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建立江苏泗洪双沟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松梅  李爽  祖益康 《江苏地质》2015,39(1):158-170
在实地考察和系统收集以往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泗洪双沟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地层层型剖面、古生物和水体景观3个大类。叙述了下草湾组层型剖面等剖面,对下草湾中新世脊椎动物群进行了归纳统计,计有脊椎动物化石5纲19目43科98种,其中的长臂猿类双沟醉猿、森林古猿类江淮宽齿猿是我国特有的。经对比分析,属于国家级地质遗迹有3类5处,省级地质遗迹有2类2处。论述这些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与科普价值,同时对审美学价值、旅游与社会经济价值、开发建设条件进行评价。泗洪双沟地区具备建设地质公园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2.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刘澜  吴秀平  章茵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5,89(12):2433-244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芬兰5国的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4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和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5个机构的工作内容、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国外对冻土中水分迁移课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外发表的有关文献,并参考了清华大学水利系农田水利教研组编写的讲义《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基本原理》,力图勾画出七十年代国外对冻土中水分迁移课题的研究概貌,以供有关同志参考。由于水平所限,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6.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上扬子区下古生界在贵州及其邻区发育较为完整。在震旦纪与寒武纪之交的台地淹没事件之后,寒武系形成一个从深水盆地相黑色页岩系到大套台地碳酸盐的沉积序列,其中下寒武统包含5个三级层序而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中上寒武统构成一个二级层序而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奥陶纪艾家山世末期的都匀运动、奥陶纪末期的与冈瓦纳大陆冰期相响应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以及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的共同作用,造成扬子地台大幅度的古地理变迁以及残留不全的奥陶系和志留系。详尽追踪和对比的结果可以将奥陶系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且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在残留不全的的志留系中可以划分出7个三级层序并可以进一步归为一个二级层序。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可以大致解读许多有趣的地质现象,如寒武纪碳酸盐台地的生长过程,奥陶纪与志留纪之交的“浅海静水”型黑色页岩系的发育特点,志留纪由北而南的海侵所造成的复杂的志留系展布特征等等;同时也意味着许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早寒武世数次快速海侵事件与生物事件的关系,奥陶系顶部特殊的“观音桥灰岩”的成因,奥陶系红花园组海绵生物礁的基本沉积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107.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包括船山统、阳新统和乐平统。船山统与阳新统之交的黔桂运动主幕不整合面、阳新统和乐平统之交的东吴运动主幕不整合面的不整合特征明显,同时因其代表了研究区沉积盆地性质发生较大变化的界面而成为较为典型的I型层序界面。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以其明显的沉积相分异而引人注目:在连陆台地上发育含煤地层,而在连陆台地边缘及孤立台地上发育海绵生物礁,形成一个典型的“台-盆-丘-槽”的古地理格局。伴随着强烈的东吴运动第一幕,研究区西北部发生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分布范围较广的峨嵋山玄武岩;东南部的“钦防残留海槽”关闭,使研究区的古地理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发生的较为典型的台地淹没事件形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淹没不整合面。根据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指示的规律,研究区的二叠系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级层序:船山统与下伏石炭系顶部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SQ19),阳新统包含四个三级层序(SQ20到SQ23),乐平统包括两个三级层序(SQ24和SQ25)。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系列古地理图和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较为系统地反映了研究区二叠纪复杂而有序的时间和空间相变特征。主要的时间相变面即形成层序界面,具有明显的“跳相”和地层间断现象,由于在不同地点间断的时限不一致而造成“间断面穿时”;沉积环境的空间变化,以及伴随着时间变化中的相带迁移所造成的空间相变,其相应的相变面总是斜交时间面而造成“相变面穿时”;不同沉积阶段的层序具有不同的相序组构,并在空间上形成有序的变化,从而代表了不同的古地理背景。因此,层序地层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沉积物的时间演变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结合生物地层特征,这种规律性本身也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8.
