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2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21.
<正> 安徽中部长江北岸的无为、含山等地,奥陶纪地层发育较齐全,呈北东—南西方向断续出露。笔者等近年来发现本区与南京、鄂西等地奥陶系均可对比,属扬子类型。以无为县横山和含山县山凹丁剖面为代表,自老至新划分为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大田坝组(庙坡组)、宝塔组、汤头组、五峰组。岩性多为碳酸盐相,动物群以头足类为主。  相似文献   
22.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佛堂坝沟为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100a来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该沟发育干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区,流域相对高差达2470.7m,又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内,沟内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激发泥石流的高强度局部暴雨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试验分析确定,泥石流具有粘度低、固体物质颗粒粗大、重度高,活动频率低、规模大的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泥石流分类,对该沟下游和沟口地带按泥石流危险性大小,分出泥石流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三级共3个区,并提出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23.
泥石流最重度危险区内泥石流危害最严重或危害能力最强.论述了长江上游泥石流最重度危险区的泥石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区内泥石流的防治现状,并提出了区内泥石流防治的原则和意见.  相似文献   
24.
区内共有21个小区,面积23.08万km ̄2,分布在8省区内.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以B级和C级为主,泥石流活动强度属强烈一中等.本区泥石流活动强度和危害程度不一,区域泥石流危害程度《部分单沟泥石流危害程度,区内有13个县市所在地受泥石流威胁或危害.本区泥石流防治已有一定基础,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5.
安徽宁国胡乐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国市胡乐镇鸿门—将军岭段新开公路旁奥陶系宁国组出露完好,通过对该段地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Ⅱ型不整合面、海侵面、最大海泛面等重要的地层界面,以及鲍玛序列、复理石建造等典型的沉积特征。根据海平面变化、地壳沉降和沉积物补给关系,采用基本层序调查方法,将该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划分为A、B、C、D、E5个层序。其中只有2个(C、E)为完整层序,其余3个(A、B、D)为不完整层序。研究表明,该地区奥陶系为深水盆地沉积,纵向岩性变化小,多数缺失低水位沉积,反映当时海平面升降变化幅度较小,但节奏性的韵律变化仍较明显。  相似文献   
26.
成昆铁路屡遭泥石流危害。铁路系统、路外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地方政府对沿线的泥石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撰写了许多考察报告,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了深刻的教训。 为进一步探讨沿线泥石流的属性、活动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据此作出综合防治规划和提出综合治理措施,1983年初中国科学院受四川省建设委员会的委托,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指示我所组建成昆铁路北段泥石流及防治研究课题组,对占全线泥石流沟总数  相似文献   
27.
北京山区番字牌西沟泥石流减灾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洪  钟敦伦 《山地学报》2001,19(6):560-564
番字牌西沟为北京山区具代表性的一条泥石流沟,1989年和1991年两次暴发泥石流,致死3人,造成严重灾害。泥石流具有容重大(2.0t/m^3),搬运固体物质粒径粗,固体物质以沟床堆积物补给为主,平均约10年一次中小规模、50年一次大规模活动周期等特征,针对泥石流特征,制定出三套减灾工程规划方案,并进行方案优化探讨,提出优化方案供减灾使用。  相似文献   
28.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危险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29.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的原则与指标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属类型区划.其遵循的是相对一致性,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主导因素,以及综合分析四个原则,区划的指标有:1.自然指标,即统计单元内泥石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地貌、地质、气温和降水各自的综合评价值;2.经济指标,即统计单元内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单位面积上的社会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值,工业产值与社会生产总值之比值,以及交通发展程度系数.对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分别作了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以进行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相似文献   
30.
本区划分为四个步骤:1.单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制成图;2.复合指标分级、分区,并编图;3.专项指标分级、分区,并作图;4.泥石流危险度指标分级、分区,并作成“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分区图”(见刊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