受控于沉积盆地中的同生断裂,具有沉积岩相、热水沉积岩组合、显著成矿作用及物化探异常广布的特点。三级构造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矿床定位的构造空间,四级热水沉积洼地为矿体(矿层)的容纳空间。区内热水沉积岩主要为重晶石(毒重石)岩、硅质岩、钠长石岩和铁碳酸盐岩类,铅锌重晶石等矿产多产于热水沉积岩中或上盘。热水沉积形成一般由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主期热水喷流→晚期热水喷气演变。早期的热水喷发交代往往沿矿液喷发通道,形成网脉状、角砾状矿化;主期热水喷流主要形成多金属及热水喷流相,形成块状、条带状、层纹状矿石或热水沉积岩;晚期热水喷气主要形成浸染状矿石和热水喷气岩石。  相似文献   
976.
在北阿尔金的红柳泉一带,新识别出蓝片岩和榴辉岩的出露。它们与泥质片岩、钙质片岩和石英片岩等一起构成HP/LT变质带,与相邻的蛇绿混杂岩呈断层接触。根据估算的温度和压力显示榴辉岩形成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430~540℃,P=2.0~2.3GPa。分别对榴辉岩和蓝片岩中的多硅白云母和钠云母进行39Ar-40Ar年代学测定,获得榴辉岩中多硅白云母的坪年龄为(512±3)Ma,等时线年龄为(513±5)Ma;蓝片岩中钠云母的坪年龄为(491±3)Ma,等时线年龄为(497±10)Ma。这些年龄资料显示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形成时代可能早于北祁连HP/LT变质带,反映了北阿尔金—北祁连早古生代洋壳俯冲存在穿时性。  相似文献   
977.
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包含工程枢纽多、涉及范围广、评价内容复杂的特点,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别就评估级别、评估范围、评估区划分及目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所不包含的灾种,如水库诱发地震、地下洞室突泥突水等不良地质是否应包含在地灾评估中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78.
泥石流是天山公路沿线发育最典型的地质灾害,是道路路基、路面、桥涵结构强烈的毁损动力。为了掌握泥石流运动变化规律,正确设置公路泥石流防治结构,提高防治结构防治公路泥石流病害的可靠性,作者开展了泥石流动力学研究。将泥石流体视为均匀介质,基于动量定理,建立了沟槽内泥石流体对沟槽土埂法向冲击力计算方法;基于土质力学、摩擦静力学原理建立了土埂稳定效应计算方法;创建了沟谷泥石流流通沟槽发生改道运动的判断标准。研究成果为合理设置公路泥石流防治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增强了工程结构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道路运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9.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 model and graphic interpretation, a new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single-zone production in a commingled producing well by the ultraviolet spectrum techniqu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standard plate was drawn using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E of sample oils formulated artificially as y-axis and the wavelength as x-axis. The curve resulting from the UV analysis of sample oils in the commingled well was inserted into the standard plate and compare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single zone in the commingled producing well was identical wi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curve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curve of sample oils formulated artificially. In the well QHD32-6-3 field, taking well A22 for example and using this method, the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of a single zone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Nm4 zone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Nm4 zone is 70%, and that of the Nm1 zone is 30%. The ultraviolet spectrum technique provided a new reservoir geochemical technique of monitoring production contribution, especially for biodegraded heavy oil, but it has some limitation, just depending on the GC fingerprint technique.  相似文献   
980.
第四纪以来中国北方出现过的喜暖动物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号文 《中国科学D辑》2007,37(7):922-933
经过长期演化, 中国动物地理格局才形成了现今大致以淮河-秦岭-横断山-喜马拉雅山一线为界线的两大动物区系, 该线以北属于古北界, 以南属于东洋界. 中国北方第四纪的化石点有数百个之多, 而其中有60多处含东洋界分子, 其动物类别有20多个属种, 其中以豪猪、猕猴、古菱齿象、额鼻角犀和水牛等属种最为常见. 在第四纪, 东洋界动物大量出现于华北地区, 有三种解释: 其一是动物群随气候波动或季节变化自南而北的迁徙; 其二是这些动物原本就起源于北方, 只是后来由于环境变化而退缩到了东洋界; 其三是这些动物本来不是真正的喜热动物. 研究表明, 这些出现于北方地区的东洋界动物很少发现于黄土堆积中, 并且含有这些化石的地点绝大多数都落在我国现代气候分区的暖温带范围内; 在化石组合方面, 这些喜暖动物很少与耐寒动物共生. 由此看来, 这些化石总体上是反映较温暖的气候条件, 但并非很炎热. 因为这些曾经出现在北方地区的东洋界分子, 不是真正的热带动物, 而是分布范围较广的东洋界分子, 其中一些如今仍然生存于淮河以北; 此外, 至今在北方地区并未发现过真正的热带动物记录, 例如鳞甲类、原猴类(懒猴和眼镜猴)和类人猿(巨猿、猩猩及长臂猿)等. 在整个第四纪, 尽管晚更新世时间跨度很短, 但在此期间喜暖动物在北方地区出现的频次却很高, 分布范围也最广, 这说明晚更新世的气候最为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