NOAA卫星沙尘暴光谱特征分析及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郭铌  倾继祖 《高原气象》2004,23(5):643-647,i001,i002
通过对2000—2002年多次沙尘暴过程NOAA卫星AVHRR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沙尘、云、沙漠、戈壁、积雪、裸地、植被等不同目标物的光谱特性,发现沙尘暴在AVHRR-2中各通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2通道中沙尘的反射率较高(介于云和沙漠之间);4,5通道的亮温低于晴空地表高于云;在3通道中沙尘表现的很独特,其亮度温度为所有研究目标物中最高的,表明通道3包含较多的沙尘信息,AVHRR-3取代AVHRR-2后对监测沙尘有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定量提取沙尘信息的两种沙尘判识指数,并利用沙尘判识指数成功地提取多次沙尘暴过程的沙尘信息。结果表明:利用多通道组合沙尘判识指数能够对沙尘信息进行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109.
多重水力断裂的分形扩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4,11(1):11-44
应用复杂性理论对于赣南脉钨矿床的著名“五层楼”式形态垂直分带进行研究 ,获得如下结果。 (1 )赣南脉钨矿床的“五层楼”式形态垂直分带是“多重水力断裂分形扩张”的结果。脉钨矿床的控矿多重断裂是一种以水力断裂为主导的热致与流体驱动断裂构造。脉钨矿床的自组织临界性是多重分形扩张之源 ,而中观破裂尖端周围流体静力学应力场梯度最大区则是分形扩张的驱动力。多重水力断裂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分形扩张过程 ,其演化服从串级“崩塌间断平衡”的时空分形生长动力学 ,与地震的Omori余震律相类似。 (2 )脉钨矿床“三环一帽”式的成矿地球化学分带是一种多组分成矿溶液的渗滤、溶解沉淀波结构 ,是成矿反应扩散系统中化学波的时空同步化传播而形成的目标斑图 ,是近平衡地质介质内 ,通过外界的“短暂局部激发”、继之以构造、岩浆和成矿脉动作用等“局部中断”而形成的径向对称、嵌套球状、远离平衡的局域化耗散结构 ,即脉动型自孤子。 (3)赣南脉钨矿床是近平衡区域地质背景中远离平衡的局域化耗散结构。赣南钨矿集区是复合自孤子的群集体。它们是在构造、岩浆多期次脉动条件下 ,来自①矿源层部分熔融的“区域提纯”、②岩浆期后成矿热液输运反应和③含钨地层、岩石淋滤交代的成矿物质 ,通过岩浆和热液孤  相似文献   
110.
白垩纪的库车坳陷是一个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内陆坳陷,其中只发育下白垩统,为一套干旱红层地层,进一步划分为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该套干旱红层,包括洪积扇砾岩、间歇性河流砂砾岩、风成砂岩和沙漠湖紫红色泥岩等沉积。这些沉积在地层记录中常以一种特别的旋回性形式产出,在不整合面及其相关面之上首先沉积的是洪积扇砾岩和间歇性河流砂砾岩所构成的冲积沉积物,向上逐渐演变为沙漠湖红色泥岩,在成湖初期或湖退期发育了滨湖相风成砂岩,它们构成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沙漠沉积体系。从冲积沉积到湖泊沉积构成总体向上变细的沉积相序组合。按照地层记录的旋回性进行三级沉积层序划分,将库车坳陷下白垩统划分为5个三级沉积层序即SQ1至SQ5。下白垩统的顶和底界面均为间断时间很长的区域不整合面,由它们所限定的下白垩统本身则构成一个二级构造层序,在二级构造层序内三级沉积层序常常形成有规律的叠加形式,下部的SQ1和上部的SQ5发育较多的冲积粗碎屑物,中部SQ2至SQ4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与海相地层不同,库车坳陷白垩系中由三级层序和二级层序所代表的地层记录中的中周期和长周期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幕式构造沉降,沉降初期由于地形高差大而以发育冲积粗碎屑物为主,均衡沉降期则与成湖期相对应从而发育较多的细粒沙漠湖沉积。以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入手,建立库车坳陷下白垩统的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框架内,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和相应的古地理图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早白垩世库车坳陷的古地理面貌,以及相应的沉积岩相古地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