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传统的地物类别尺度上的遥感影像分类不确定性评价仅能实现分类精度的数学度量,无法反映分类不确定性的空间分布,难以完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遥感影像分类信息的不确定性.文章首先在像元尺度上对遥感影像分类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彩色可视化、用户交互式可视化和用户选择性可视化模式3个方面在空间域上对分类不确定性进行描述,从视觉感知角度表达遥感影像分类的不确定性信息,从而使用户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不确定性信息数据的大小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2.
2010年5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青岛市崂山区2010年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鲁政土字[2010]631号),标志着山东省探索出了用地置换方式的新程序、新路子。青岛市崂山区中心城区一宗土地急需出让,但由于该地块未列入中心城区报国务院批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3.
4 000 m DISC深冰芯钻机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冰芯钻探(Deep Ice Sheet Coring, DISC)钻机是美国冰芯钻探服务中心(ICDS)开发研制的一款机电钻机, 设计取芯直径122 mm, 钻取深度4 000 m.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机械钻进系统和地面支撑系统. 其中, 机械钻进系统由钻机、 电缆、 钻塔和绞车四部分组成, 钻机是该系统的钻探部分, 由6个不同部件(刀盘、 芯管、 筛管、 电机/水泵、 钻机控制板和顶端)组成; 地面支撑系统包括电源、 控制系统、 冰芯处理系统、 钻井液处理系统、 筛管清洗系统、 辅助设备以及安全设备设施. 2006年夏季ICDS在格陵兰Summit营地对该套钻机系统进行了成功试验, 2011年12月31日在西南极冰原(WAIS Divide)成功获取3 405 m深度的冰芯.实践证明, 该套钻机能够满足目前钻探项目的科学需求. 但是, 在西南极冰原主冰孔不同深度钻取同深度副冰孔冰芯的过程中, 钻刀无法在主冰孔壁上侧向钻取新的冰芯孔, 未能如期获取复制的冰芯样品.  相似文献   
114.
基于分形的冰塔林形态模拟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通  效存德 《冰川冻土》2012,34(1):49-55
冰塔林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大型冰川上发育广泛, 如何评估其对冰川总体积的贡献意义显著.对冰塔林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东绒布冰川冰塔林呈现出分形特点, 其盒维数在1.3~1.9之间, 无标度区间约为40~160 m. 通过构建冰塔林消融模型, 认为冰塔林区域的整体消融率(约50%)不依赖于其地形参数的变化; 估计珠峰东绒布冰川冰塔林体积对冰川总体积的贡献率约为3.7%, 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15.
随着冰盖表面雪的累积或消融,自动气象站(AWS)传感器相对地表的高度随之发生变化,故所记录的观测资料不能直接反映相对地表固定高度上的气象参数。为了使南极冰盖上AWS所获取的气象资料具有可靠性,在积累率对AWS观测气温影响的基础上,将东南极冰盖上中山站至DomeA断面3个AWS的连续观测气温修正到相对于雪表面的某一真实高度上。结果表明:(1)DomeA,Eagle和LGB69年平均1m气温分别为-53.19℃,-41.33℃和-26.29℃,年平均积累率分别为0.11m、0.30m和0.49m,对应的1m气温年平均修正量分别为0.34℃、0.29℃和0.35℃,2m和4m气温的年平均修正量均小于0.1℃;(2)积累率变化对离地表最近层次上的气温影响最大,越往上层影响越小;(3)气温的修正量大小与积累率并非成简单的正比关系,它与气温本身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局地近地表逆温强度有很大的关系。气温的平均修正量冬季为正,夏季修正量的正负由局地是否存在逆温决定,修正量值的大小主要由逆温强度和积累率决定。  相似文献   
116.
南极地区气候系统变化: 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下属的"南极与全球气候系统(AGCS)计划"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南极与南大洋气候系统(SASOCS)"白皮书,重点评估了过去50 a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100 a情景。白皮书总体认为,过去50 a南极气候系统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南极半岛地区升温明显,半岛及亚南极岛屿上的冰川均处于退缩状态;南半球环状模(SAM)转为正位相,西南极上空的暖湿气团入侵加强,南极冬季对流层有升温趋势,平流层变冷,极涡消退日期推迟;东南极外围的南极底层水变淡,Weddell海区的底层水有变暖趋势。虽有上述区域变化,整个南极地区在过去50 a中近地面气温并无明显升高,降水亦无明显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冰面积也无明显变化,只在某些扇区变化强烈。模式预估结果为:到21世纪末南极内陆地区将增暖(3.4±1.0)℃, 海冰面积将缩小约30%。现有的冰盖模式尚不足以回答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冰盖融化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待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7.
兰州城区稳定能量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6,他引:11  
从能量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描述地面至特定高度大气层结构稳定度的参数-稳定能量,并给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1988-1992年兰州气象站逐日08:00(北京时,下同)的探空资料,计算了300-1000m每隔50m共15层的稳定能量。利用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兰州城区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SO2、CO、NOX)的日平均浓度资料,计算了地面气象要素、低空气象参数、低空风和稳定能量等气象因子与SO2、CO、NOX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用稳定能量来描述低层大气的稳定性更为合理一些;(2)在诸多气象因子中,稳定能量与SO2、CO、NOX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3)稳定能量的年变化规律与空气污染浓度的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4)逐月看,各层稳定能量与SO2浓度之间均为正相关,除7月份以外,大多数层次均通过了α=0.01显著性水平的相关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8.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DOme A断面路线考察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1996年以来,中国国家南极考察队连续3次进行了南极冰盖内陆考察,最远点距海岸1100km,海拔3900米,沿考察路线对冰盖表面地形,表面雪层特征,雪积累速率,冰体厚度和运动速度等进行现场观测,采集0.6-3.3米深度雪坑样品,在4个地点钻取50-100m,深度冰芯5支,部分资料和样品的初步分析表明,由于研究区域毗邻Lambert冰川和格罗夫山,冰面地形较多起伏,中段很大区域坡面朝向Lambert冰川,自中山站向内陆460km积累速率为46-210kg.m^-2.a^-1(相当于12-60厘米厚度雪层),表面1米深度雪的密度为350-450kg/m^-3,雪变成冰的深度(密度达830kg.m^-3)在几个冰芯钻取地点大约为60米,说明研究区域内雪的变质过程基本相同,300km处50米冰芯初步分析显示,过去几十年积累速率和温度均呈上升趋势,这虽然与南极地区其他针点的结果相一致,但却和毗邻的Lambert冰川西侧研究结果相反。  相似文献   
119.
Mass balance of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 East Antarctic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Since it is the largest glacier system in Antarctica,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ss balance of the overall Antarctic ice sheet. The observed data and shallow core studies from the inland traverse investigations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re are noticeabl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bility of the snow accumulation rate between east and west sides. On the east side, the accumulation is higher on the average and has increased in the past decades, while on the west side it is contrary. The ice movement measurement and the ice flux calc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ice velocity and the flux are larger in east than in west, meaning that the major part of mass supply for the glacier is from the east side. The mass budget estimate with the latest data gives that the integrated accumulation over the upstream area of the investigation traverse route is larger than the outflow ice flux by 13%, suggesting that the glacier basin is in a positive mass balance state and the ice thickness will increase if the present climate is keeping.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