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生物圈遥感     
卫星观测在地球植被和动物界研究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卫星观测能发现植被受各种灾害,特别是对发现有害昆虫和森林火灾的破坏最为有效。在象片上能清楚地看到森林生长状况—森林的病态和病态的恢复。卫星提供的土被信息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12.
天山山脉就是属于“再生”山脉系统类型。在古生代以前这里就形成了山脉,但是在以后的几个阶段它们被破坏了。  相似文献   
113.
为了评估以震源机制解走向作为影响场长轴方向的适用性,以1970—2020年145个破坏性地震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极震区长轴方向之间的偏差,发现两者平均差值为17.0°;走滑型、逆断型和正断型地震分别占研究地震总数的56.6%、19.3%和6.2%,其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的平均差值分别为16.4°、16.2°和20.6°;有82.8%的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走向差值小于30°,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通过统计研究2010—2020年等震线长轴方向明显的50个强震震中附近区域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结果表明:有13个地震震中30 km范围内有历史强震发生,最近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与极震区长轴方向差值小于30°的有8个(62%)。如果在距离地震震中30 km以内发生过历史强震,则可以综合考虑距震中最近的历史强震震源机制解走向和活动断裂走向来判定影响场长轴方向。  相似文献   
114.
湘西松柏场寒武系车夫组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通过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特征分析,将车夫组自下而上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第2个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第3个层序的海侵体系域中发育典型的风暴岩沉积。风暴沉积含有冲刷—充填构造、风暴砾屑层、风暴层理构造(丘状或洼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浪成波痕和平行层理、水平层理等),包括5种岩相单元:砾屑灰岩段(A段)、发育水平层理的砂屑灰岩段(B段)、发育丘状交错层理的含砂屑粉屑灰岩段(C段)、发育水平层理或沙纹层理或波痕构造的粉屑灰岩段(D段)和薄层状泥晶微晶灰岩段(E段)。这些岩相单元组成ABCDE、ABDE、AD、ADE、AB、ABD、ACD共7个近源风暴岩类型和1个远源风暴岩类型DE。风暴岩的识别与发现表明该地区在寒武系车夫组沉积时期位于低纬度的风暴作用带,对湘西北寒武纪时期的古纬度与古板块演化、古地理及沉积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湘西北寒武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探讨该区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5.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河流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区域隆升的特点,通过DEM(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提取雅鲁藏布江干流和帕隆藏布江的形态特征,引入Hack剖面、SL参数和Amos河宽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雅鲁藏布江干流在大渡卡以下河段的Hack剖面表现为上凸形态,SL参数升高、河流宽度减小,在藏布巴东瀑布-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段,SL参数达到最大值,河流宽度达到最小值;大拐弯顶端以下河段,SL参数减小,河流渐宽。帕隆藏布江古乡以下河段SL参数梯级增高,河流宽度总体收窄,大拐弯顶端附近达到最大值。综合2条河流的地貌特征和区域地质与地理背景,认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的隆升具有不均一性,雅鲁藏布江在大渡卡附近开始进入快速隆升区段,隆升最强烈的区段位于藏布巴东瀑布-大拐弯顶端段,大拐弯顶端之后雅鲁藏布江逐渐远离隆升中心区。  相似文献   
116.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计算震中方位角方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计算震中方位角的方法,给出了计算程序中的关键语句源码,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7.
粗粒土等压固结与K0固结三轴试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堆石坝覆盖层砂卵砾石料进行了不同干密度试样中型三轴试验,试验包括常规各向等压固结的三轴排水剪试验(CID试验)和各向不等压(K0)固结的三轴排水剪试验(CK0D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2种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试验所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总体规律比较一致,大小略有差异,CK0D试验的剪胀性比CID试验明显;不同围压下,2种试验的偏应力峰值差异(相对峰值)平均幅值为3.9%;对应3种密度(2.17、2.22、2.40g/cm3),CK0D试验各围压下的平均内摩擦角分别比CID试验的内摩擦角大0.88°、0.48°、0.43°;随着密度增大,2种试验的强度均显著增大,且强度指标随密度近似线性增大。列出并比较了2种试验的邓肯模型参数,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8.
天台乡滑坡是川东典型的缓倾角红层基岩滑坡,对其滑带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缓倾角红层基岩滑坡的形成机制。物理性质实验证明,天台乡滑坡滑带土为可塑粉质黏土。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天台乡滑坡滑带土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伊利石、石英、长石与方解石; 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滑带土微观结构以片状结构与定向排列结构为主,微孔隙发育。作滑带土的直接慢剪试验,获得强度为:c=9.2~10.7kPa; =10.4~12.3; 作滑带土三轴固结排水蠕变试验,获得蠕变强度为:c=18.1kPa; =8.0。天台乡滑坡滑带滑带土中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多,导致滑带的抗剪强度与蠕变强度低,是天台乡滑坡产生的主要内因。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 例FD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予以足三里穴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4.00%(47/50)。中医症状积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穴位植线联合四君子汤治疗FD的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0.
库车坳陷东部YN5井位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中部,其下侏罗统阿合组发育一套浅色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砾岩组合,阳霞组为湖泊相夹三角洲平原相的大段泥岩夹砂岩和煤层。通过岩石薄片观察,结合岩石物性测试发现,下侏罗统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阳霞组以铁泥质和钙质胶结为主,阿合组以硅质和钙质胶结为主。储层孔隙度均小于12%,多介于2%~8%之间,渗透率多介于0.1×10-3~5.0×10-3μm2,平均孔喉半径主要介于0.2~0.6μm之间,阿合组储层物性好于阳霞组。受到原始岩石组分及压实作用的综合控制,阳霞组和阿合组储层物性呈现出两段式自上而下逐渐变差的特征。储层岩石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和微孔隙为主,是由长石、岩屑以及碳酸盐胶结物等可溶物质遭受溶蚀作用形成,阿合组粒度相对较粗,长石、岩屑等可溶组分含量相对较高,其溶蚀作用较阳霞组更发育。此外,构造作用产生的裂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