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在柴北缘西段的鱼卡-落凤坡一带, 识别出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 这些变质泥质岩夹有透镜状的榴辉岩, 局部与似层状的榴辉岩互层. 其典型的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蓝晶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 石榴子石中具有典型的进变质生长环带, 多硅白云母最高Si >3.4 p.f.u. 通过岩相学观察, 共识别出3期矿物组合: 1) Grt + ChlI + CldI + PheI ± StI + Qtz; 2) Grt+Ky +PheII±CldII +Qtz; 3) Grt + CldIII + ChlII + PheIII + StII ± ky + Qtz. 运用THERMOCALC软件(V3.1), 结合Grt-Phe温度计和Grt-Ky-Phe-Qtz压力计, 获得第1阶段(进变质阶段)的P-T条件为1.07±0.31 GPa和T=564±22℃; 第2阶段(峰期阶段)P-T条件为2.3~3.1 GPa和615~700℃; 第3阶段(退变质阶段)P-T条件为1.22±0.26 GPa和581±20℃. 获得的P-T轨迹具有“发卡型”特征, 与相邻榴辉岩的P-T轨迹相似. 结合大理岩和正片麻岩中保存有残留的榴辉岩相矿物, 可以认为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共同的变质历史,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原地”关系, 而不是“构造侵位”关系.  相似文献   
92.
大干沟花岗岩体位于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该花岗岩的SiO_2含量为68.68%~71.12%,平均含量为69.84%;Al_2O_3含量为14.01%~15.40%,平均含量为14.82%;K_2O/Na_2O值高,为1.19~1.64,平均为1.40;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98~1.02,平均为1.00,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的特点。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元素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U、Th,亏损Ti、P、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εNd(t)0,为-5.6~-7.3,tDM=1.54~2.27 Ga,表明其物源可能主要为中元古代物质(金水口群),LA-ICP-MS锆石εHf(t)=-2.2~2.6,显著不同于地壳岩浆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有地幔物质添加。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2±2 Ma(MSWD=1.14)。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干沟岩体为早古生代造山后伸展阶段的产物,是东昆南地体与东昆北地体碰撞后地幔岩浆上涌及地壳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俯冲带是壳-幔物质循环的重要场所,硬玉岩可以记录这一循环过程。文中总结了俄罗斯极地乌拉尔硬玉岩的研究进展。硬玉岩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在蛇纹石化的方辉橄榄岩中,主要由硬玉和绿辉石组成。根据结构和颜色,硬玉可识别出两个世代。硬玉韵律环带发育,含有H2O和CH4流体包裹体,显示从流体中结晶的特征。硬玉岩中的锆石为热液锆石,锆石稀土元素中LaN/YbN=0.001~0.01,LuN/GdN=10~83,Ce/Ce*=2.8~72,显示正异常,δEu=0.53~1.02,类似于岩浆锆石。锆石的176Hf/177Hf=0.282 708~0.283 017,εHf(t)=+6~+17,类似于N-MORB的Hf同位素组成,锆石δ18O组成为5.03‰~6.04‰,平均δ18O为(5.45±0.11)‰,类似于岩浆热液和地幔的氧同位素组成。这可能反映了锆石是被俯冲带流体从途经火成岩中捕获的或者形成锆石的流体与寄主岩(方辉橄榄岩)达到了平衡。硬玉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近平坦或轻稀土元素略显富集,LaN/YbN比值为0.82~2.42,δEu为1.2~1.6,显示正异常,这与寄主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富集Sr、Ba、Zr、Hf,Nb为负异常,与岛弧岩浆特征类似。(87Sr/86Sr)t为0.703 400~0.703 519(t=368 Ma),变化较小,与古海水差别明显;εNd(t)值为+0.77~+5.61,变化较大,与寄主岩(方辉橄榄岩)的Nd同位素组成类似,但不同于海水及沉积物的Nd同位素组成,表明硬玉岩的物质来源与寄主岩有明显继承关系,海水与沉积物的贡献不是主要的。矿物学和岩石学证据支持极地乌拉尔的硬玉岩主要是俯冲带流体与橄榄岩相互作用后并在其中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康金拉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前人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铬铁矿石中发现许多异常矿物,包括金刚石和柯石英等典型压力指示矿物.蛇绿岩型铬铁矿石中为什么会产出金刚石等异常矿物,与其伴生的铬铁矿和蛇绿岩是什么成因,是一个新的重大科学问题.为此,开展了同一蛇绿岩带中康金拉矿区的铬铁矿的人工重砂研究.从1116kg的铬铁矿样品中发现了近千粒金刚石,以及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钨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等一批异常矿物.从一个新的矿区发现了大批金刚石,不仅是对罗布莎铬铁矿中存在金刚石的佐证,并且将金刚石的产出规模增加了几个数量级,由此引出蛇绿岩铬铁矿中金刚石是否成矿的新问题.尤其重要的是,从同一蛇绿岩带的不同铬铁矿床中再次发现金刚石,为探讨金刚石及其寄主的铬铁矿和蛇绿岩的成因,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5.
