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5·12”汶川地震20余天后,在四川省安县的安昌镇东南的李家院子村附近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地表塌陷坑并持续扩大。本文以李家院子地表塌陷坑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所在的地层、岩性、地下水、溶蚀作用和上覆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定性的探讨了该塌陷坑群的成因。初步认定钙质胶结砂砾基岩的存在是地表塌陷的先决条件;强烈的地震动导致基岩岩体碎裂、解体、塌陷、并压密,同时出现超孔隙水压力,这使上层土体失去支持并开始启动塌陷;余震的地震振动荷载作用导致地下土洞的形成和发展,地下水的变化起到加速作用;上覆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决定了塌陷坑在地表的浑圆形状。同时本文也注意到机械溶蚀和隐伏断层活动两种诱导因素的可能,并简要阐述了相关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全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潜力评价与示范工程"项目。依据我国沉积盆地的地质条件,基本建立了中国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体系,初步评估了417个(面积大于200 km2)陆域及浅海沉积盆地的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参与并合作实施了中国首个、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基全流程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示范工程,突破了钻探、灌注、采样、监测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在储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仿真模拟、环境影响与安全风险评价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33.
温室性气体地质处置研究进展及其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室性气体地质处置的机理有3个:①将深部含水地层作为容器封闭CO2;②含水(油)介质,即岩石矿物与CO2发生化学反应而消耗掉CO2,使CO2长期安全保存于地下介质中;③在低渗透含水层中,CO2的运移与滞留时间较长,属于水力学控制CO2的机制.尽管CO2的地质处置存在费用和安全稳定性问题,但国际上已开展的研究表明,地质处置温室性气体是人类积极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极具前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4.
2011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沂蒙山区组织实施了1:5万标准图幅水文地质调查4万余km2,并在严重缺水村镇开展了大量的找水打井示范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质数据,对断陷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取得了新认识。受中新生代构造影响,沂蒙山区发生断裂褶皱、伸展滑脱及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一系列"南超覆北断陷"的地堑-半地堑盆地,并最终形成现今典型的"盆-山"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及以盆地为单元的相对独立的岩溶地下水流系统。为研究沂蒙山区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特征,选择莱芜盆地为典型研究区,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通过综合分析盆地南北两侧地貌单元、含水岩组立体空间分布及地下水水位、水化学及同位素结果等,探讨了沂蒙山区典型"盆-山"结构塑造的多级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莱芜盆地岩溶地下水由盆地外围向盆地中心呈"向心式"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地质构造控制和含水层分布制约,盆地南北两侧地下水流系统特征存在差异:盆地南部发育中间和局部两级地下水流系统;盆地北部则仅发育单一的局部地下水流系统,但占有已勘查论证的近1/2的地下水水源地。此外,研究发现在大汶河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域滑脱构造及热液混合作用拆离的空隙,与岩层面、层间裂隙、顺层溶蚀空隙等共同构成立体的岩溶地下水网络,影响着岩溶水循环途径及深度。以此认识为指导,实施的探采结合井成井率达到86%,强化了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在北方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