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作为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自治区气象局,努力提高各业务轨道和功能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业务和服务能力,从实质上深化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工作。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总结内蒙古气象局新型业务运行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对各轨道、  相似文献   
32.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8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与大气降水发生过程度不同的水/岩反应,而石英脉继承了其各自寄主变质岩的δ^18O组成;在CCSD纵向上,石英脉的δ^18O同位素组成出现“∑”型变化,分别在900m~1500m和2700m出现极低值,而在1770m和4000m出现高正值,说明CCSD变质岩原岩在俯冲前与大气降水间的水/岩反应受到局部侵入的岩浆岩带来的高温和构造空间的控制;CCSD中石英脉δ^18O在纵向上的变化基本同步于其寄主围岩变质矿物的δ^18O组成变化,说明石英脉与其他变质矿物一样.也经历了HP,甚至UHP变质,但其主体应形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HP-UHP岩石的减压重结晶及退变质;CCSD石英脉、东海地表石英脉或水晶矿的δD-δ^18O同位素值分布的不均一性,说明HP-UHIP岩石在板块折返及其后退变质中释放出的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动或迁移。东海水晶的流体包裹体δD-δ^18O组成与CCSD石英脉相似,显示它们的成因基本一致,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板块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33.
显微立体摄影测量的发展,为摄影测量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建筑材料的微小颗粒的几何形状及其表面缺陷,以及微生物细胞、虫卵、菌体在医学上的生态变化的测定,采用显微立体摄影测量方法是被许多实践所证实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的结构水研究是认识超高压变质作用(UHPM)过程中流体活动规律的重要手段,并对板块汇聚边缘大陆动力学及水的深部地球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非偏振光)研究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岩心及其周围地表榴辉岩中副矿物—金红石中的结构水。所有测试样品都在3285 cm~(-1)和3295 cm~(-1)附近产生尖锐的吸收峰,证实“水”以结构羟基(OH~-)的形式赋存于金红石晶格之中。采用最新标定的摩尔吸收系数[38000 L/(mol·cm~2)]计算表明,金红石结构水含量在324×10~(-6)~523×10~(-6)范围内,远较前人有关金红石结构水含量的计算结果为低。同时,结构水分布不均一性在不同样品之间和颗粒内部都有明显表现,指示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有限的流体活动和快速的板块俯冲—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35.
广东2005年“3·22”强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常规及自动气象站观测、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 对2005年3月22日广东一次近年罕见的强飑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的诊断分析, 对伴随飑线的强风暴区天气系统配置、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特征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计算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的有关物理量, 从中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实, 以求为以后广东春季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6.
孟健  刘天琦  周寒  张晓倩  高贤君 《北京测绘》2021,35(11):1400-1404
植被覆盖度是用来评价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在进行沙漠化治理的同时,对植被覆盖度进行动态的变化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沙漠化治理的成效.以榆林市毛乌素沙漠为研究对象,在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估算毛乌素沙漠2015、2017及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并计算植被覆盖面积;分析整理数据,总结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显示,2015—2020年,榆林市毛乌素沙漠的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7.
利用云南省2325个国家级台站和区域自动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了2014~2018年云南雨季和干季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关键区域的降水日变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受复杂地形影响,云南不同区域降水特征差异显著,且与我国东部地区显著不同。年均降水量大体呈西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对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河谷地区,干、雨季降水均为夜间峰值,降水频次高,但强度较弱。对于云南最西部(99°E以西)的保山德宏地区,该地区累计降水量为云南最大,这一区域各台站日变化峰值均较为一致地出现在上午,在陆地地区较为少见。相邻的普洱和元江河谷位于云南南部(23°N以南),雨季两区域降水相当,但元江河谷在干季与雨季均为突出的夜间至清晨降水峰值,普洱地区雨季则是明显的午后降水峰值。云南中部地区降水量较周边地区明显偏小,该地区降水频次在雨季主要表现为清晨峰值,而在干季却是午后峰值更为突出,这也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8.
广西岑溪地区出露众多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前人研究结果表明其与粘土矿物有关。为了真正了解粘土矿物对这种类型稀土矿床成因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广西岑溪和村稀土矿床的粘土矿物组成进行研究,分析表明粘土矿物主要是高岭石,其次是伊利石和蒙脱石,同时,粘土矿物的含量和稀土品位高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类稀土矿床的成因机制是含矿岩体经过风化作用后以离子形式溶于水中的稀土元素被粘土矿物吸附并在风化层底部富集而成矿。  相似文献   
39.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探索。本文以庙尔沟南部塔斯阔腊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该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其中广泛发育代表岩浆混合作用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塔斯阔腊岩体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314.9±1.9Ma,属晚石炭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具有中等硅(SiO2=64.41%~66.48%)、铝(Al2O3=15.66%~16.45%)及较低镁(MgO=1.61%~1.86%)和钙(CaO=3.04%~3.26%)的特征。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Nb、Ta、Ti、P和重稀土,负Eu异常较微弱(δEu=0.32~0.68,平均0.61),与区内夏尔莆、布尔克斯台等岩浆混合花岗岩体在成岩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相似性。综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浆演化,认为塔斯阔腊岩体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是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上覆地幔楔熔融形成的基性岩浆底侵下地壳,诱发下地壳玄武质岩石发生部分熔融而成,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40.
基于钙、铁两种元素在地球历史演变中的物源特性及演化规律,以广西来宾铁桥剖面马滩段为例,对该剖面样品新鲜面的颜色、元素含量的纵向及横向变化进行定量测量,并对样品采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方法和理论依据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在短距离范围内,尽管同一岩层具备横向可追溯性和可对比性,但其色度和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等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存在穿层现象。因此,在短距离横向地层上的变化,将对剖面的平移衔接和数据偏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