苏鲁造山带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成因的Sr-Nd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分布于五莲断裂以北, 动力变形强, 但变质程度弱, 仅达到绿片岩相.岩性以黑云正长花岗质为主, 少数为石英正长质.岩石中Sr同位素初始值的变化范围很广, 从0.697 306~0.753 765, 除了部分是由于源区的不均一或多源不同比例混合外, 岩浆侵位过程中或固结后的次生扰动可能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而它们的εNd (750 Ma) 均为负值且变化范围广(-3.1~-24.3), 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从1.7~3.4 Ga, 均显示它们的源区以古老的地壳为主, 但具有多源混合的特征.推测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最可能的成因是太古代的TTG片麻岩(主要是其中的英云闪长质组分) 在压力约0.8 Gpa (相当于~25 km的中下地壳) 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 并混入了不同比例的年轻地幔来源物质.地幔来源物质的加入对于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的成因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南苏鲁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及源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苏鲁造山带西南端(南苏鲁)的中生代花岗岩采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方法进行了年代学测定,李埝岩体为122±5Ma(6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抗日山岩体的年龄为119±2Ma(5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值),这些结果表明,南苏鲁地区的花岗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相当于早白垩世。两个花岗岩体中还分别检测出新元古代的锆石,年龄范围为751~639Ma,表明有新元古代的岩石参与了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花岗岩与围岩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以及锆石特征的对比表明,经历超高压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不是中生代花岗岩的主要源岩。花岗岩中存在暗色包体,结合该地区存在大量同时代的幔源岩浆活动,推测壳幔岩浆的混合可能是南苏鲁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7.
铂族元素和贱金属合金矿物选自西藏南部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石中,包括Os-Ir、Os-Ir-Ru、Pt-Fe、Ir-Ni-Fe、Fe-Ni-Cr和Fe-Co,它们都具有成分上的广阔变动。此外还见到少量的金刚石、石墨、SiC和未定名的Cr-C、Fe-Si等合金;自然Fe、Ni、Cr、Cu和Si。这些合金和自然元素矿物是选自于铬铁矿的人工重砂样品中,但是有些矿物呈包裹体或呈连晶与铬尖晶石共生。它们大多为半自形和它形的颗粒状矿物,偶有完好晶体保存,矿物粒径0.05~0.5mm。有些矿物颗粒呈浑圆形,认为是液态乳滴。富Ru的铂族元素合金,Fe-Ni、Fe-Co合金,以及自然铁和自然镍,可以被解释成由铂族硫化物蚀变物。但是Pt-Fe、Os-Ir、Ir-Ni-Fe、FeSi合金、自然Si、FeO(方铁矿)等,认为是来自地幔的外来(捕虏)晶体,是被地幔柱搬运到浅部的,最后被铬铁矿浆捕获并成为其包体。  相似文献   
98.
研究表明,松树沟岩体为一受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改造再结晶的层状超镁铁岩体,并保留着某些原岩面貌痕迹。其变质作用不仅导致微观上矿物变形和宏观上岩体的构造变形,而且也引起岩体内部矿物重新组合和再造,形成以含角闪石(直闪石和透闪石)为特征的Anth- Ol- En和Tre- Ol- Di两个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其形成温度大约为70 0~75 0℃,压力为0 .6~0 .7GPa以下。岩相构造分析表明,该岩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透镜体。实际是由三个呈对称分布的岩相带组成的层状杂岩体,遭受同构造变形形成具有紧密褶曲特征的同斜向斜岩体。该岩体为一蛇绿岩构造岩块,其原岩来自大洋岩石圈板块壳层下部单元——由纯橄榄岩-透辉橄榄岩-透辉岩组成的层状超镁铁堆晶岩。它在遭受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之前,曾经历过低变质蛇纹石化阶段(形成蛇纹岩)。恢复其原岩的原始层序具有垂直分异和多旋回岩浆演化的特点。故松树沟岩体不具有阿尔卑斯型橄榄岩,或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属性。  相似文献   
99.
西藏蛇绿岩地幔中的主要自然金属矿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罗布莎蛇绿岩块的豆荚状铬铁矿床中 ,揭示出一个由 70~ 80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 ,包括自然金属、合金、硫 (砷 )化物、氧化物和硅酸盐等。这些矿物呈包裹体或脉石产于铬铁矿石中 ,经人工重砂分析 ,自然元素矿物有自然硅、自然铁、自然锌、自然铅、自然铝、自然铬、自然锡、自然镍、自然钨、自然钛、自然锇、自然铱、自然钌、自然钯、石墨、金刚石、自然金和自然银等。文中选择一些自然元素矿物 ,探索这些地幔矿物特点以及蛇绿岩和铬铁矿的形成机制。根据共生矿物群以及罗布莎地幔橄榄岩为新鲜的未蛇纹石化的岩石 ,认为罗布莎自然元素矿物与蛇纹石化作用无关。它们可能是在地核形成时期滞留于地幔中的成核物质 ,抑或是核幔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 ,后来被铬铁矿矿浆捕获 ,并同铬铁矿一起由地幔柱作用和板块作用侵位于浅部并仰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100.
南天山北缘榆树沟麻粒岩主要为基性麻粒岩,由多个变质程度不同(低、中、高压麻粒岩相)的岩片被构造作用拼贴到一起。本文对不同麻粒岩开展详细的岩相学研究,识别出的变质作用有:进变质角闪岩相、低压麻粒岩相、中压麻粒岩相、高压麻粒岩相和退变质的中压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对于有成熟温压计的中压麻粒岩相(即Grt-Opx-Cpx-Plg-Qtz组合)矿物组合的样品进行了温压估算,获得的温度和压力范围为724~826℃和0.64~0.88GPa。对原岩为火山岩的中压麻粒岩相岩石的锆石核部的研究表明,锆石的来源复杂;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定显示,锆石的变质生成边的年龄稳定,为390~401Ma,代表了中压麻粒岩相进变质作用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